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志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不典型肺結核的X線及CT診斷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間診斷的65例不典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X線、CT診斷。對比分析X線、CT診斷結果。結果:CT臨床診斷率高于X線診斷率,且在腫塊結節(jié)、淋巴結腫大、支氣管結核不典型結核診斷中,CT診斷率高于X線診斷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者在肺葉實變診斷中,差異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CT診斷中,發(fā)現(xiàn)肺葉實變、腫塊結節(jié)、淋巴結腫大、支氣管結核為主要病變類型。結論:對不典型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中,CT具有較為明顯的診斷優(yōu)勢,但由于不典型肺結核病灶結構和形式復雜,還必須要結合各項化驗結果,進行綜合判定。
【關鍵詞】不典型肺結核;X線;CT;診斷
肺結核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且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在對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診斷中發(fā)現(xiàn),一部分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合并其它肺部疾病,且影像檢查不典型,被稱之為不典型肺結核。在臨床診斷上,不典型肺結核極容易出現(xiàn)誤診、漏診,以至于無法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1]。為了進一步研究分析不典型肺結核的X線及CT診斷價值,我院以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間診斷的65例不典型肺結核患者作為對象,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間診斷的65例不典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齡為18-67歲,平均年齡為(42.5±24.5)歲。28例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25例患者出現(xiàn)咳嗽、咳痰癥狀,13例患者出現(xiàn)胸痛、胸悶癥狀。
患者納入標準:①滿足不典型肺結核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發(fā)熱、胸痛癥狀;③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患者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者;②妊娠期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X線、CT診斷。
X線診斷:采用新東方DR型X線機,管電壓設置為90-120kv,對患者進行X線胸片檢查。包絡:胸部正位、側位圖像,部分患者需要進行斜位圖像檢測。
CT診斷:任丘市人民醫(yī)院CT
1.3 觀察指標與判斷標準
以病理診斷結果為標準,評定X線、CT臨床診斷率。
分析患者CT診斷影像學表現(xiàn)。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參與本次研究的65例不典型肺結核患者的資料進行整理,并利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計算結果以X2進行檢驗,判斷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以P<0.05為有意義。
2.結果
2.1 X線和CT臨床診斷率對比
如下表1所示:CT臨床診斷率高于X線診斷率,且在腫塊結節(jié)、淋巴結腫大、支氣管結核不典型結核診斷中,CT診斷率高于X線診斷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者在肺葉實變診斷中,差異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不典型肺結核影像學特征
根據(jù)臨床CT、X線診斷影像學結果,不典型肺結核主要表現(xiàn)為:肺葉實變、腫塊結節(jié)、淋巴結腫大、支氣管結核。但臨床CT、X線診斷影像特征有所不同,如下表2所示。
3.討論
肺結核主要是由結合分支桿菌所誘發(fā)的一種慢性疾病,其發(fā)病率較高,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不典型肺結核是肺結核病癥中的一種不典型臨床表現(xiàn)[2]。在常規(guī)的臨床診斷中,不典型肺結核患者的影像學特點與肺結核患者的影像學特征存在明顯的差異。并且結合以往的臨床研究顯示,不典型肺結核其臨床癥狀與肺炎、肺癌、結節(jié)病、支氣管炎等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臨床診斷的難度,導致誤診、漏診現(xiàn)象。
在臨床上,對于不典型肺結核診斷主要是采用X線、CT診斷的方式進行。通過X線、CT診斷,可將患者的病灶部位的形態(tài)、結構全面、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信性。但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相比較于X線診斷,CT診斷具有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尤其是對于腫塊結節(jié)、淋巴結腫大、支氣管結核等不典型肺結核的診斷中,CT診斷符合率更高[3]。在李莉萍[4]的研究中顯示:X線診斷準確率為72.00%,CT診斷準確率為88%,且患者主要類型為肺葉實變、淋巴結腫大、腫塊結節(jié)和支氣管結核等;在李福生[5]等人研究中顯示:X線診斷準確率為78.00%,CT診斷準確率高達100%;
本次研究結果也基本與其一致:在不典型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中,CT臨床診斷率為83.08%,X線診斷率為67.69%。在具體病變診斷中,肺葉實變CT診斷率為83.33,X線診斷率為77.78,兩者相差不大;但在腫塊結節(jié)、淋巴結腫大、支氣管結核不典型結核診斷中,CT診斷率分別為85.71%、80.00%、81.82%,均高于X線診斷率。綜上所述,CT診斷在不典型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診斷中,具有更明顯的優(yōu)勢,可作為主要診斷手段。但在具體診斷過程中,鑒于不典型肺結核核病灶結構和形式復雜,必須要在CT診斷的基礎上,進行化驗檢驗,對患者進行綜合判斷,以進一步提高患者臨床診斷率。
【參考文獻】
[1]王蕾.不典型肺結核的X線及CT診斷臨床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09):88-90.
[2]何莉,姜慧騰,江云松.不典型性肺結核的影像學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7,14(33):103-106.
[3]李有林.不典型肺結核的X線及CT診斷[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78):116.
[4]李莉萍.不典型肺結核X線及CT診斷臨床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11):73-74.
[5]李福生,馮向林,加木西提·鄂.不典型肺結核X線及CT診斷的臨床分析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