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符號學是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經(jīng)常被提及的概念,藝術與符號存在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到當代,隨著身體等多種符號語言的加入,藝術的敘述功能逐漸發(fā)生了改變,這使得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元化。
關鍵詞:藝術;語言;符號
1、關于符號學理論
1.1關于索緒爾符號理論
索緒爾,瑞典語言學家,是現(xiàn)代符號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以他為代表的語言符號學是建立在結構主義思想和先驗主義哲學理論之上的。先驗主義哲學把超出經(jīng)驗以外的理性理解為某種靈感,由此促發(fā)了文藝復興的人本主義,注重人語言的表達。
在此基礎上,索緒爾提出了符號學的主要原理:即“能指與所指”,“組合與選擇關系”,“語言和言語”,“歷時與共時研究”。符號中的“能指”一般是指表面具有指代意義的專有名詞,而“所指”則具有更深的事物意義的指向。也就是說是一個指代表征,一個是表達深層意義。而符號傳達的意義一定是約定俗成的,被社會大眾普遍認可的,具有不可抗爭性。
1.2關于皮爾士符號理論
皮爾士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實用主義的先驅,皮爾士的符號學是廣義的自然符號學,他認為:符號學活動是個體人的思維認識,而并非具有社會屬性。他把符號分為:涉及物、對象和解釋三部分,突出了認知過程,即:解釋者對涉及物的認識不是客觀事物的反應,而是人的認知結果,將認知也分為了三部分:過程、方式、結果。因此皮爾士符號學的主要特征是認知性和互動性。
2、藝術符號的表達
2.1藝術符號歷史
在人類的歷史中,藝術無處不在,對于藝術的追問也眾說紛紜。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特定的藝術符號。在打制石器時期,很多石器都反映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如:法國格里馬底洞的圓雕裸女,粗矮的身體,大大的乳房,圓滾的肚子,被放大的生理特征,都在向人們表述當時母系社會的種種特點;還有農(nóng)耕文明出現(xiàn)后,藝術符號中就出現(xiàn)了植物花卉的樣式,藝術符號的出現(xiàn)是人類情感的開始。
2.2藝術與符號的連接
現(xiàn)代社會,西方語言發(fā)展的產(chǎn)物---符號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藝術與符號是什么關系呢?符號中意念世界的內涵,往往是人類復雜精神世界在符號形象上的反應,其中包含了一些無意識的反應,比如一種瞬間的感觸、一種極端的情感、一種病態(tài)心理等等。我們熟識的梵高,由于精神失常,思維也變得與眾不同,在不受社會法則的約束下,他的作品進入了一個特殊的符號世界,他筆下的色彩和人物是那樣荒誕離奇,但同時也給了人一種和諧的美感。
2.3具象符號
植物符號:植物是代表生命的符號表達,無論是造型各異的樹木還是色彩繽紛的花卉,都是植物符號重要的構成要素。牡丹由于顏色艷麗和排列有致的豐滿外形,在傳統(tǒng)文化中,常常是雍容華貴的象征;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純潔的象征;梅花也因傲立寒冬,被奉為自強不息的象征。
動物符號:遠古時期,動物符號的出現(xiàn)表明了當時狩獵經(jīng)濟的發(fā)展狀況;在中國民間的動物符號中,老虎有著驅邪的象征;有守護神之稱的獅子被廣泛的運用于門環(huán)、廊柱上,以護衛(wèi)平安。
人物符號:人物符號一方面表達了人文主義的符號含義,另一方面展現(xiàn)了人類內在精神方面人性光輝的一面。早期巖石上的人物符號,記錄了早期人類的某種需求和情感表述;歷史古跡中,秦始皇陵兵馬俑、敦煌石窟壁畫等都描述了當時歷史的發(fā)展狀況。
2.4抽象符號
符號把抽象的概念、情感以藝術的名義再現(xiàn)其精神的元素,達到符號隱喻的最充分呈現(xiàn),并通過構建新的符號來表達新的文化內涵。比如:康定斯基的抽象畫、波洛克的抽象藝術、由點、線構筑的漢字符號等。
3、符號學與藝術設計
說起藝術設計,它遍布我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大到環(huán)境的設計,小到配飾珠寶,哪樣都離不開設計,符號學與藝術設計有著本質的聯(lián)系。藝術設計是將符號抽象化、視覺化的過程,設計師根據(jù)設計意圖,對一些視覺元素進行選擇、編排、組合,形成特定的符號系統(tǒng)。
對于符號而言,每一種事物,只要能起到傳達客觀世界或對象任意一方感情的、意識的、感知的內在經(jīng)驗時,他就形成了一個符號。也就是說不管怎樣的一種形象語言,只要可以表達觀點和藝術概念的都可以稱為符號。符號的意義就產(chǎn)生于“能指”和“所指”之間具有的某種關聯(lián)。
符號學對于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在探討諸多藝術設計的問題時,不僅可以作為一種方法論,對于學術研究具有導向意義,而且它還可以拓展藝術的語言范圍,對藝術實踐有重要意義。
藝術設計通過圖像的符號體系來完成對現(xiàn)代文化心理的傳達,在當今高度現(xiàn)代化的時代里,藝術設計體現(xiàn)了更多的社會意義與審美價值,使兩者緊密相連。通過研究符號學的基本原理可以有效地拓展設計者的藝術思維,成為掌握設計理念的一個最佳途徑。通常,我們將設計元素和手段看作是一個符號,對元素的加工和整合來達到傳遞設計者設計理念的目的。
4、符號于當代藝術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裝置藝術、行為藝術以及影像藝術開始出現(xiàn),這一藝術形式的出現(xiàn)從很大程度上模糊了現(xiàn)代藝術的語言界限,藝術符號語言開始走向更加寬泛的區(qū)域。不可否認,將創(chuàng)作過程并入最終作品的一部分,是對傳統(tǒng)符號美學的重新解構。
行為藝術將觀念藝術、裝置藝術以及表演藝術的特性進行融合,使其自身符號語言變得更加豐富與多樣化,肢體符號語言的加入更是改變了符號的敘事功能,使得藝術更加當代化和開放化。
4.1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行為藝術家,她的作品以真實和狂野著稱。
最初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都是和愛人完成的,以性別和空間關系為主題。在一個叫做“藝術即為當下”的作品中,她沉默的靜坐在桌邊,她的對面放著相同的椅子,任何觀者都可以坐在在她面前,這意味著任何場景都是未知的,而這場未經(jīng)計劃的創(chuàng)作本身也被賦予了當代行為藝術的符號。這是一場表演也是一場藝術展。
5、小結
符號與藝術是緊密關聯(lián)的,符號作為一種特定的語言出現(xiàn)在傳統(tǒng)藝術中,互為擴充,表達對時代的感受。在人類的藝術史中,符號語言逐漸走向多元化,表現(xiàn)方式也呈現(xiàn)多樣化的趨勢,它漸漸使藝術結構的邊界模糊化,使符號本身也更加寬泛。
參考文獻:
[1]《藝術符號學》.馮鋼.東華大學出版社.2013.
[2]《現(xiàn)代西方符號學論綱》.郭紅.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王安琪(1991.2),女,漢族,籍貫:山西晉城人,西安美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藝術設計,研究方向: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