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英
摘要:針對當下研學旅行實踐中出現的學習機制不完善、安全保障不規(guī)范、學習成效不顯著等問題,蘇州市吳中區(qū)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谝苿游锫?lián)網,構建信息化網絡平臺,通過整合區(qū)域資源、組織先導學習、延展學習時間、創(chuàng)新安保模式等方式,建構和實施了新型研學旅行模式,有效增強了實踐育人的效果。
關鍵詞:研學旅行;移動物聯(lián)網;運行模式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6A-0040-04
研學旅行則是指由學校組織、學生參與的,以學習知識、了解社會、培養(yǎng)人格為主要目的的校外考察活動[1]。開展研學旅行,對于全面推動素質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價值[2]。200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十一五”期間要實現每個城區(qū)、縣(市)都有一所綜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為落實這一要求,蘇州市政府投資6000多萬元建立了吳中區(qū)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于2011年9月正式投入運行,旨在推行素質教育,加強研學旅行,致力于為吳中區(qū)全區(qū)中小學校乃至蘇州市中小學校開展校外綜合實踐活動提供適宜的實踐場所。
一、移動物聯(lián)網背景下的研學旅行模式創(chuàng)新
自2013年教育部下發(fā)《關于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函》以來,各地積極探索開展研學旅行實踐,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但一些地區(qū)在推進研學旅行工作過程中,存在學習機制不完善、安全保障不規(guī)范、學習成效不顯著等問題,制約了研學旅行的有效開展。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教育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物聯(lián)網為信息技術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對學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研學旅行進行模式創(chuàng)新。
物聯(lián)網是指能夠使事物互相連接的互聯(lián)網,是在互聯(lián)網技術的基礎上延伸和擴展出來的一種網絡,實現了物品之間的信息交換與通信,并將物品整合到互聯(lián)網中來,使用者能夠獲得實時反饋信息,并與之進行有效的互動[3]。移動物聯(lián)網有助于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新型的研學實踐模式和安保模式,提高學生的研學成效和水平。在此背景下,吳中區(qū)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積極引入移動物聯(lián)網,探索網絡信息與研學旅行相融合的運作機制和內在機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基于移動物聯(lián)網的研學旅行模式構建
(一)整合區(qū)域資源,創(chuàng)新研學旅行模式
吳中區(qū)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結合政策的要求以及地方的特色資源,統(tǒng)籌規(guī)劃,建立以“智慧研學”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系,開展包括“智慧研學·校園”“智慧研學·西山”“智慧研學·吳中”的三期規(guī)劃建設,分階段、分步驟地開展研學旅行基地建設工作,致力于打造“研學吳中”“智慧吳中”的創(chuàng)新型綜合實踐研學旅行模式。在此基礎上,引入物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立足學校實體資源的基礎上,搭建智慧研學信息平臺,通過信息查詢、資源整合、協(xié)作共享等手段,推進研學旅行全過程、全方位的信息管理,以構建研學旅行的信息共享機制。
在移動物聯(lián)網的支撐下,學校創(chuàng)新區(qū)域研學旅行模式,通過搭建網絡信息平臺,整合區(qū)域內研學旅行資源,建構“1+N”的區(qū)域研學旅行格局,打造立足吳中區(qū),面向蘇州、江蘇乃至全國的中小學研學示范基地。其中,“1”是指建設1個研學旅行的核心基地,即吳中區(qū)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癗”是指輻射影響若干研學旅行試點學校,如吳中實驗小學、吳中區(qū)長橋中心小學、吳中區(qū)木瀆姑蘇實驗小學等。通過智慧研學信息平臺推動不同區(qū)域之間、不同基地之間、不同學校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提升研學旅行活動的服務能力[4]。該研學旅行模式同時也推動了當地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成為吳中區(qū)全地域旅游的重要內容,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fā)展。
(二)組織先導學習,激發(fā)研學旅行興趣
為增強研學旅行活動的效果,學校在智慧研學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先導學習系統(tǒng),預先把研學旅行的課程安排、方案規(guī)劃、考核要求等內容上傳到系統(tǒng)中。學生可以在進入實踐基地、開展研學旅行之前,利用所在學校的創(chuàng)新實驗室,運用物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技術登錄“智慧研學校園學習平臺”,進入先導學習系統(tǒng),以了解研學課程的相關內容,激發(fā)研學興趣,為后續(xù)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提升研學旅行活動的水平。
建設先導學習系統(tǒng)是實施研學旅行的基礎支撐和前提條件,有助于創(chuàng)新網絡學習模式,更新教育觀念,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具有人本性、選擇性、個性化和生成性等顯著特點。學是本源性和目的性的存在[5]。先導學習模式促使教學方式從先教后學轉向先學后教,體現了以學為中心[6],構建了自主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參與研學旅行的積極性。移動物聯(lián)網既為這一轉向提供了外在動力支持,又豐富了研學旅行的內涵。先導學習系統(tǒng)中的多樣化的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具有適切性、生動性的選擇,激發(fā)了學生的研學旅行興趣。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先導學習對研學旅行活動進行前期準備,也可以通過先導學習系統(tǒng)及時向實踐基地反饋建議和評價信息,實踐基地結合反饋進行及時調整,從而實現研學旅行預設與生成的結合。
(三)延展研學時間,提高研學旅行效益
互聯(lián)網時代除了可見的技術對教育的推動之外,還帶來了一個顯著影響,就是改變了人們使用時間的方式。當前的“泛在學習”“移動學習”等無不注重對時間資源的充分挖掘,以爭奪學生課堂以外的各種自由時間為目的?!啊涸陔m然是一個空間概念,但有無縫、無時無刻的時間意蘊”[7]。
在此背景下,完善的研學旅行體系也需要重視對學習時間的“泛在”處理,將前置性研學(即先導學習)和延展性研學(即延展學習)相互結合,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習時間。延展學習借用被嵌入網絡的時間管理工具和教育技術,突破傳統(tǒng)教學時空的約束與限制,學生可自主確定學習時空、選擇學習內容、安排學習進度、進行學習決策,實現靈活而富有個性地按需學習。一方面,移動物聯(lián)網技術能夠促使學生通過調整利用時間、安排時間的方式,充分占有時間。這種通過有效改變時間運作方式的技術有助于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益。另一方面,移動物聯(lián)網技術進一步放大了教育的共時性、共空間性的效益。學校的虛擬學習平臺、網絡空間將彼此相隔的學生聯(lián)系起來,學生們可以不受時空的影響,隨時隨地進行各種共時空的互動與交流。
學生的研學旅行時間有限,通過建構基于物聯(lián)網技術的研學旅行模式,可以為學生研學旅行的后期延展提供保障,讓研學旅行活動少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逐步發(fā)展為區(qū)域性多領域、多角度、多主題、多地點的研學旅行。譬如:吳中區(qū)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于校外建立了名為“新生生農場”的活動基地,以幫助學生體驗農業(yè)生產生活。學生在基地可以了解現代化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并通過使用新型的農業(yè)技術在溫控大棚內開展栽種植物等活動。在研學旅行活動結束之后,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物聯(lián)網登錄網絡信息平臺,通過視頻繼續(xù)觀測自己所栽種植物的后續(xù)生長情況,并隨時記錄觀察的信息。這一活動有效解決了因為時間、地域等限制而阻礙研學旅行深度開展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移動物聯(lián)網技術得以在研學過程中學習、體驗和成長。
(四)創(chuàng)新安保模式,保障研學旅行安全
教育部等11部委在《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研學旅行要堅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機制,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安全。研學旅行屬于校外集體實踐活動,學生參與人數多,校外環(huán)境不可控,其安全風險從一般性的活動風險擴展到餐飲、交通、住宿等更為復雜的安全問題[8]。要順利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需要完善相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措施。
自2013年以來,吳中區(qū)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致力于探索科學有效的研學旅行安全保障制度。通過引進移動物聯(lián)網,創(chuàng)新安保模式,積極制訂有效的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方案,以期建立完善的安全責任體系。學校基于網絡平臺,利用移動物聯(lián)網技術,開發(fā)學生追蹤監(jiān)測系統(tǒng),以求實時采集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的生理數據并進行分析,從而全方位地監(jiān)測學生的安全異常。首先,學校在前期搭建的“智慧研學校園學習平臺”的基礎上,開發(fā)了“物聯(lián)網動態(tài)學習追蹤系統(tǒng)”“學生實時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學生涉險預警安全系統(tǒng)”等,建立了安全預案機制。其次,在研學旅行的開展過程中通過給學生配備“可穿戴設備”,對學生的心率、血壓等常規(guī)健康參數進行實時采集,并且統(tǒng)一上傳到網絡數據中心。系統(tǒng)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監(jiān)測學生生命體征,實現學生健康異常即時預警。同時,利用“學生涉險預警安全系統(tǒng)”實現危險區(qū)域預警和學生行為跟蹤,以期切實保障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的人身安全。從而建立起安全預案在先、全程實時監(jiān)測的創(chuàng)新型安保模式,通過相關人員各司其職,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切實保障活動場地、活動設施設備、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安全。
傳統(tǒng)的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更多依靠研學帶隊人員的分工安排,危險判斷往往依靠帶隊人員的個體經驗,難以排除所有的安全隱患。相較于傳統(tǒng)安保模式,基于移動物聯(lián)網的研學旅行安保模式具有顯著的實時性、個體性、多方位性、滲透性等特點,充分考慮校外活動的復雜性和不可控性,利用移動物聯(lián)網進行多方位的滲透性監(jiān)測,同時輔以高新技術設備,能夠關注每個學生個體,進行有針對性地數據采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同時,該安保模式也有助于獲得所有參與活動學生的在校生活數據,并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加強對學校日常工作的智慧化管理。因此,利用移動互聯(lián)技術所建立的安保模式,不僅可以在技術層面加強學生的安全保障,而且有助于推進深度研學旅行目標的達成。
三、實施成效及未來展望
《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活動,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育德與育心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而基于移動物聯(lián)網的研學旅行,正是因為注重線上與線下的有效結合,從而使得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得以科學、高效、安全地開展,促使學生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做到“研中有學”“學中有研”。移動物聯(lián)網因其形象直觀、內容豐富等特點和優(yōu)勢,能夠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智慧研學信息平臺可通過向學生展示豐富的相關知識資源,有效拓寬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空間。此外,移動互聯(lián)技術改變了教育時間的利用方式,改變了教育的共時性和即時性特點,有效地解決了學習時間的利用問題[9]。使學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獲取更多的自由時間支配權,從而全方位地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學校通過引進移動物聯(lián)網,積極探索和構建新型研學旅行模式,也有助于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質量及水平,可以為其他學校開展相關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參考和借鑒,成為具有良好示范帶動作用的研學旅行基地。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選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全新方式,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學校將繼續(xù)探索更全面的研學旅行信息化實施模式,包括推進實施策略跟進研究、后續(xù)改進研究;探索配套的制度體系,為移動物聯(lián)網與研學旅行的深度融合創(chuàng)造良好的支持性環(huán)境;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和監(jiān)督評價體系,保障研學旅行的活動質量[10];倡導多元評價方式,在學生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豐富評價主體,完善評價機制[11];通過加強輿論引導,構建研學旅行的宣傳激勵機制,以期構建學校與信息技術、學校與基地、學校與社會之間緊密合作和共同育人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楊艷利.研學旅行:撬動素質教育的杠桿——訪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系系主任朱立新教授[J].中國德育,2014(17):21.
[2]鐘林鳳,譚諍.研學旅行的價值與體系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7(11):30.
[3]張清曉.讓物聯(lián)網走進中小學課堂——交互式學習系統(tǒng)構建[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5):74.
[4]楊永雙,邵瑞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發(fā)展思路與運行機制研究——以重慶市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3):90.
[5]余文森.先學后教:中國本土的教育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5(2):22.
[6]馮永華.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學方式變革[J].教育研究,2017(3):115.
[7][9]譚維智.互聯(lián)網時代教育的時間邏輯[J].教育研究,2017(8):12.18.
[8]李祥,郭楊.中小學研學旅行的風險及其規(guī)避[J].中小學管理,2017(8):30.
[10]陳光春.論研學旅行[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5):40.
[11]趙雪燕.小學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調查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7:26.
責任編輯:楊孝如
Exploration of Study Tour Mod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Zheng Jianying
(Wuzhong Comprehensive Practice School, Suzhou 215111,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problems with current study tour practice such as imperfect learning mechanism, non-standard security protection and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our school constructs information net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y integrating regional resources, organizing guiding learning, extending learning time and creating protection modes we have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new modes of study tour,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tudy tou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operational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