——蘇東坡的海南香緣"/>
陳才智
內容提要:海南不僅孕就了其特產沉香,也成就了具有沉香性格的蘇軾。沉香的皮朽而心香,正可作為其歷難而不屈性格的最佳寫照。在一代坡仙身上,詩藝、香道以苦難及其超越為媒,結出芬芳絢爛的藝術之花,可謂聞思所及共香焄。藉由其詠香詩文的書寫,蘇軾與海南結下不解的香之緣,他將傳統香道提升到明德悟道乃至立身修性的高度,并且融禪入香,藉香參禪,成為中國香道文化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中國香文化發(fā)展史上,蘇軾注定難以被繞過。因為他不僅品香,不僅用香,而且還親自制香,合香,實在是中國香界歷史上少有的通才。如同對待書畫一樣,蘇軾視香道為滋養(yǎng)性靈的媒介,在享受香品芬芳的同時,也藉以正心養(yǎng)神;不僅將傳統香道提升到明德悟道乃至立身修性的高度,并且融禪入香,藉香參禪,成為中國香道文化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拙作《蘇東坡與香文化述論》曾論述蘇軾對中國香道文化的貢獻,而文外尚有馀意,故接而續(xù)之,聚焦在對蘇軾具有特殊意義的海南,談談蘇軾與海南的香之緣。
無論是其心路歷程,還是文學創(chuàng)作,海南于蘇軾而言,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特殊意義,堪比老杜之出三峽。紹圣四年(1097)四月十七日,年已六十有二的蘇軾被責授瓊州(今海南??冢﹦e駕、昌化軍(治所在今海南昌江)安置,不得簽署公事,七月二日,蘇軾到達昌化軍貶所。這是他生命史上的最后一次放逐,在被放逐海南的三年間,蘇軾不僅實現了多舛人生的自我救贖,更將中國文學從內陸延展至廣闊的海洋,海云海天海容海色,伴隨著海景海情海韻海味,成為新人耳目的文學新元素,而蘇軾自己也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也因新鮮的自然風光、迥異的風土人情的刺激,邁入精深華妙的新境。這一點,無論是宋人朱弁《風月堂詩話》所云“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晚年過海,則雖魯直亦瞠若乎其后矣”,還是清人陳景塤《重修海外集序》所稱:“昔人謂公放浪嶺海,其文益?zhèn)?,力斡造化,元氣淋漓。今讀其書,渾涵光芒,自作一家,洵所謂‘一代文章之宗’矣”,都從不同側面,搔到了癢處,點到了要害。
但是,初至海南的蘇軾,如何生存下去,是他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除了身遭放逐、垂老投荒、貧不能致、生計窘迫以外,蘇軾還面臨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等諸多具體生活方面的不適。在《與范元長》信中,他直言不諱道:“海外困苦,不能如意”,“此中百事,遠不及雷、化,百憂所集,然亦強自遣也”。在瘴癘交攻、百物艱難的海南島,蘇軾“將何以自娛”,復何以自遣?
所幸天無絕人,“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yè)”。于是,在茶與酒之外,香——身心并療的香,尤其是海南特產沉香,伴隨著莊周與“南遷二友”(陶潛、柳宗元),成為蘇軾修身悟道、恬然自適的佳侶良伴。沉香,亦稱伽南香、奇南香,是珍貴的香料與藥材,為海南特產,其價值正珍如天山雪蓮,或東北人參。沉香樹的外形和特征,據唐人陳藏器(683—757)《本草拾遺》介紹稱:“沉香,枝葉并似椿?!渲?jié)不朽,最緊實者為沉香。”清代乾隆《瓊州府志·地輿志·物產·香類》則描述說:“沉香,葉似冬青,樹形崇竦,其木枯折皮朽爛,內心乃香?!倍料銟?,又名土沉香、沉水香木,是熱帶及亞熱帶常綠喬木,樹皮暗灰色,幾乎平滑,纖維堅韌;葉革質,圓形、橢圓或長圓形,有時近似卵形,單葉互生,有光澤;春季開花,花也很芳香,可提取浸膏用于配制香精,為黃綠色,多朵,組成傘形花序,花期春夏,果期夏秋。
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香》中介紹說:“沉水香,上品,出海南黎峒,一名土沉香,少大塊……環(huán)島四郡界皆有之,悉冠諸蕃所出。又以出萬安者為最勝。說者謂萬安山在島正東,鐘朝陽之氣,香尤醞藉豐美。大抵海南香,氣皆清淑,如蓮花、梅英、鵝梨、蜜脾之類,焚一博投許,氛翳彌室,翻之四面皆香?!背酥袊D现猓喈a于印度、泰國、越南等地,不過海南所產香,質量優(yōu)良,往往勝過國外所產品種。洪芻《香譜·天香傳》卷下載有海南香與外國香相比的故事:“有大食番舶,為颶風所逆,寓此屬邑,首領以富有,大肆筵設席,極其夸詫。州人私相顧曰:‘以貲較勝,誠不敵矣,然視其爐煙,蓊郁不舉、干而輕、瘠而燋,非妙也?!煲院1卑墩呒聪僦?,高煙杳杳,若引東溟,濃腴湒湒,如練凝漆。芳馨之氣,持久益佳。大舶之徒,由是披靡?!笨梢?,范成大之言非虛也。陸游《雪夜》詩云:“書卷紛紛雜藥囊,擁衾時炷海南香?!焙D舷闫肥⒚梢娨话?。
海南自古即產沉香,雖說環(huán)島皆有之,但畢竟物以稀為貴,據宋人典籍記載:“沉香,出萬安軍,一兩之值與百金等。”(《輿地紀勝》卷一二四)價值如此高昂,堪稱奇珍寶物。作為天賜靈寶之物,即使今日科技高度發(fā)達,但沉香之妙用,依然無法通過人工來合成,因此人們常美稱之為植物鉆石、瓊脂天香、神木舍利、木中美玉。與檀香有別,沉香樹的木質本身,頗為松軟,也并不具有特殊香味,所產生的沉香,是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之下形成的。其形成機制,是沉香樹干被真菌侵入寄生,發(fā)生變化,經多年沉積形成的香脂。樹齡幾十年的沉香樹,如果沒有受傷,便不會結出沉香,因此沉香其實是一種樹受傷后在愈合過程所產生的油脂,其生成過程,可謂集天地之靈秀,聚日月之精華,充滿變故、磨難和艱辛,也頗富審美和哲理意味。
天地氤氳生奇香,沉香的成就過程,使人不由得聯想起人生多難、命運多舛的蘇軾。詩窮而后工,蘇軾自己也在《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說過:“詩人例窮蹇,秀句出寒餓。”《次韻李公擇梅花》亦云:“詩人固長貧,日午饑未動?!庇帧蹲x孟郊詩二首》其二更稱:“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痹诔蔀橐淮孪傻男穆窔v程中,其多舛的命途,雖是苛待,亦是成全;就看如何應對。蕓蕓世事,有人隨波沉浮,有人麻木不仁。但在蘇軾這里,傲氣與機智,奇妙地融合,崇高地升華,既勃涌著披肝瀝膽、九死未悔的大丈夫情懷,同時又如真漢子一樣,淳樸而詼諧。其氣質和風度,正如一枚熠熠生輝的海南老沉香。
早年在《沉香石》中,蘇軾曾寫到:“壁立孤峰倚硯長,共疑沉水得頑蒼。欲隨楚客紉蘭佩,誰信吳兒是木腸。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還有辟邪香。早知百和俱灰燼,未信人言弱勝強?!弊饔谠v八年(1093)十二月。滕大夫名興公,字希靖,海陵(今江蘇泰州)人,慶歷名臣滕宗諒之子。東坡知定州時,為定州通判。詩中提到的辟邪香,即安息香。據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安息香,出波斯國,樹長三丈許,皮色黃黑,葉有四角,經冬不凋。其樹呼為辟邪??唐こ瞿z如飴。二月有花,黃色,心微碧不結實?!痹娭兴啤鞍俸汀?,指以眾香末合和而為之。末句“未信人言弱勝強”,反用老子《道德經》弱勝強、柔勝剛之意,稱嘆沉香石頑蒼的生命力,要遠遠超過以眾香末合和而成的百和香。
來到海南以后,東坡有《和擬古九首》,收入《海外集》中,其中第六首云:“沉香作庭燎,甲煎紛相和。豈若注微火,縈煙裊清歌。貪人無饑飽,胡椒亦求多。朱劉兩狂子,隕墜如風荷。本欲竭澤漁,奈此明年何?!痹妼懹贸料隳竞图准宸壑谱魍ブ姓彰髦鬆T,其中的“朱劉兩狂子”,指朱初平與劉誼。蘇軾自注:“朱初平、劉誼欲冠帶黎人,以取水沉耳?!敝肛熤臁⒍素澙?,物不分貴賤用途,務在多得,拿珍貴的沉水香當作火燭在庭院里燒,極奢華之至。蓋謂朱、劉“改置和買,抑勒多取,其害轉甚”,故加以諷刺。如此浪費,哪里比得上小塊的燒,使青煙繚繞,香氣氤盈的淡雅。連胡椒這種用作調味的東西也想山積,所以搜求沉水香便像狂風墜花一樣,頃刻殆盡。東坡此詩,典出義山。李義山《隋宮守歲》詩云:“沉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蘇作壽杯?!瘪T誥注云:“《本草》陳藏器曰:‘甲煎,以諸藥及美花果燒灰,和蠟治成,可作口脂。蓋粘則為脂,散則為粉也?!都o聞》:貞觀時除夜,太宗延蕭后同觀燈,問曰:‘隋主何如?’答曰:‘隋主每除夜,殿前諸院設火山數十,盡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數車,火光暗,則以甲煎沃之,焰起數丈,香聞數十里。一夜之間,用沉香二百余車,甲煎過二百馀擔?!迸e守歲一事,刺隋煬帝之荒淫,謂庭燎之光通宵達旦,加以沉香甲煎,黑夜如同白晝;壽杯之飲,不惜玉液瓊蘇,其靡費可知。當是商隱會昌五年在長安時作,借隋諷唐,譏刺唐武宗的奢侈逸樂。
不過,東坡的詩意描寫里暗含著的對朱初平、劉誼二人的指責,若對照史書記載,又不盡然,值得玩味。據宋人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元豐三年七月,荊湖南路轉運副使朱初平為瓊管體量安撫,權提舉廣南西路常平等事劉誼,同體量安撫。又,十二月載:“朱初平等言,每年省司下四州軍買香,官吏并不據時估值,沉香每兩只支錢一百三十文,科配香戶,受納者多取斤重。又加息耗,因緣私買,不在此數,以故民多破產。海南大患,無甚于此?!睋耍瑒t雖有官吏仗勢向民間搜刮沉水香的事,但卻并非朱初平、劉誼二人。如何來看待這一詩與史之別呢?王文誥《蘇海識馀》的意見值得參考,中云:“公于湖州劉誼,亦云致懇款矣,而《和陶擬古》云:‘朱、劉兩狂子,隕墜如風花’,則痛詆焉。公凡于朋儕中,雖交道甚篤,而或于民事,一有乖謬,即絲毫不能假借。此其性情天成,雖至海南,有牢不可破者如此。故其生平積為嫌恨者多也?!边@是說,東坡與劉誼私交不錯,曾有書信來往。但東坡生性就是這樣,凡涉及侵犯群體利益,不管親朋好友,都不肯原諒。始得禍于此,終亦不改其志,誠可謂拗比王安石,忠如屈大夫。
蘇軾與香道結緣,并非始于海南。早在元豐六年(1083),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所作《南堂》詩五首,最后一首曾寫到:“掃地焚香閉閣眠,簟紋如水帳如煙??蛠韷粲X知何處,掛起西窗浪接天?!痹娭锌坍嫷膾叩胤傧?、閉閣晝寢,與蘇軾《黃州安國寺記》里“焚香默坐”的意境一脈相承。元祐元年(1086),蘇軾又有《和黃魯直燒香二首》:“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薄叭f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币理嵆突貞S庭堅的《有惠江南帳中香者戲贈二首》:“百煉香螺沉水,寶熏近出江南。一穟黃云繞幾,深禪想對同參。”“螺甲割昆侖耳,香材屑鷓鴣斑。欲雨鳴鳩日永,下帷睡鴨春閑。”勾通香道與詩藝,將《楞嚴經》的“鼻觀”之法引入詩歌批評,以“鼻根”品味好友黃山谷的燒香詩偈,以“沉水”與“燒香”,“一穟黃云”與“鼻觀先參”,營造出安和的場景,平靜的氣氛,是蘇、黃分享燒香參禪生活情調的一個縮影,可見他們情思心靈在詩道與香道上的契合相和。
同樣與其在香道與詩道上的契合相和者,還有蘇軾的弟弟蘇轍(1039—1112)。蘇轍生日,蘇軾寄贈以檀香觀音像,并以專門合制的印香與銀篆盤作為壽禮,可見其重視與鐘愛。紹圣元年(1094)二月初,蘇軾在定州任上作《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云:
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臍柏所薰。香螺脫黶來相群,能結縹緲風中云。一燈如螢起微焚,何時度驚繆篆紋。繚繞無窮合復分,綿綿浮空散氤氳,東坡持是壽卯君。君少與我?guī)熁蕢?,旁資老聃釋迦文。共厄中年點蠅蚊,晚遇斯須何足云。君方論道承華勛,我亦旗鼓嚴中軍。國恩當報敢不勤,但愿不為世所醺。爾來白發(fā)不可耘,問君何時返鄉(xiāng)枌,收拾散亡理放紛。此心實與香俱焄,聞思大士應已聞。
前半部分多處談香,旃檀即檀香,婆律即龍腦香(亦名冰片),均為海外名香?!翱娮y”一句,還談到用香工具,即篆香盤,從后句“繚繞無窮合復分”看來,這款香印,回環(huán)復雜,纏繞屈曲,饒有意趣。后半部分追憶自遭際,不啻蒼茫一生之概括,最后一句,將禪思、香道與詩藝,打通一氣,抒發(fā)與香并世而同焄之感,深厚的兄弟情誼,于此可見。此詩原跡搨本,曾錄入宋搨《成都西樓詩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端匋齋本題為《子由生日詩帖》。蘇轍時在京師開封為官而“承華勛”,因為生日是己卯年二月二十,故蘇軾詩稱其為“卯君”。后人評云:“香難以形容,偏為形容曲盡。平時好以禪語入詩,此詩偏只結句大士已聞一點,真有如天花變現不可測。識者在詩道中,殆以從聞思修而入三摩地矣。”確如其言,蘇詩僅在結尾處點明題旨,遙遙呼應《和黃魯直燒香二首》從《楞嚴經》卷六“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借鑒的“聞思”之意。清人張問陶評賞說:“此作章法奇甚,仄韻葉來穩(wěn)甚?!闭莱銎溆庙嵟c章法的妙處。
蘇轍和以《次韻子瞻生日見寄》,詩云:“日月中人照與芬,心虛慮盡氣則薰。彤霞點空來群群,精誠上徹天無云。寸田幽闕暖不焚,眇視中外絳錦紋。冥然物我無復分,不出不入常氤氳。道師東西指示君,乘此飛仙勿留墳。茅山隱居有遺文,世人心動隨虻蚊。不信成功如所云,蚤夜賓餞同華勛。爾來僅能破魔軍,我經生日當益勤。公稟正氣飲不醺,梨棗未實要鋤耘。日云莫矣收桑枌,西還閉門止紛紛。憂愁真能散凄焄,萬事過耳今不聞?!逼渥⒃疲骸啊兜钦骐[訣》云:‘日中青帝,日照龍韜,其夫人曰芬艷嬰?!碧K轍這首和韻之作,韻部及次序與原唱盡同,是難度等級最高的次韻。但是與乃兄以禪入香有別,蘇轍以道入香,而以香養(yǎng)生破魔的宗旨,則異曲同工。
同一年的十月二日,蘇軾到達貶所惠州(今屬廣東),蘇轍也在同一年被貶筠州(今江西高安)。第二年蘇轍生日前夕,蘇軾寄香合以為賀禮。蘇軾到惠州之后,程正輔旋任廣東提刑。在《與提刑程正輔書》中,蘇軾叮囑說:“有一信篋并書,欲附至子由處,輒以上干,然不須專差人,但與尋便附達,或轉托洪、吉間相識達之。其中乃是子由生日香合等,他是二月二十日生,得此前到為佳也?!蓖荒?,也即紹圣二年正月初,蘇軾與程正輔才開始相互通問,而第二年二月,程正輔即離任赴闕。書信中未提及正輔離任事,可知不在紹圣三年(1096)。蘇轍生日前夕,蘇軾希望程正輔在弟弟生日前將信篋寄到,可見此信撰于紹圣二年(1095)正月末或二月初,兄弟二人以香為媒、傳遞友情,亦香史之佳話。
紹圣五年(1098)二月,蘇軾時年六十四,為賀弟六十大壽,寄以沉香山子,并作《沉香山子賦》,題下注明:“子由生日作”?!冻料闵阶淤x》云:
古者以蕓為香,以蘭為芬,以郁鬯為祼,以脂蕭為焚,以椒為涂,以蕙為薰。杜衡帶屈,菖蒲薦文。麝多忌而本羶,蘇合若薌而實葷。
嗟吾知之幾何,為六入之所分。方根塵之起滅,常顛倒其天君。每求似于仿佛,或鼻勞而妄聞。獨沉水為近正,可以配薝蔔而并云。
矧儋崖之異產,實超然而不群。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惟膏液之內足,故把握而兼斤。顧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蚊。宛彼小山,巉然可欣。如太華之倚天,象小孤之插云。
往壽子之生朝,以寫我之老勤。子方面壁以終日,豈亦歸田而自耘。幸置此于幾席,養(yǎng)幽芳于帨帉。無一往之發(fā)烈,有無窮之氤氳。蓋非獨以飲東坡之壽,亦所以食黎人之芹也。
沉香山子,即沉香塊料山料雕成的山形工藝品。此賦撰寫之際,正值元祐黨人被大力鎮(zhèn)壓;兄弟二人,一貶儋州,一貶雷州,彼此隔海相望,心情可想而知。身處蠻荒絕域,不便另擇禮物給弟弟祝壽,只好就地取材,以儋崖之沉香作為壽品。蘇軾借著沉香山子為喻,隱喻品格貞堅的士君子,以此激勵同樣深陷逆境的子由。此篇壽賦,筆筆未離沉香,而處處卻在推揚卓然不群的品格,可謂構思奇妙。
這篇壽賦的開端,先列舉各種珍奇香草和香料,如蕓香、蘭芬、郁鬯、脂蕭、椒涂、蕙薰、杜衡、菖蒲等,接著重點推出麝香和蘇合兩種香料,不過蘇軾認為,前者多忌而本羶,正如前人范曄《和香方序》所云“麝本多忌,過分必害”;后者若薌而實葷,其香濃烈亂心,故不可取。以上香品都與人之感官密不可分,所謂“六入”,即佛教所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為內六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為外六入。王屮《頭陁寺碑文》曾云:“氣茂三明,情超六入?!崩钌谱⒃唬骸啊毒S摩經》曰:六入無積,眼耳鼻舌身心已過。”六根、六塵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聲,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觸,意入法,即“六入”,而生六識。六根、六塵所產生的“六入”起起滅滅,經常會顛倒人的心智,即“天君”。
此下筆鋒一轉,點出主題——“獨沉水為近正”,可以與薝蔔(也就是郁金香)相提并論。不過沉香到底與眾不同,超然不群:“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堅硬似金而溫潤如玉,纖細似鶴而重筋如龍,其香淡而無盡,形象不凡,有太華倚天、小孤插云的偉姿,形狀雖小,然氣象豪。香味不濃而久不衰,更非他香可比。種種物性,與君子內在的節(jié)操與品性可謂神似。
接著說,這沉香山子之禮,弟弟面壁的時候,可置之幾席。香之芬芳和人之品德,恰好彼此呼應,以之作為壽品,自然再好不過??梢钥闯?,蘇軾在傳遞一種精神力量給逆境中的弟弟,激勵弟弟以沉香山子為榜樣,立場堅定,精神超然,作一位士君子。這是建立在心心相印基礎上的相互牽掛、相互疼愛,如此的壽祝,如此的壽禮,如此的手足悌愛,與一般壽禮的善祝善頌,自然大異其趣。
這篇壽賦另有一妙,即莊嚴鄭重之意,反出之以諧趣的筆調?!巴鶋圩又敝?,蘇軾以詼諧的口吻,和弟弟開玩笑說:你這個書呆子,整天閉門讀書,太枯燥乏味了,就讓這沉香山子,散發(fā)出淡淡的幽香,提醒老弟你,不要忘了身在黎民之間的哥哥的情誼喲!兩鬢星霜的弟弟,讀到這里,想必欣然開懷!披誦全賦,雖歷近千年歲月,依然馨香氤氳,真真一篇文字海南沉!
收到兄長情深意長的壽賦,蘇轍回應以《和子瞻沉香山子賦》,賦云:“我生斯晨,閱歲六十。天鑿六竇,俾以出入。有神居之,漠然靜一。六為之媒,聘以六物。紛然馳走,不守其宅。光寵所眩,憂患所迮。少壯一往,齒搖發(fā)脫。失足隕墜,南海之北。苦極而悟,彈指太息。萬法盡空,何有得失。色聲橫鶩,香味并集。我初不受,將爾誰賊。收視內觀,燕坐終日。維海彼岸,香木爰植。山高谷深,百圍千尺。風雨摧斃,涂潦嚙蝕。膚革爛壞,存者骨骼。巉然孤峰,秀出巖穴。如石斯重,如蠟斯?jié)?。焚之一銖,香蓋通國。王公所售,不顧金帛。我方躬耕,日耦沮溺。鼻不求養(yǎng),蘭茝棄擲。越人髡裸,章甫奚適。東坡調我,寧不我悉。久而自笑,吾得道跡。聲聞在定,雷鼓皆隔。豈不自保,而佛是斥。妄真雖二,本實同出。得真而喜,操妄而栗。叩門爾耳,未人其室。妄中有真,非二非一。無明所塵,則真如窟。古之至人,衣草飯麥。人天來供,金玉山積。我初無心,不求不索。虛心而已,何廢實腹。弱志而已,何廢強骨。毋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永與東坡,俱證道術。”賦前有小序,云:“仲春中休,子由于是始生。東坡老人居于海南,以沉水香山遺之,示之以賦,曰:‘以為子壽?!撕投鴱椭!?/p>
與其《次韻子瞻生日見寄》不同,蘇轍此賦,和其兄之意,不和其兄之體,和答采用的是當時并不多見的四言賦體。字數上,四言雖在不免局促,但畢竟也是賦,同樣具有可以體物,可以鋪張揚厲,很好地體現出賦的特色。賦中寫沉香山子:“維海彼岸,香木爰植。山高谷深,百圍千尺。風雨摧斃,涂潦嚙蝕。膚革爛壞,存者骨骼。巉然孤峰,秀出巖穴。如石斯重,如蠟斯?jié)?。焚之一銖,香蓋通國?!睆某料闵阶拥某霎a地,寫到其性狀,正是詠物賦的特點。同時,融入敘事、抒情與議論,回顧往事,想起早年“紛然馳走,不守其宅”的仕途,今日年已耳順,年邁體衰,齒搖發(fā)脫,“失足隕墜,南海之北??鄻O而悟,彈指太息”,似乎對人生也有些今是昨非之嘆。但轉念一想,又覺人生本即如夢,一切必將歸于空,歸于無,“萬法盡空,何有得失”,妄真雖異,實則同出,若淡化得失,持此香山,才能與兄長俱證道術。弟弟對蘇軾原賦的精神,可謂心領神會,在香史上,這樣的唱和堪稱傳奇,既是骨肉親情的寫真,又是在同一心靈層次上的知音。
海南沉香,還另有別樣的用場。元符元年(1098)十月,范祖禹(1041-1098)卒于化州貶所,蘇軾唁函范元長深悼,稱自己九死之余,聞訃慟絕,“天之喪予,一至于是”。因海外困苦,不能如意,不敢作奠文,加之“此中百事,遠不及雷化,百憂所集,然亦強自遣”,因此,“沉香少許,望于內翰靈幾焚之,表末友一慟之意而已?!痹谶@里,海南沉香成為蘇軾寄托哀思之媒介,向亡友表達一慟之意的橋梁。
蘇軾在海南焚香,在某些特殊場合,還有祈禱、占吉等特殊意義。在將要告別海南,北歸之前,蘇軾對兒子蘇過說:“吾嘗告汝,我決不為海外人。近日頗覺有還中州氣象?!庇谑菧斐?,索紙筆,鄭重焚香之后,宣稱:“果如吾言,寫吾平生所作八賦,當不脫誤一字?!睂懲曛?,蘇軾一讀,一字不差,便高興地說:“吾歸無疑矣?!惫唬瑳]過多久,蘇軾就收到回廉州任命的消息。
蘇軾在海南結下的香緣,并未因為他離開海南而結束。元符三年(1100)元月二十日,蘇軾渡海離開海南,流落海外三年,終于回歸內陸。南貶北歸后,值得新奇的事紛至沓來,接踵而至,而他自稱堪為喜事者,只有飲酒、啜茶、焚香而已。十月二十三日,在拜訪老友孫鼛之后,他寫下《書贈孫叔靜》:
今日,于叔靜家,飲官法酒,烹團茶,燒衙香,用諸葛筆,皆北歸喜事。
孫叔靜(1042~1127),名鼛,本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隨父徙江都(今屬江蘇揚州),年十五游太學,蘇洵曾亟稱之?!端问贰肪砣钠咻d,孫鼛篤于行義,提舉廣東常平之際,蘇軾正謫居惠州,極意與周旋。二子娶晁補之、黃庭堅女,黨事起,家人危懼,鼛一無所顧。時人稱之。趙翼《甌北詩話》卷五云:“孫叔靜提舉廣東常平,更極周旋。今《大全集》所載與叔靜書札,雖至親不過也?!痹谶@樣一位賢德至親之士的家里,蘇軾飲酒——飲官法酒,烹茶——烹團茶,燒香——燒衙香(角香的俗稱),用筆——用諸葛筆,四樁雅事,合在一日享用,何喜之至,何喜之甚!
千古文人一東坡。如果將蘇軾與海南這段香緣的續(xù)話,與宋代香道文化的發(fā)展結合起來,我們會更加深刻地理解蘇軾在中國香文化史上的意義。與宋詩在唐以后“開辟真難為”的境遇不同,香文化發(fā)展至天水一朝,不但并無困境,而且隨著經濟之發(fā)展,較唐代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說全面進入鼎盛期。宋人普遍用香,香品遍及社會,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普通百姓,無論宮廷、民間,還是文人階層,佛、道、儒三家都提倡用香,愛香、制香、品香、行香,使得香成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不僅在居室廳堂里熏香,在祭祀慶典、悼亡敬祖、求神拜佛、宴客酬賓等場合,也無不用香。燕居而求幽玄的清雅妙境,更少香不得。風晨月夕,重簾低垂,焚一爐水沉,看它細煙輕聚,參它香遠韻清,此在宋人生活中,正是日常的享受。尤其是海南香,更在宋代開始為世所重。
宋人龔明之《中吳紀聞》“姚氏三瑞堂”一則,載有一樁事關蘇軾的以香為禮的軼事:
閶門之西,有姚氏園亭,頗足雅致。姚名淳,家世業(yè)儒,東坡先生往來必憩焉。姚氏素以孝稱,所居有三瑞堂,東坡嘗為賦詩云:“君不見董召南,隱居行義孝且慈。天公亦恐無人知,故令雞狗相哺兒。又令韓老為作詩,爾來三百年,名與淮水東南馳。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時有。楓橋三瑞皆目見,天意宛在虞鰥后。惟有此詩非昔人,君更往求無價手?!睎|坡未作此詩,姚以千文遺之。東坡答簡云:“惠及千文,荷雅意之厚。法書固人所共好,而某方欲省緣,除長物,舊有者猶欲去之,又況復收邪?”固卻而不受。此詩既作之后,姚復致香為惠。東坡于《虎丘通老簡》尾云:“姚君篤善好事,其意極可嘉,然不須以物見遺?;菹惆耸蓿瑓s托還之,已領其厚意,與收留無異。實為它相識所惠皆不留故也。切為多致,此懇?!庇杓也厝鹛檬?,每讀至此,則嘆美東坡之清德,誠不可及也。
為答謝蘇軾的美意,姚淳恭贈上佳的香料,以表敬意。這禮物不僅貴重,而且一次就惠贈八十罐,豪氣令人咋舌!東坡清德高雅,于盛意雅饋表示心領,引發(fā)龔明之由衷贊佩。今天看來,這些都是深深為香道所深醉的士君子,他們于香學,早已浸潤在心靈深處,可謂同道知己,香學知音。
江山如有待,北宋時以蠻荒著稱的海南島,在孕就其特產沉香的同時,也成就了具有沉香性格——皮朽而心香、歷難而不屈的一代坡仙蘇軾?!熬潘滥匣奈岵缓蓿澯纹娼^冠平生!”在一代坡仙身上,詩藝與香道,以苦難及其超越為媒,結出芬芳絢爛的藝術之花,可謂聞思所及共香焄。藉由其詠香詩文的書寫,蘇軾與海南結下不解的香之緣,由此,將傳統香道提升到立身修性、明德悟道的高度,同時將禪風引入品香和香席活動中,以詠香參禪論道,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成為中國香道文化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就是蘇東坡的海南香緣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