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靈娜
摘要:澳大利亞于1998年開始實施“新學徒制”,新學徒制強調實操與理論學習有機結合,理實一體,頒發(fā)全國通用的學歷資格證書。本人通過對新學徒制的基本體系、管理機制、實施模式、教學安排和發(fā)展特點的介紹,來分析新學徒制培養(yǎng)模式發(fā)展現狀。
關鍵詞:新學徒制;澳大利亞;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6-0264-02
澳大利亞為解決技能短缺問題開始加大技能培訓的改革力度,全力打造“技能化的澳大利亞”。新學徒制應運而生。
一、澳大利亞新學徒制發(fā)展
1998年1月1日澳大利亞正式實施“新學徒培訓制(New Apprenticeship)”[1]。新學徒制強調理實一體,頒發(fā)全國通用的學歷資格證書?!靶聦W徒制”主要以技術與繼續(xù)教育學院(TAFE)為基礎,聯合社會各類主體共同參與,以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為目的。“新學徒制以市場為導向。政府采用商業(yè)化撥款方式,依據學徒數量、開設課程及質量進行撥款,培訓質量如下降,將減少投資”,鼓勵職教培訓機構的良性競爭[2]。雇主與學徒應簽訂培訓合同,并在培訓局注冊;學徒在職業(yè)學校的學習,主要由澳大利亞各州和地區(qū)內的TAFE承擔。部分TAFE具有集團化辦學的性質,是由政府、社會和學校相結合的培訓機構,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類高等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加工廠”。
二、澳大利亞新學徒制概況
1.基本體系。傳統(tǒng)行業(yè)常用學徒制,3、4級入門水平,培訓3—4年。學徒制穩(wěn)定,培訓合同履行不受業(yè)主變換影響,不得隨意取消。即:學徒需事前到TAFE培訓并獲得1、2級證書;后與雇主訂4年合同,在職接受3年的職業(yè)教育取得3、4級證書。受訓生制常為2、3級水平,以服務業(yè)為主,培訓1—2年,任何一方均可單方解除合同。學徒制以企業(yè)為主導。職業(yè)培訓法規(guī)定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的人才能申請學徒。雇主負責指導并承擔主要費用,指導者須有技能證書和相應知識。學徒需參加理論和實踐考試,如果已有職校最高年級的學習則可免考理論。培訓完成,雇主須繼續(xù)雇傭學徒至少4個月并擔任合適崗位。為提高雇主積極性,雇主每簽訂一份學徒合同,政府給予1500元獎勵,成功完成一年再獎勵1000至1500元[3]。這既提高了企業(yè)的積極性又解決了學生學費和就業(yè)問題。學校則負責理論。學徒在職校的學習由政府的公共教育資金負責[4]。所有學徒制項目都需要有三個核心要素:雇傭關系、高質量的在崗和脫崗培訓、技能的可遷移性[5]。
2.管理機制。(1)國家產業(yè)技能委員會及其11個具體的產業(yè)技能委員會來管理學徒制,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向職教行政部門提供建議、收集產業(yè)信息和開發(fā)培訓包等。(2)“澳大利亞各州和地區(qū)設立了300多所新學徒制培訓服務中心”[6]。此機構為最基層的服務機構,提供一切與學徒制相關的服務(提供行業(yè)資料、尋找雇主和學徒、簽合同、協(xié)調關系等)。(3)依據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提出申請的注冊培訓機構(RTOs)主要負責學徒的脫崗培訓,雇主和學徒可自行選擇公立或私營的注冊培訓機構。(4)根據《國家職業(yè)教育與培訓管理法 2011》的規(guī)定,澳大利亞政府建立了國家級的職教評價行政機構:澳大利亞技術質量管理局(ASQA),此機構主要監(jiān)管全國職教學院及培訓機構,在《VET質量框架》和《VET課程認證框架》下行使權力[7]。
3.實施模式。(1)典型模式。學徒和雇主雙方在學徒制中心協(xié)助下簽訂培訓協(xié)議,十日后合同將由學徒制中心提交給州培訓局批準。注冊培訓機構由雇主和學徒共同選擇,并對學徒進行面試,三方簽署培訓計劃,確定培訓目標、能力單元。學徒按計劃在機構和企業(yè)間學習。完成后,雇主向培訓機構提供崗位能力證明,培訓機構向學徒頒發(fā)資格證明,同時雇主可獲得相應激勵經費;如只完成部分單元,則頒發(fā)能力證書。(2)集團培訓公司。適合難于單獨完成學徒培訓或不愿承擔雇傭風險的小企業(yè)。具體為:集團培訓公司招學徒并派到企業(yè)工作,企業(yè)向集團支付服務費,脫崗培訓外包給TAFE學院,集團公司與學徒是雇傭關系并支付學徒工資,集團公司負責學徒培訓。(3)學校本位。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生。學徒培訓2—5年并可拿到一定的報酬。
4.教學安排。(1)國家培訓標準。指澳大利亞資格框架和培訓包,由產業(yè)技能委員會開發(fā)、修訂,是國家對行業(yè)的職業(yè)標準;其核心內容包括能力標準、資格和考核評估指南;是高職院校開展教育的依據;開設內容隨市場需要來確定[8]。其核心一是能力標準,學徒質量評價的尺度。二是資格證書,即4種證書(1、2、3、4級)和2種文憑(文憑、高級文憑)。三是對能力標準的評估考核方法。培訓包是“基于結果”的規(guī)范策略,規(guī)定了具體的“能力單元”,對培訓開展的時間、形式、方法均不加以限制,培訓機構可自行選擇。依據培訓包,注冊培訓機構在與雇主和學徒協(xié)調后制訂具體培訓方案。(2)教學活動。學徒每周4天在企業(yè)實踐,由雇主記錄學習情況;1天在注冊培訓機構理論學習。注冊培訓機構和學徒制中心定期走訪,確保培訓順利。(3)考核認證。對學徒的能力單元考核認證依據資格框架和培訓包。學徒每完成一個能力單元可獲得相應的“完成證明”,所有完成后可獲得資格認證。澳大利亞新學徒制還遵循“先前學習認可”和“當前能力認可”的原則,對先前學習過的內容給予完成證明,不重復培訓。產業(yè)界是評價標準制定者也是評價主體。
三、澳大利亞新學徒制發(fā)展的特點
1.政府強有力的扶持促進了政企間的合作關系。新學徒制的發(fā)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2011年12月6日高等教育、技能、就業(yè)與勞資關系部公布了學徒制改革計劃,核心部分是激勵計劃改革,主要包括:基礎性激勵、針對性激勵、雇主激勵、個人補助、成人學徒支持項目五類[9]。激勵項目的施行起到了積極作用。州政府提供資助60%的學徒制培訓,聯邦政府提供資助40%。雇主培訓能得到一定的資助;學徒會得到工資并提供一定的支持貸款[10]。澳大利亞鼓勵競爭、放開培訓市場、平等對待學徒培訓機構、廣泛宣傳培訓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了學徒的良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