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云 編
乖戾的模樣、濃烈的味道、怪異的口感,榴蓮是這個世界上最富爭議性的水果之一。人們對它的態(tài)度,是如此的涇渭分明。喜愛的,每每欲罷不能;厭惡的,唯恐避之不及。愛與恨的邊緣,中間夾著一個榴蓮!
其品種超過200種,在這上百個品種中,果肉味道各有不同。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網(wǎng)報道,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已經(jīng)破解了榴蓮基因。據(jù)了解,研究人員確定了負責果實味道基本元素的基因,它們是硫化合物的揮發(fā)物。已經(jīng)確定的是,這些基因在榴蓮的成熟期會被激活。
基因方面,新加坡癌癥中心科學家成功破解榴蓮基因譜,榴蓮一共有46000個DNA組,而已經(jīng)有近60億人口的人類,才有23000個基因組,是人類的兩倍,從基因遺傳的角度,哪怕是正常的繁殖,榴蓮也會自己衍變出非常非常多既相似又不同的品種來。
關于繁殖方面,通過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技術,植物有多種人工繁殖方法,如分離繁殖、壓條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有性繁殖等。因此,基于DNA遺傳和現(xiàn)代植物繁殖技術這兩個因素,榴蓮可以衍生出很多品種來。
榴蓮的祖先出現(xiàn)在大約6500萬年前,和可可樹有親緣關系,由于營養(yǎng)豐富,素有“熱帶水果之王”的美稱,民間也流傳著“一個榴蓮三只雞”的說法。
果王的模樣也不含糊,整個果實有一個足球那么大,重兩公斤左右。除了大氣,果王的霸氣還顯露在最外面的木質硬殼上,硬硬的外殼 上堆滿了錐形的刺。去除硬殼,里面便是能夠食用的美味果肉了,果肉里隱藏的種子也是不同尋常的大氣,十幾粒種子,個個如蛋黃大小。
榴蓮成長記
5天
20天
40天
44天
49天
外形上的果王風范演繹得大氣凜然,內涵也不賴。榴蓮營養(yǎng)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yǎng)作用。榴蓮雖美味卻不宜多吃,這家伙很容易惹人“上火”,從而付出血的代價,不是危言聳聽,幾頓榴蓮大餐過后,你就很有可能要面對流鼻血的尷尬局面了。
自然界還真是神奇,如果你在榴蓮大餐過后,覺得有些上火,另外一種熱帶水果能化解榴蓮帶給人們的“內火”,這水果就是山竹,剝開其深紫色硬厚的外殼,就露出雪白嫩軟的果肉,那味道清甜甘香,潤滑可口,解乏止渴。最難得的是山竹要種植十年后才開始結果,產(chǎn)量不高不說,對周圍的環(huán)境要求還不低,簡直就是水果里的大家閨秀,跟果王榴蓮一起食用顯得相得益彰,于是“果后”的稱呼自然是要封給山竹啦。
榴蓮樹可生長五六十年,與一般熱帶水果生長期短的特點不同。它生長15年后才開始結果。每年結果一次或兩次,果實長到3個月時進入成熟期。
榴蓮開花量很大,一顆樹能開上萬朵花。花苞盛放形成白色花朵,花很大,有大量的花蜜和叢生的雄蕊雌蕊,適合體型較大的動物為之傳粉。香味濃郁,晚上開花。然而榴蓮種子的個頭有蛋黃那么大,這可怎么傳播出去呢?
大自然給榴蓮派去了個小助理,這小助理就是蝙蝠。生活在熱帶雨林的蝙蝠們,食量大得驚人,它們一夜之間吃下的榴蓮果實的重量相當于自身重量的兩倍。然后它們發(fā)揮超強的飛行能力,七八個小時就能飛行近四十公里,飛行途中隨時排便。藏在糞便里的種子也就隨著糞便被散播到林外的廣闊土壤里,進而萌發(fā)長大。蝙蝠不單單只幫榴蓮傳播種子,雨林里的水果都是蝙蝠的最愛。雨林里的果木也熱愛這小助理,有的果木種子居然只有經(jīng)過蝙蝠的胃才能夠發(fā)芽。蝙蝠的“最佳助理”的稱號還真是實至名歸。
64天
73天
81天
同樣,榴蓮讓很多人癡迷或厭惡的味道也會吸引麝貓、大象、老虎、鹿、犀牛和猴子等動物。所以味道是榴蓮傳播種子的一種方式。
榴蓮外殼上布滿了硬刺,卻長在細細的高枝上,不少人估計會好奇如果砸到人,豈不是會非常嚴重?然而社會上卻少有榴蓮傷人的新聞出現(xiàn)。而且榴蓮不能采摘,只能等其成熟自動落下,否則果樹會受到損傷。民間傳說:“榴蓮是有眼睛的,會看準地方掉落,不會砸到人”,這是真的嗎?
榴蓮是自然成熟的,其掉落80%發(fā)生在半夜0點至3點,這個時段通常也不會有人在樹下,當然就沒有被砸到一說了。
自由降落,對榴蓮來說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催熟過程。因成熟而自然跌落的震蕩,會使榴蓮內部的果肉發(fā)酵。只有經(jīng)過發(fā)酵的榴蓮果肉,才會 變得軟糯絲滑。享用榴蓮的最佳時間,是果實離開母樹、跌落地面的數(shù)小時內。時間長了,果殼將自行吸收果肉的養(yǎng)分和味道,美味隨之失色。最地道的說法,不是買榴蓮、摘榴蓮、收榴蓮,而是撿榴蓮。
最忠誠的粉絲,會在大清早趕往榴蓮園,撿回頭天晚上跌落的果實,并在樹下大快朵頤,獲得最極致的味道。更有甚者,會夜宿榴蓮園,聆聽果實跌落的醉人聲響。有的果農(nóng)會用繩子將其綁在樹上,不讓它主動跌落在地上,既保證有自由下落的過程,又保證不會人為采摘傷到榴蓮樹,等要吃的時候再從樹上取下來就可以了。
96天
106天
123天
123天
不同品種的榴蓮,其味道迥異,并非簡單的香、臭所能概括。如貓山王,通常肉色深黃、肉質較粗、口感黏喉、味重、甜中帶苦,又隱約回甘。在任何一個維度,我們都能找到表現(xiàn)迥異的品種;甚至是所有維度均不一樣。例如,另一個頂級品種金鳳,肉色偏淡、味道清甜、肉質細膩、口感順滑,與貓山王幾乎是兩個極端。
一些小眾的品種,甚至會顛覆我們對榴蓮的既有印象。如產(chǎn)量極小的牛奶瓶,個頭極小,果肉也很薄,口感綿柔,有入口即化的感覺。味道清甜,卻帶有極度濃郁的牛奶味;入口后香味能迅速占領每一處頭部空腔,堪稱榴蓮中的戰(zhàn)斗機。再如XO,正如它名字所顯示的那樣,果肉飽含酒味,食之欲醉。
即便同一個品種,樹齡不同,果實的味道也會相去甚遠。榴蓮樹通常7~10年結果,20年后進入最佳狀態(tài),40年后品質出現(xiàn)衰退。原產(chǎn)地的概念,在榴蓮身上也同樣適用。不少品種被移出既有的生存環(huán)境,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了南橘北枳的現(xiàn)象。一時一地的天氣,也同樣會影響榴蓮的品質與味道。同一顆樹,在雨水欠奉、充足、過多的年份,其品質是完全不同的。
你知道榴蓮的第5種味道嗎?麻!與所有偉大的相遇一樣,“麻”的發(fā)現(xiàn),是偶然。那天清晨,榴蓮園主榴蓮生與妻子一道進園撿榴蓮,嘭的一聲,一顆榴蓮掉落于不遠處,濃郁的味道彌漫開來,榴蓮不偏不倚,砸在石頭上,裂出了果肉。賣是沒指望了,不吃就浪費了。于是,夫婦倆盤在石上分食起來。始料未及的是,這顆果實堪稱驚艷:爽口略帶麻痹,如碳酸飲料氣泡在口中破裂一般。此時的榴蓮生,已在園子里經(jīng)驗多年,卻 從未嘗過這種味道。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麻”存在于果實掉落后極短的時間內。
馬來半島的人們,對于榴蓮,有著信仰般的深愛。當?shù)馗=ㄒ嵋泼裼幸痪淅显挘毫裆徥?,紗籠褪。意思是,榴蓮成熟季,人們甚至要當?shù)艏喕\以換取這一美味。紗籠,是馬來人的傳統(tǒng)服飾。
為了這一口美味,人們的努力是驚人的。園主們會特別留心新的變異,一旦被確認為正向,便會通過移栽、嫁接等手段,培育出新的品種。與之對應的,是農(nóng)業(yè)部門齊備的申報體系。一個新的品種通過審核后,便會獲得官方的定名和編號。例如,著名的貓山王,其官方編號為D197。D是英文“durian”的縮寫,197意味著它是馬來西亞發(fā)現(xiàn)的第197種榴蓮。
除了官方編號,許多品種都有自己的綽號,如金鳳、竹腳、蜈蚣、葫蘆、黃姜、紅蝦、青皮、牛奶、王后、坤包紅肉、小紅........它們有的源自發(fā)現(xiàn)者的名字,有的描述了被發(fā)現(xiàn)的環(huán)境,有的標定了自身的形狀和肉色,還有些則體現(xiàn)了獨特的味道。
馬來西亞榴蓮,在該國農(nóng)業(yè)部登記,是以字母D 數(shù)字編碼的方式排序的,從D1-D200,一共有134個備案的榴蓮品種。
榴蓮是世界上最大的樹果,有的可長到45公斤重。榴蓮還富含營養(yǎng),有大量蛋白質、鉀和維生素B。但這種樹果同時又富含熱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如大米或玉米。
如今,世界正面臨糧食安全問題,而榴蓮可能會成為一種來自樹木的天賜之物,一旦種上這種樹,就幾乎不需照顧。相比之下,小麥、大米和玉米等流行農(nóng)作物需要時常灌溉和噴灑農(nóng)藥。榴蓮是多年生植物,無需經(jīng)常重新種植。
當然,對于新種植戶來說,榴蓮不會提供即時的回報,因為一棵榴蓮樹要用7年左右才能結果,但這棵樹以后每年都會生產(chǎn)150到200個果實。榴蓮是一種用途廣泛的食物源,是許多國家潛在的經(jīng)濟作物。榴蓮可曬干、烘烤、加到湯中以及用于制作薯條、果醬、果汁和冰激凌等。與此同時,可將榴蓮種子煮熟、烘烤或研磨成粉末。而榴蓮樹本身也有價值,是制作家具和樂器的上等耐腐蝕性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