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衢州人
衢州第二中學校長
我所在的衢州二中位于“東南闕里”“南孔圣地”——衢州。南宋以來,衢州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都城臨安輔郡和僅次于曲阜的孔教圣地。其時,社會名流、理學大儒紛至沓來,衢州儼然是當時儒學的研究中心,為日后衢州尊儒風尚的形成、經(jīng)濟文化和教育的發(fā)展都作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對衢州來說,儒學精神或許是最為突出的地方精神。
儒學精神內(nèi)涵豐富:謙遜、明禮、和諧、仁愛、孝道、重學、求真、百折不撓、奮發(fā)向上……為了傳承儒學精神,營造良好的“南孔文化”大環(huán)境,我們力倡“儒學治?!崩砟?,創(chuàng)設(shè)無“孔”不入的校園氛圍。
漫步校園,教學樓旁的大草坪上,三米多高的漢白玉孔子塑像巍然屹立,引發(fā)師生的敬仰與幽思;教學樓的柱子上,孔子、孟子等儒學大師的語錄隨處可見;每個教室的后墻上,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標語“勤學善問、孝敬長輩”赫然懸掛;在校園的眾多巨石上,鮮紅的“和而不同”“聞道”等《論語》詞句石刻撲入眼簾……除了這些“硬件”設(shè)施,學校還組建了“南孔文化研究會”,開設(shè)儒學校本課程,舉行《論語》辯論賽,讓孩子們在研讀儒學經(jīng)典、品味儒學文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儒學的精神品格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開放包容”日益顯現(xiàn)出重要性,成為浙江精神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一點,衢州人更是感受頗深。
1942年4月,美國因為日軍突襲珍珠港而卷入“二戰(zhàn)”,為了打擊日本法西斯,吉米·杜立特中校策劃了“杜立特行動”,組織16架轟炸機空襲東京。行動結(jié)束后,杜立特航空隊按計劃飛往衢州機場。當時的衢州機場已經(jīng)做好了接待美國飛行員的準備,不僅安排了可供百余人住宿的場地,甚至還準備了西式餐點。
可是由于燃料耗盡,這些飛機除一架迫降蘇聯(lián)外,其余的機組人員都在浙贛上空棄機跳傘。他們中的一些人被衢州江山、麗水遂昌等地的村民救了下來。山里的老百姓從沒見過外國人,更別說用英語交流了,面對“從天而降”的外來客,村民們咿咿呀呀地用手語、畫畫溝通,確定是來自美國的飛行員后,馬上拿出雞蛋面條招待,采草藥為傷員療傷。最終,有51名美國飛行員在衢州汪村集中后回到美國。
“杜立特行動”促成了美國雷德溫市與衢州市在1994年結(jié)為友好城市,并開啟了衢州二中與雷德溫定期互派教師交流等項目。2015年9月,我校師生代表還與美國杜立特轟炸機隊子女協(xié)會的主席杰夫·撒切爾,共同在校園里栽種了一株紅豆樹,作為中美友誼之樹。
這是我?!皣H理解教育”的一部分。近十年來,衢州二中與世界10個國家的10所學校簽訂了友好合作協(xié)議,派遣師生互訪。每年接待100多位外國留學生來衢州參觀訪問,專門為外教開設(shè)孔子課堂,上漢語課,教中文歌曲,傳播中國文化,讓中外師生在文化交流中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提升文明互鑒能力。
“浙江精神”看起來是個宏大的命題,一時間不知從何說起,但細細想來,它就蘊藏在校園文化、校園管理的點滴之中。作為教育管理者,立足傳統(tǒng),開放包容,我們讓衢州二中的學生無論置身何處,都溢射出浙江人獨有的浙江精神,就是為新時代浙江發(fā)展作出教育人應(yīng)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