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化榮
巡察工作作為“黨之利器、國之利器”,是有效解決基層監(jiān)督乏力、消除監(jiān)督盲區(qū)的重要手段。要切實發(fā)揮巡察震懾、遏制、治本作用,就必須秉持“推動解決問題是巡察工作落腳點”的工作理念,做深做細做實巡察“后半篇”文章,把巡察成果體現(xiàn)在整改責任的落實上,體現(xiàn)在長效機制的建立上,體現(xiàn)在追責問責的嚴肅上,真正實現(xiàn)成果運用最大化,確保巡察成果顆粒歸倉。
“清單化”壓實整改責任。必須緊緊抓住“關鍵少數(shù)”,牢牢牽住被巡察黨組織主體責任的“牛鼻子”,明確黨委(黨組)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壓實被巡察黨組織黨委(黨組)的整改責任,真正形成問題整改工作“一盤棋”格局。認真制定“三張清單”,即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責任人按照分工照單全收突出問題,通過細化、量化、具體化落實任務,建立整改臺賬,對賬銷號,做到全面整改。同時,為了避免出現(xiàn)整改隨意化、“五花八門”的情況,巡察辦要會同各巡察組建立檢查驗收標準,明確“三張清單”、整改方案、整改報告等標準尺度,確保巡察整改質(zhì)量。
“科學化”建立工作機制。要打出招招有效、不放空招的“組合拳”,一是建立交辦制,進一步完善巡察問題線索移交機制,通過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集中交辦,壓緊壓實紀檢監(jiān)察機關、組織部門等接收單位的政治責任,防止問題線索處理避重就輕。二是建立派單制,對巡察發(fā)現(xiàn)的共性問題且屬于相關業(yè)務部門管理的問題,通過巡察辦發(fā)出《問題督促整改通知單》,明確督辦責任單位,在確保問題整改規(guī)范、整改到位之外,還要查找“病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三是建立通報制,通過將每輪巡察相關情況通報分管黨委領導,充分發(fā)揮分管黨委領導在巡察整改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建立畫像制,通過分析總結巡察報告、談話記錄、走訪記錄等,掌握被巡察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治狀況,督促領導干部正確認識問題,認真抓好整改。
“常態(tài)化”開展督促檢查。要加強巡察整改過程管理,一方面,巡察辦要做好日常巡察問題線索臺賬式管理,按照“掛號建賬、對號結賬、銷號下賬”的要求,實行分輪次、分單位建檔銷賬;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健全紀檢監(jiān)察機關和組織部門對巡察整改情況督查督辦制度,把督促巡察整改落實與領導班子目標責任考核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結合起來,定期會商及時研判整改工作推進情況,改變巡察機構“自娛自樂、一家包辦”督查督辦的現(xiàn)狀,形成紀檢、組織、巡察“三方協(xié)作、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再一方面,要建立巡察整改群眾參與機制,引導群眾評議整改,對滿意度低的單位要責成其重新整改,實現(xiàn)“巡察依靠群眾、巡察為了群眾,整改過程群眾參與、整改結果群眾滿意”。
“擴大化”運用巡察成果。若巡察成果只對被巡察單位起作用的話,那就會必然導致巡察成果有限發(fā)揮。要用足每一次巡察成果,讓未被巡察單位都跟進一次“自我體檢”,自覺查找整改問題,達到“一人得病、全家體檢”的效果。在每輪結束后,巡察辦及時將巡察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制作成“問題病歷”,抹掉單位名稱、個人姓名等信息后,原汁原味印發(fā)黨組織各級其他部門,督促各部門對照“問題病歷”,開展“自我體檢”,自查自糾突出問題,真正實現(xiàn)巡察效應的最大化。
“精準化”實施追責問責。只有嚴肅追責問責,才能確保巡察監(jiān)督成效。要注重典型查處,用好追責問責武器。對整改工作不夠重視、態(tài)度不認真、措施不得力、敷衍塞責、進展緩慢、成果運用不到位的,由巡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對被巡察單位負責人開展約談。對整改中失職失責、拒不整改等情節(jié)嚴重的,抓住典型,絕不手軟,逗硬追責,公開曝光,形成震懾,以問責倒逼真認賬、真反思、真整改。同時還要適時對個別整改不力的典型單位開展巡察“回頭看”,對未發(fā)現(xiàn)的問題“再發(fā)現(xiàn)”,對尚未了解的問題“再了解”,形成“再震懾”,真正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射洪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jiān)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