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 要:為了解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在設施番茄種植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與常規(guī)栽培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處理平均棚溫較對照高0.6℃,平均地溫較對照高1.2℃,CO2濃度是對照的2.2倍,增產155kg,增收6000元。
關鍵詞:秸稈生物反應堆;西紅柿
隨著保護地蔬菜面積的逐年增加,多年種植后會產生許多問題,主要問題包括:病蟲害發(fā)生日趨嚴重;保護地內二氧化碳濃度低;地溫和室溫不能同步升高,低溫冷害時有發(fā)生;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惡化,土壤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土壤板結,透氣性差等原因,制約了保護地的增產增收(1-6)?!敖斩捝锓磻鸭夹g是將農作物秸稈在微生物菌種、催化劑、凈化劑的作用下,定向轉化成植物生長所需的二氧化碳、熱量、抗病微生物、有機和無機養(yǎng)料,是一項科學利用秸稈資源、發(fā)展現代農業(yè)的先進實用技術,該技術可使有益微生物菌群施人土壤后,迅速活化、大量繁殖,在作物的根際形成優(yōu)勢的有益菌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促進作物生長健壯,進而獲得早熟、優(yōu)質、高產符合標準的綠色農產品(7-15)。
一、材料和方法
1.試驗材料
試驗作物為番茄;秸稈腐熟菌劑;餅肥、麥麩、有機肥和化肥;溫度傳感測定器;CO2便攜測定儀。
2.試驗設計和方法
試驗地點設在濱海新區(qū)海濱街沙三村,示范面積2.4畝,采用行下內置式反應堆技術。處理1: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處理2:對照(未做秸稈反應堆)。試驗棚使用玉米秸稈、菌種、餅肥、麥麩和化肥:對照棚施用有機肥和化肥,其他管理按正常進行。
處理1每畝使用玉米秸稈5000公斤;使用菌種10公斤,菌種處理每畝用麥麩200公斤,摻豆餅肥50公斤。開溝使用開溝機,溝寬60厘米、深25厘米;溝內均勻鋪放秸稈厚25厘米,踏實后撒入處理好的菌種,并用鐵锨輕拍一遍,讓菌種漏入下層一部分,在鋪好的秸稈上均勻覆土20厘米,并整平成畦。隨后澆水,澆水后4天打孔,在每畦上打3行孔,孔深20厘米,孔距25厘米。1月6日—7日,開溝、鋪秸稈、撒菌種、覆土成畦。1月8日澆水,1月12日打孔,1月27日定值番茄,4月上旬—6月上旬收獲。
二、結果與分析
1.對番茄植株生長的影響
在番茄定植后30d,60d,80d進行調查,處理1番茄株高分別為50cm,93cm,105cm,較處理2(ck)分別高出-5,1,3 cm;處理1番茄葉片數分別為10,15,15片,較處理2(ck)分別多0,1,1片;處理1番茄葉片數分別為1,3,3片,與處理2(ck)沒有區(qū)別。
2.對棚溫、地溫和CO2濃度的影響
處理1的平均棚溫為16.9 ℃,處理2(ck)為16.3℃,處理1比對照高0.6℃;處理1平均地溫為19.1℃,處理2(ck)為17.9℃,處理1比對照高1.2℃;處理1的CO2平均濃度為1431.3 mg/kg,而處理2(ck)CO2平均濃度為660.3 mg/kg,處理1為對照的2.2倍。
3.對產量和增收的影響
處理1平均單株結果12.4個,較處理2(ck)單株結果10.8,處理1比處理2(ck)多1.6個;處理1單果重0.283kg,較處理2(ck)0.258kg重0.025kg;處理1小區(qū)平均產量189.5kg,較處理2(ck)139.3kg多產50.2kg。處理1畝產量800kg,較處理2(ck)6500kg多產1500kg;處理1經濟收入3.2萬元較處理2(ck)2.6萬元多增0.6萬元。
三、結論與討論
設施番茄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定植30d,60d,80d,株高較對照分別高出-5,1,3 cm,葉片數較處理2(ck)多分別多0,1,1片;處理1的平均棚溫比處理2(ck)高0.6℃,平均地溫比處理2(ck)高1.2℃;處理1的CO2平均濃度為處理2(ck)的2.2倍;處理1較處理2(ck)增產1500 kg,增收6000元。
參考文獻:
[1] 宋金榮.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的保護地番茄高效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11(17):85~86.
[2] 蘇常鳳,樊繼剛,馬 蘭,等. 日光溫室番茄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試驗[J].上海蔬菜 2O13(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