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強調的是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在學習中創(chuàng)設主動、活潑、有趣、愉快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形成樂學、愛學、會學,促進學生素質主動協(xié)調發(fā)展。
一、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利用教學多媒體再現(xiàn)情境,可以讓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省時高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的。 如高鼎的《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四句詩精練地描繪了在草長鶯飛、楊柳依依的春光中兒童放學歸來,放飛風箏,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較難理解,課件的使用動畫了教科書的插圖,再現(xiàn)了鄉(xiāng)村生活的美景。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課件展示了小草生長、黃鶯飛翔、楊柳拂堤……這一早春二月的美景。學生深深地被陶醉了,發(fā)自內心贊嘆:哇,太美了。孩子們的視覺受到了刺激,說話的愿望被點燃了,能很自然地講述畫面的內容,抒發(fā)情感,較好地理解了前兩句詩歌的意境。緊接著,課件中響起了兒童放學的歡呼聲,出現(xiàn)了兒童放風箏的畫面。然后我請學生說一說,看到風箏飛起時想說什么,在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巧妙地引導學生去感受農家孩子放風箏的樂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詩歌三、四句所表現(xiàn)的場景中。
二、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
于永正老師說:無情無趣就不成教學。在教學《從現(xiàn)在開始》一課,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猴子當選萬獸之王的原因及課文中蘊含的道理,讓學生進一步揣摩各個角色的不同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學中我多次創(chuàng)設了情境,讓孩子們扮演小動物,融入到童話的情景之中。孩子們當大王,體驗大王的風度,有的同學讀出了一只威風凜凜的大王,有的則讀出一只慈祥溫和的大王。孩子們進入角色,自然課堂就有情趣了?!白h論紛紛,叫苦連天”是本課重點詞語,如果一味地靠教師講解,就顯得枯燥無味,我引導孩子們:小松鼠,你剛才發(fā)表了什么意見?小鳥,你呢?你是——,你有什么意見?白天大家睡不著;夜里不能睡,一天下來,大伙兒連連打哈欠,兩天,三天,一星期七天過去了,小兔,你怎么樣?斑馬,你呢? 小動物們,你們習慣的方式是什么?小鹿,你說吧!小羊,你呢?巧妙地融詞義理解和情感體驗于一爐,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詞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趣。角色轉換,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 這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能點起學生主動參與欲望,激發(fā)學生自主交流的積極性,有利于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和語言。教師關注全體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是一名出色的演員。角色轉換所產(chǎn)生的積極效果,使學生在情感驅動下,積極投入自己的體驗,獲得獨有創(chuàng)意的感受。
三、提問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運用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打開思維的閘門,進行思考,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例如:教《坐井觀天》一課時,我問學生:“如果青蛙聽了小鳥的話,他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這一下,學生可來勁了,插上想象的翅膀說開了。有的說,青蛙使勁地跳呀跳呀,終于跳出了井口。他看到了紅的花,綠的樹,藍藍的天空怎么也看不到邊。青蛙心想:我真是一只笨蛙啊,怎么就不懂得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呢?忽然,青蛙聽到了遠處傳來一陣熟悉的蛙叫聲,過去一看,原來大池塘里住著一群青蛙,他們有的打鼓,有的唱歌,可熱鬧了,青蛙就在這里安了家,成了捉蟲能手,還和小鳥成了好朋友呢!還有的學生想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說:“出去就出去,我們來賭個輸贏,我就是要證明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毙▲B背著青蛙,飛出了井口,飛呀飛,飛過了高山,飛過了大海,飛過了大海,飛過了大草原,青蛙使勁地看啊看,它看到了從沒見過的一切,看得眼睛都鼓起來了。這一回,青蛙是輸?shù)眯姆诜恕?一個簡單的問題,因引入情境,學生說話的積極性被激活了,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簡筆畫創(chuàng)設情境
簡筆畫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寥寥數(shù)筆往往能把人物勾畫得惟妙惟肖,表現(xiàn)文章的意境,這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無聲語言。教學《雷雨》時,我一邊講課,一邊根據(jù)課文的需要勾勒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畫面,簡單幾筆,就把雷雨的過程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識,有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課后調查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完整地把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描述出來,因為他們心中有了一幅雷雨的畫卷。
因此,要讓低年級學生興趣盎然的學語文,要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給他們創(chuàng)設情境,給他們發(fā)現(xiàn)美的時空,要引導他們學會察看、學會思考、學會交換,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教者有心,學者有益”,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個有心人,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構建一個動態(tài)的語文課堂,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實現(xiàn)主動發(fā)展,語文教學因此充滿活力和生機。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策略2012何麗麗 - 《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策略研究2017郭本花 - 《課外語文:下》
作者姓名:
徐蘇寧 出生日期:1988.03.11性別:男 籍貫:江蘇蘇州 學歷:本科 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師范)上班的單位全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