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堡
我班有些家長自身經濟受條件限制,在外經商、務工,無法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yǎng)教育”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使學生成為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在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huán)境中畸形成長現(xiàn)象令人矚目。至于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上缺照顧、行為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思想道德上缺約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問題對學校、家庭、社會影響頗深。為了更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能夠安心學習,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著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于代理家長這個神圣的職責。
一、心理問題是留守兒童最易出現(xiàn)的問題
這些孩子孤單地留守,少有依靠。內心的寂寞與憂傷,生活上的不便與環(huán)境的歧視,意外的人身傷害,無一不在困擾著這些孩子。由于缺乏親情滋養(yǎng),這些幼小心靈,有的走向消極、孤僻,有的變得任性、暴躁。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這些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以及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個人認為,留守兒童會產生以下幾種的心理問題:
1.自我封閉
這些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他們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2.冷漠叛逆
留守兒童在缺少關愛的環(huán)境下極易變得對人漠視,對事消極,不通人情世故,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敵意,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低年級留守兒童一般表現(xiàn)為行為習慣差,經常說謊、遲到,不完成作業(yè)等;小學高年級及中學留守兒童則表現(xiàn)為脾氣暴躁,不服長輩和老師管教,經常頂撞,更有甚者因為小事,與同學打架斗毆。
3.內心迷茫
少數留守兒童認為家里窮,爸媽沒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由此產生怨恨情緒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他們,導致情感隔膜。他們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未來感到茫然。多數兒童進取心不強,紀律渙散,再加上家里無人輔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逐漸逃學、輟學,以致過早地流向了社會。
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當今社會、學校教育面臨的新課題,留守兒童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我認為應做到兩個字,一個字是細,另一個字是愛。教育好留守兒童不僅要有愛,而且還要注意恰當的教育方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會讓留守的孩子臉上綻開燦爛的笑容。在教育工作實踐中,面對留守兒童,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愛心培育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用“愛心育人”。一個愛的微笑,一句愛的話語,都可能激起學生潛在的能量。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代理家長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從小事上細節(jié)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
2.平等相待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接近你,從而產生足夠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教育要不斷調整和改變自己舊有的觀念及行為,走出“師道尊嚴”的陰影,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壇”,重視作為平等“人”的留守兒童,和他們和諧相處,以誠相待。同時,教育應承認他們個體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師生平等、生生平等,也才能真正從留守兒童心靈深處產生與同學、班集體共患難的強大動力。
3.信任鼓勵
在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時,我們也要信任他們,尊重他們。我們應當充分地相信他們,教育可以“委以重任”,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他們的才能,比如委任他們參加學校、班務、學科管理。我們應當因材施教,發(fā)展特長,樹立信心,組織轉化。在他們失敗時,以堅信的口吻,鼓舞他們;在他們成功時,以真誠的態(tài)度,祝賀他們。讓他們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學生感到你是一個可親近的大朋友,這將會帶給他們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讓他們時時處處不怕出錯,不怕走彎路,奮起直追。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其找回自尊,樹立自信心,還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班級工作和學習中,消除負面因素的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4.肯定成績
對于留守兒童,我們最好是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從而樹立自信心。其實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有長處和特點,都有自己興趣的中心。教師就要多為他們組織適合他們的文藝、體育、科技等活動。在此過程中,對于他們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該及時肯定、鼓勵和贊賞;讓他們發(fā)揮其特長,實現(xiàn)自我價值,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無形之中增強了自信心。心理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绷羰貎和趾螄L不是呢?他們更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肯定和贊賞,尤其需要獲得需求的滿足和成功的激勵。
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影響學生一輩子。讓平凡的教室灑滿陽光,讓留守兒童象其他孩子一樣,心中擁有一片蔚藍的天空,用師者的胸懷去包容一顆顆稚嫩的、寂寞的心,用師者的愛心去鑄造每個留守兒童心靈的輝煌。用行動感染留守兒童、帶動留守兒童、教育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用師愛激發(fā)留守兒童成人、成才。讓充滿愛的教育真切構建起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