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代林
春風和煦地吹起,大街小巷的風箏五彩繽紛,吸引著大人小孩的目光,正好大賣,此時,我想象著兒時滿帶希望的風箏飛滿藍天,那種愜意不覺油然而生。于是便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走!放風箏去。
大多數(shù)人都有放風箏的美好回憶。有一首兒時學過的詩為證,其中會記得這一句詩吧:“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痹娭械摹凹堷S”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風箏”。這是清代后期詩人高鼎《村居》中的佳句,詩中寫了兒童放學后放風箏的急切,流露出滿滿的童真與童趣。每當誦讀此詩后,我們便會浮想聯(lián)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情景次第呈現(xiàn),童年的快樂,恍如眼前,歷歷在目。
記得小時候的春天,很少見著現(xiàn)成的風箏可買,當時經(jīng)濟也不允許去買,只能靠自己動手去做。我和弟弟早就盼望著有一只屬于自己的風箏飛上高高的藍天。于是就各自準備做風箏的材料:幾根篾片、比較厚實一點的圖畫紙、剪刀、細線等東西。然后動起手來,幾根篾片十字形地綁在一起,粘好紙張,系上長長的細線,便做成了風箏。雖然這樣的風箏很素凈,沒有現(xiàn)在的風箏花色多、造型美,但我們自己做得很有成就感,十分地高興和知足。
我和弟弟順著風跑動,放線,風箏會飄飛起來,老高老高的,成了一道美麗動人的風景……有時飛得很高,我們歡呼雀躍;有時稍不留神,沒有牽住手中的線,風箏在我們默默的視線中飄得老遠老遠,最終不見了蹤跡。那種遺憾感,令我和弟弟好久好久不說一句話。父親見我和弟弟不高興,便詢問我們緣由。起初,我們都不愿說,在父親的再三詢問下,我們不得不和盤托出。父親說,這是你們對美好的向往,我支持你們,我和你們一起做。聽到這里,我們又眉開眼笑了。父親的技術比我們嫻熟,當然我們也派得上用場,給父親遞這遞那,一會兒功夫,一個純純粹粹的“土”風箏就做成了,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呵!我們在一片空曠地手舞足蹈起來,慶賀終于有了風箏。“放風箏,要講究技巧哦!”見我們躍躍欲試的模樣,父親及時提醒,拿起風箏,舉過頭頂,小跑起來,放起長線。在春風的助力下,風箏放飛了,像大大的紙飛機,像一只飛翔的白鳥,明亮了我們的雙眸。
后來年歲漸長,我們外出讀書了,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不放風箏了。即使春風吹來,我看到別的孩子或大人在放風箏,會頓生羨慕之情,但總會克制住,只是想想曾經(jīng)放風箏的時光聊以自慰,然后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以求早日走出大山,躍出農(nóng)門,有所出息?!昂⒆樱脛谝萁Y合,效果才會更好!”父親是個心細的人,給我們講如此道理。想想父親的話在理,我們從學?;丶液螅矔樦猴L,拿起父親做的“土風箏”予以放飛,放出美好心情,飛出閑情逸致,不快樂都不行。結果很靈驗,休息好后的學習更有勁頭,成效更為明顯。基于此,能不感謝父親及風箏嗎?
從前是父親帶著我們做風箏、放風箏,現(xiàn)在是我們帶著孩子去放風箏,感受春光無限,“不負春光不負卿”。每逢春天,孩子就會看到越來越多五彩繽紛的風箏,心兒、手心都會癢癢的,是難免的事了。小孩感受著春風拂面的歡愉,買來艷麗或素雅的風箏,手握軸線,一路小跑,漸漸地放飛了風箏。當風箏飄在空中,定格成靈動的景致時,他們游刃有余地讓軸線松弛有度,成就感越發(fā)濃烈,心靈越發(fā)愜意。他們還會與小伙伴們同時放飛風箏,看誰的飛得高、穩(wěn),看誰的笑聲更爽朗,看誰的笑容更燦爛,其幸福的氛圍就甭提了,已然深深地銘刻進他們記憶的窗欞里。
看著他們的高興勁,我又想起了兒時父親為我和弟弟做風箏、一起放風箏的情景,漫天的風箏飛舞,歡呼聲此起彼伏,那樣的風情,那樣的歡愉,那樣的韻味,讓人難忘。想著父親的那只“土風箏”以及自己放的風箏斷了線、飛得無影無蹤或掉落地上損壞時,我們就會多愁善感起來,情不自禁地把那些心情寫進自己的記憶里,算作對風箏的一種紀念吧。好在,風箏總會有的,總會飛的,我們才又激動起來,奔跑起來,放飛起來。
春天來了,春風再度和煦地拂來,風箏再度粉墨登場,激情已經(jīng)四溢,興致已經(jīng)勃勃,我們還等什么呢?趕忙去放飛風箏吧!重溫舊夢!把美好的童年記憶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