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飚
摘要:基于傳承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在招貼設計過程中引入圖形創(chuàng)意,有助于實現對設計主題的精準表現,輔助視覺傳達效果的提升。本文在綜合闡述圖形創(chuàng)意在招貼設計中應用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論述了圖形創(chuàng)意在招貼設計中運用的有效對策,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圖形創(chuàng)意;招貼設計;異質同構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我國已經全面步入信息化時代,社會民眾對信息的接收速度明顯提升,通過對圖形創(chuàng)意的充分發(fā)揮,有助于促進圖形視覺語言向信息傳達轉變,實現對視覺語言的豐富,提升招貼設計的科學性。因此,探討圖形創(chuàng)意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圖形創(chuàng)意在招貼設計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增強設計主題的明確性
通過加強圖形創(chuàng)意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有助于增強設計主題的明確性,某學者指出,圖形屬于視覺傳達的主要構件,與語言相比,圖形在傳達信息方面具有顯著的優(yōu)越性,圖形具有直觀性和現象的特點,是社會民眾認識世界的基礎和前提,與文字相比,其信息傳播功能占據顯著優(yōu)勢。例如,某設計人員在伏特加酒瓶招貼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對橘子皮和書本等元素的綜合利用,采用同構的形式對圖像進行創(chuàng)新,有效提升了招貼設計的趣味性,增強了社會民眾對伏特加酒味覺的感知程度。
(二)提升視覺傳達的直觀性
眾所周知,在招貼設計過程中,文字、圖形和色彩是必不可少的三種元素,三者之間相互作用,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了招貼設計的思想源泉。其中,圖形創(chuàng)意是提升招貼視覺傳達效果的關鍵,原因如下:第一,與文字和色彩相比,圖形元素作為招貼設計的主體元素,能夠形成社會民眾直接認識招貼圖形的基礎。第二,優(yōu)秀的圖形創(chuàng)意能夠替代語言和文字的價值,實現對招貼所傳達信息的準確反映。有學者認為,圖形創(chuàng)意的成功與否對整個招貼設計的有效性產生了直接影響,這一說法得到了設計界人士的廣泛認同。
基于社會民眾的層面對招貼設計進行分析可知,與閱讀文字相比,對圖片內容進行識別具有較低的難度,且不同的欣賞者對圖形的理解具有顯著差異性,能夠形成不同的心理感知,有助于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而在文字閱讀的過程中,人眼識別文字后,所獲取的內容經由大腦判斷后傳遞至內心,是理性到感性的轉變過程,受社會民眾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這一過程的信息傳遞有效性存在明顯不同,不利于提升信息傳遞的直觀性,與圖像識別相比,不具備顯著優(yōu)勢。
(三)滿足欣賞者的精神需求
在圖形創(chuàng)意構思過程中,在創(chuàng)意的引導下,通過對形態(tài)做出變化,實現對視覺圖形的濃縮,產生一定的經濟和文化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招貼已不再僅僅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工具,而是一種嶄新的價值體系,而這一體系的完善和發(fā)展需要對圖形進行構想和創(chuàng)意。例如,20世紀初,日本某視覺大師設計了著名的反戰(zhàn)海報,僅僅在畫面中央設置了一根槍桿和一顆返回的子彈。并無其他色彩的映襯,直接彰顯了“誰發(fā)動戰(zhàn)爭,誰自取滅亡”的主題,具有構思獨特的特點,既拓展了招貼設計的深入內涵,又實現了對人們精神需求的充分滿足。
二、圖形創(chuàng)意在招貼設計中運用的有效方法
(一)同構法
同構法是指將構造和質感類似的圖形組合到一起,形成新的圖形,實現對招貼設計內涵的拓展和延伸,在招貼設計過程中,通過基于某一視角,將毫不相干的兩個事物聯系到一起,形成新的組合,能夠實現對招貼設計主題的精準傳達。一般情況下,同構主要包括多形同構和異質同構兩種形式。其中,多形同構是指將多個類似的元素進行創(chuàng)意組合,構成嶄新的圖形,并賦予其獨特的科學內涵。例如,某設計師在設計沙灘音樂節(jié)海報的過程中,通過對多形同構方法的充分運用,將多種海洋生物組合成薩克斯形狀,既提升了畫面的豐富性和層次性,又實現了對沙灘音樂節(jié)主題的彰顯。異質同構是指將不同元素進行嫁接,形成的嶄新視覺形態(tài),異質同構主張摒棄形的束縛,對創(chuàng)意給予了更高的關注度,有效提升了對受眾的吸引力。例如,在某吉普車海報的設計過程中,通過對異質同構方法的充分利用,將泥土與車兩個不同的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利用泥土實現對車形象的塑造,有效提升了視覺上的和諧性,并實現了對吉普車在泥濘道路上優(yōu)良行駛性能的表現[1]。
(二)異質替代法
在招貼設計過程中,元素替代法十分常見,在確保物體外形不變的基礎上,采用另一物體替代原物體的某個部分,能夠形成嶄新的視覺效果,提升視覺的趣味性。例如,在某環(huán)保創(chuàng)意招貼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分別采用椰子、菠蘿和香蕉替代運輸車輛、飛機和輪船,不僅提升了視覺上的趣味性。還實現了對創(chuàng)意環(huán)保主題的傳達[2]。
(二)正負形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社會民眾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對招貼設計提出了挑戰(zhàn)。構思獨特的招貼設計能夠滿足社會民眾的精神需求,提升視覺上的新奇感。正負形法是指在圖形創(chuàng)意設計過程中,一個形象經由相互借用而衍生出的正形和負形,正負形同時具備一定意義。例如,上海市在某屆世博會宣傳招貼的設計過程中,通過對正負形法的充分運用,將中央的白色部分作為月亮,而黑色部分則為地球,有效表現了日新月異的主題。
(三)異變法
異變法是指在招貼設計過程中,由一個圖形演變?yōu)榱硪粋€圖形的方法。例如,埃舍爾作品《天與水》的設計過程中,就運用了異變法,通過實現天空中飛鳥與水中游魚的有機結合,相互映襯,能夠產生人的行走方式,實現對水資源浪費危害性的體現。
結論:
綜上所述,在招貼設計過程中,通過對同構法的充分運用,能夠形成招貼設計趣味性的有力保障。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元素替代法的應用力度,有助于提升招貼設計元素的豐富性。此外,充分發(fā)揮正負形法和異變法的重要價值,能夠輔助招貼設計主題的表達。因此,在招貼設計過程中,可以運用上述方法。
參考文獻:
[1]竇瑩瑩.探析圖形創(chuàng)意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5(07):110.
[2]張廣平.數字在招貼設計中的圖形創(chuàng)意方式[J].大舞臺,2015(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