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婧
為教育者,勢必“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引領學生專心向學為己任,否則,即是不務正業(yè)。然,遇到在文化學習上沒有天分、沒有興趣的學生,又該如何呢?填塞式教學?刻意引導?放任自流?我想談談自己“不務正業(yè)”的教育管理之路。
以下是述三個孩子的故事。
第一個孩子是我2006年實習時遇到的菲菲。長沙外國語學校,每年為湖南輸送很大一部分學生到國外留學,菲菲的父母是懷揣留學夢的家長之一。我在這個學校擔任初二(1)班實習班主任僅一個月,活潑開朗、大方聰明、樂于助人的菲菲第一天在課堂上的機智發(fā)言就吸引了我的注意。然而,一天巡堂,我意外發(fā)現菲菲在生物課上埋頭畫著什么,甚至我站在窗口許久,她都沒有察覺。課后少不了要進行一番詢問,菲菲卻攥緊了衣角,揚起笑容對我說:“老師,謝謝你的關心,是我上課走神了,以后不會了。請您放心?!蔽覍Ψ品频奶谷桓械皆尞?,心里懷著些好奇,不知不覺間加大了對菲菲的觀察力度。偵探式的“跟蹤”讓我發(fā)現了孩子的秘密。雖然不再在課堂上畫畫,但是每天中午菲菲都沒有回宿舍午睡,她總是背一塊畫板,坐在校園的一個小山丘的樹下聚精會神地發(fā)呆、畫畫。我悄悄繞過大樹從后面走近,發(fā)現畫板上是一件色彩絢麗、很有特點的衣服。雖然我不懂繪畫技巧,但我能看出來,那是一張宴會的服裝設計圖。
像許多背負著父母親夢想的孩子一樣,菲菲懂事地選擇了替長輩圓夢,卻阻止不了自己對服裝設計的熱愛。同樣是不能圓夢,沒有走上考古學習道路的我斟酌再三,撥通了菲菲父母的電話。一個實習老師對于家長的決定“指手畫腳”,我顯然有些不太自信。然而,菲菲父母很有耐心地傾聽了我的看法。令我驚訝的是,他們很早就知道了孩子的心愿。不過,他們認為在中國要成為一位能闖出名堂的服裝設計師太難了。當時的我可能太“一根筋”,很不禮貌地直言:“你們今天讓菲菲選擇留學,不正是因為當年自己沒能出國深造嗎?現在,不讓菲菲試一試,又怎么知道她行不行呢?也許,孩子愿意為了服裝設計夢去克服那些我們不愿觸碰的苦呢?……”電話那頭陷入了久久的沉默,我已忘記當時是怎么掛上的電話。但是,大概一個星期之后,正在準備畢業(yè)實習報告的我被一個跳躍著闖進門來的女孩打斷,被興奮漲得滿臉通紅的菲菲大聲地喊道:“老師!爸爸媽媽終于讓我學服裝設計了,他們還給我報名旁聽湖南師大服裝設計專業(yè)!”
之后,菲菲一邊堅持在長沙外國語學校學語言,一邊奔跑在湖南師大的服裝設計系和各種發(fā)布會的秀場,很忙、很累,但她覺得很滿足。2014年1月,我收到一個好消息,菲菲拿到了英國倫敦時裝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第二個孩子是我畢業(yè)后帶的第一個班里的孩子。阿嘉,高而壯,滿臉青春痘,眼里盡是對周圍一切的不信任,易怒,一觸即發(fā),成績一塌糊涂。說實話,個子小小的我,不太敢輕易靠近,不太敢探究這種性格后面隱藏的原因。
機會總是有的,一次以我開頭、針對早戀的交流會后,阿嘉找到了我。那是一個加班后的晚上,整棟教學樓里只剩下我還在改著作文,阿嘉突然出現在門口。我詫異他為何那么晚沒有回家,他說想跟我談談早戀。原來,阿嘉的父母感情不和,常年吵架,為了賺錢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阿嘉長期缺乏父母親的關愛,最近對一直關心他的表姐(舅舅的繼女),這個沒有血緣關系但必須稱呼表姐的女孩產生了愛慕之情。他害怕這種病態(tài)的感情最終會影響自己與表姐的關系。說這話的時候,阿嘉頭低得埋到了胸前,說話也斷斷續(xù)續(xù),像個犯了大錯的孩子。
那晚,我們談了很久。我告訴他那不是愛情,是一種依戀,如果他能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績,轉移注意力,也許就可以慢慢正視這種感情。說到這里,阿嘉一直低著的頭突然抬了起來,眼睛里光芒閃耀,急切地抓住我的胳膊:“我喜歡B-BOX,從學《口技》的時候聽到你播放的口技聲,我就開始關注網絡上各種B-BOX。我還自學了幾種技巧,不信,你聽……”阿嘉的口技展示很青澀,甚至都不能成調,但是,我從表演著的阿嘉身上看到了從容,從眼睛里看到了熱切,我知道,他是真的喜歡這種在當時的珠海還未流行起來的表演方式。
我決定說服阿嘉的父母,目前的阿嘉也許只有走“興趣”這條路才能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獲得自信和希望。因為阿嘉的成績一直難有起色,無暇顧及孩子的阿嘉父母倒是很快認可了我的建議。
一個零基礎者要學B-BOX當然不可能只靠“支持”二字就輕輕松松成功。我和阿嘉花了很多時間一起找技巧攻略、視頻,阿嘉也真的很賣力,常常一個人在房間練習到很晚。為了鼓勵孩子,幫孩子找到自信,2010年的校運會入場式中,我大膽地啟用他的一段現場表演。雖然當時在運動會中使用街舞和B-BOX等元素備受爭議,但阿嘉練習了上千次的表演還是贏來了眾多老師和同學的掌聲。
時光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和練習中悄悄流逝,阿嘉的技藝和成績也隨著自信的回歸不斷提高。畢業(yè)后的阿嘉參加了珠海市B-BOX大賽,自學成才斬獲冠軍,2014年開辦了珠海首家B-BOX培訓機構。我想,他未來的路一定會開滿鮮花。
第三個孩子瘦瘦小小,寡言,但很實在,叫小樂。初一第一天入學時,發(fā)現這個孩子居然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我就一直想,這個孩子以后可以干什么呢?
初一的孩子剛入學,搬動桌椅的時候總是容易發(fā)出很大的響聲,我發(fā)出了設計桌椅消聲器的倡議。也許很多孩子把我的這個倡議當作了一句玩笑話,但是,第二天早上,我發(fā)現小樂的桌椅穿上了一雙黃色的“小鞋子”。細問之下,才知道,這雙“小鞋子”是小樂用小學的校服袖口手工縫制的。很快,大家也都被小樂漂亮的“小鞋子”吸引了,紛紛圍了上來。趁熱打鐵,我鼓勵他給大家上一節(jié)“如何制作桌椅小鞋子”的課。小樂有些害羞,但還是笑著點了點頭。
這節(jié)我特意安排的活動課,在第二天的自習課拉開了序幕。同學們帶來了小樂布置的針線和材料,坐在課桌前認真看著小樂演示,不時提幾個問題,小樂也總是耐心地回答。接下來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小樂笑意盈盈地穿梭在各個桌椅前,指導并幫助同學們做“小鞋子”。更讓我驚訝的是,他還細心地帶來了一些備用的針線和材料。奔忙在各個課桌前的小樂,恬靜的臉上散發(fā)著自信的光芒。
小樂后來進了一所職業(yè)中學,專門學習縫紉,對這樣一個細心的孩子,我想我不必再擔心他的未來了。
興趣教育學認為,興趣是“兒童身心成長的能量供給、快樂驛站”,通過興趣可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學習和生活。了解每個孩子的興趣,評估他們在興趣上所擁有的天賦及他們可以為興趣付出的努力,從而為學生的興趣盡己所能,我在班主任成長道路上“不務正業(yè)”,只為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