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應才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人眼花繚亂,在這其中,特別是以計算機技術的躍進式提升格外引人注目。在這一背景下,教學方法手段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積極地和科學技術擁抱在一起。隨著現(xiàn)代教學的改革正在不斷地向縱深發(fā)展,在教學當中引入新的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已經是大勢所趨。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是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和提升新課標下教學品質的重要舉措。在將多媒體教學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融合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發(fā)揮多媒體在信息的豐富性以及聲音、圖像上的巨大優(yōu)勢,從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精心組織安排教學策略,為學生奉獻一場語文教學的“饕餮大餐”。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
新課標對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做出了新的明確,即要發(fā)揮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作用。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個開放性的教學過程,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即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內容來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充分的互動與交流,教師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教學材料,幫助學生形成思考的框架,將“一言堂”變?yōu)椤白h事廳”,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文《桂林山水》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提供桂林山水的圖片與視頻,讓學生從視頻資料當中去尋找,哪些是課本當中所描繪的內容,像“老人、巨象、駱駝”都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景物。通過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通過這樣一篇課文進行討論與思考,探討景物怎樣描寫才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另外,在學習當中,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通過這篇課文來讓學生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積極營造與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氛圍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這一年齡學生的特點是對于圖像、視頻等情境性特別強的內容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些內容屬于形象思維的部分,對于學生的提升來說是要在這一基礎上實現(xiàn)抽象思維的突破。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聲音圖像營造上的巨大功能優(yōu)勢,可以使學生逐漸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積極在課堂當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在學習《火燒云》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營造出“火燒云”這樣一種絢爛的自然景觀,讓學生感受到火燒云中各種各樣的形狀是怎樣變幻的。另外,在課文《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利用視頻圖片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列強是怎樣把美輪美奐的圓明園變?yōu)榱艘欢褟U墟的,從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利用多媒體設備建立對學生的評價體系
在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注意:一方面是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文化知識,另一方面是要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找出他們在學習當中存在著的不足。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教師雖然也要對學生的評價,但這種評價不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評價,即缺乏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一個長期的考察,教師對學生的評級更多的是存在于學生的作文評語和期末考試的成績當中。從學生的成長來看,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夠完全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覆蓋式的考察,會出現(xiàn)對學生的評價不客觀等現(xiàn)象。在信息技術下,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學生建立評價體系,可以從一個更加直觀的角度對學生做出評價,使教師在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相關軟件從學生的不同指標上對學生做出一個直觀全面的評價。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就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成績等方面進行一個量化的統(tǒng)計,在一定時間段內對學生進行一次評價,找出學生的不足與進步,然后就這些問題與學生展開溝通,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完善自己,以達到學習目標。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不能擁有的多種功能。它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不夠直觀形象、缺乏感染力的缺點,它能夠化靜為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讓學生能夠沉浸到學習當中,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在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使多媒體技術在提升學生的能力上發(fā)揮出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