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旭麗
市場上的退熱藥有很多種,家長在選擇時往往無所適從。其實,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兒童退熱藥的一線用藥只有兩種,即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兩者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常規(guī)劑量下應用,不良反應較少且輕微,偶爾可引起惡心、嘔吐、出汗、腹痛、皮疹等。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消化道潰瘍、肝、腎損害等,與超劑量用藥或個人特異質有關。
對乙酰氨基酚:用于退熱時,兒童常用口服劑量為每次10~15 毫克/千克,間隔時間≥4 小時,每天最多4次。對乙酰氨基酚主要通過肝臟代謝,肝功能不好的應慎用。對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嚴重肝損傷很少見,一般都與超量用藥有關。目前市面上很多復方感冒藥的成分中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給孩子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避免重復用藥造成過量。
布洛芬:兒童常用口服劑量為5~10毫克/千克,每6~8小時可重復使用,每24小時不超過4次。患兒低血容量時使用布洛芬退熱,可增加腎功能損害的風險,因此腎臟功能不好的患兒要謹慎使用。兒童出水痘時也不宜選用布洛芬退熱,可使A組鏈球菌感染的危險有所增加。布洛芬還可能誘發(fā)哮喘,有哮喘的兒童應慎用,對阿司匹林過敏的哮喘患兒也禁用。
兒童發(fā)熱不一定都要用藥。退熱的目的是減輕兒童因發(fā)熱引起的煩躁和不適感,也減輕家長的緊張情緒。由于兒童對發(fā)熱的耐受程度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專家共識意見為:當兒童腋溫≥38.2℃(口溫≥38.5℃,肛溫≥39℃)或因發(fā)熱出現(xiàn)明顯不適時,可采用退熱藥。服用退熱藥時要多喝水,因為退熱的過程中身體會大量出汗,不及時補充水分可能引起脫水。連續(xù)用藥3天以上,發(fā)熱仍未緩解的,需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