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劍,秦凱煒
根據(jù)以往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治療終末期腎臟疾病的首選有效治療手段[1]。而相關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及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我國乃至全球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逐漸增多,且以每年9%的速度呈持續(xù)上升趨勢,進一步導致MHD患者不斷增多[2-3]。大量臨床資料顯示,因長時間的透析治療,MHD患者的其他器官、系統(tǒng)等常出現(xiàn)復雜多樣的并發(fā)癥,可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情況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4];而心血管疾病(CVD)是導致MHD患者治療效果欠佳和預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故找尋導致MHD患者并發(fā)CVD的相關因素并及時給予干預措施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的關鍵[5-6]。既往有資料報道,血管鈣化在MHD患者出現(xiàn)CVD和不良預后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但關于其具體指標尚未明確[7]。還有研究顯示,在不同病情和預后的MHD患者中,血清可溶性ST2(sST2)蛋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其與MHD患者CVD和預后不良的相關性尚未明確[8]。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126例MHD患者的臨床及隨訪資料,旨在探討血清sST2蛋白與MHD患者CVD及總體預后的相關性,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MH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①納入標準:均符合臨床有關MHD的治療指征[9];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時間均在3個月以上;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伴有原發(fā)性心、肺、肝、腦等疾??;存在MHD禁忌證者;惡性腫瘤患者;臨床及隨訪資料不完整者。根據(jù)MHD患者血清sST2蛋白檢測結(jié)果將其分為升高組48例和降低組78例。兩組的性別、年齡、透析時間、體重指數(shù)及原發(fā)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注:升高組為血清可溶性ST2≥49.8 ng/ml的患者,降低組為血清可溶性ST2<49.8 ng/ml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法分析126例MHD患者的臨床及隨訪資料,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sST2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瑞締有限公司。根據(jù)張曉敏等[10]研究中對血清sST2水平ROC曲線分析所得值49.8 ng/ml作為臨界值,當血清sST2水平≥49.8 ng/ml時即認為升高,當血清sST2水平<49.8 ng/ml時即認為降低。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的血清sST2、血紅蛋白(Hb)、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數(shù)(Kt/v)和C反應蛋白(CRP)等臨床指標,比較兩組非致死性CVD的發(fā)生率和隨訪結(jié)束后患者總的生存和死亡情況。檢測方法:所有患者在檢測當日清晨于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液5 ml,室溫靜置2 h,35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置于-50℃冰箱保存,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Hb、Scr、ALB和Kt/v水平,通過放射免疫比濁法檢測CRP水平。CVD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以及外周動脈閉塞。且所有患者治療出院后均進行隨訪,隨訪截止時間為患者死亡或2017年12月。
2.1CVD發(fā)生情況比較 升高組CVD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降低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過程中心血管疾病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注:升高組為血清可溶性ST2≥49.8 ng/ml的患者,降低組為血清可溶性ST2<49.8 ng/ml的患者;與降低組比較,bP<0.01
2.2隨訪結(jié)束后生存情況比較 126例患者自出院至隨訪結(jié)束存活6~48個月,中位生存期22.36個月,3年總生存率(OS)為95.24%(120/126),5年OS為73.02%(92/126)。其中升高組和降低組5年OS分別為62.50%(30/48)和79.49%(62/78);升高組5年OS低于降低組(P<0.05)。
2.3影響MHD患者出現(xiàn)CVD的單因素分析 出現(xiàn)和未出現(xiàn)CVD的MHD患者間年齡、原發(fā)疾病、血清sST2、ALB和CRP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現(xiàn)CVD的單因素分析
2.4影響MHD患者出現(xiàn)CVD的多因素分析 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年齡≥60歲、糖尿病腎病以及血清sST2水平升高均為MHD患者發(fā)生CVD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現(xiàn)CVD的多因素Logstic回歸分析
注:CVD為心血管疾病,sST2為可溶性ST2,ALB為白蛋白,CRP為C反應蛋白
2.5影響MHD患者預后生存的單因素分析 生存和死亡患者的年齡、原發(fā)疾病、血清sST、Scr、ALB和CRP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6影響MHD患者預后生存的危險因素分析 經(jīng)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可知,年齡≥60歲、糖尿病腎病、血清sST2水平升高及ALB≤35.00 g/L均為導致MHD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6。
分析以往臨床資料可知,MHD患者長時間的治療可導致機體多種器官受到損傷,從而引發(fā)一系列嚴重的并發(fā)癥,除給患者的臨床療效帶來一定的影響外,嚴重者還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降低MHD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遠期生存率和改善預后效果是目前臨床上的研究熱點[11-12]。
表5 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預后生存的單因素分析
表6 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預后生存的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
注:CVD為心血管疾病,sST2為可溶性ST2,ALB為白蛋白,CRP為C反應蛋白
曾有研究表明,在MHD患者的并發(fā)癥中,發(fā)病率較高和影響較為嚴重的為CVD,其對患者的預后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126例MHD患者中有52例出現(xiàn)CVD,發(fā)病率為41.27%,類似于既往研究結(jié)果[14]。另一方面,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不同水平血清sST2的MHD患者間CVD的發(fā)生率和遠期總生存率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提示血清sST2水平與MHD患者CVD的發(fā)生和預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結(jié)合以往臨床研究結(jié)果可知,血清sST2屬于白介素1受體家族的新成員,主要由心肌成細胞和心肌成纖維細胞在容量或壓力負荷變化時分泌的一種血清蛋白,故血清sST2與心血管系統(tǒng)間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15-16]。曾有研究證實,血清sST2水平的升高可導致患者冠狀動脈斑塊產(chǎn)生以及促使斑塊體積增大,由此也進一步證實血清sST2與心血管系統(tǒng)之間的相關性[17-19]。且心肌細胞的凋亡、心肌肥厚以及心肌纖維化是導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而血清sST2主要由心肌成纖維細胞及心肌細胞分泌,故當血清sST2水平越高時,患者心肌成纖維細胞及心肌細胞損傷越嚴重,即發(fā)生心力衰竭可能性越大[20-23]。且本組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血清sST2水平的升高為導致MHD患者出現(xiàn)CVD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進一步證實了血清sST2與MHD患者CVD和預后的密切相關性。
綜上所述,血清sST2水平的升高為MHD患者出現(xiàn)CVD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故臨床上可將其作為預測MHD患者CVD的發(fā)生及預后的有效指標。但本組研究所選樣本含量過小及研究時間過短,對于血清sST2是否受其他因素影響尚未明確,可加大樣本含量和延長研究時間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