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3月下旬的喜馬拉雅山北麓,依然冰天雪地,寒氣襲人。這座平均海拔4800米、含氧量不足內(nèi)地50%的冰峰雪嶺,既是“生命禁區(qū)”,又是據(jù)守西藏的要沖,歷來都是艱難險阻和犧牲奉獻的代名詞。西藏軍區(qū)日喀則軍分區(qū)的所屬部隊就駐扎在這里。一代代戍邊官兵愛黨愛國愛邊關(guān),像鋼釘一樣鉚在雪域高原,將錚錚誓言鐫刻在雪峰之巔,用青春和熱血筑起雪域邊關(guān)的鋼鐵長城。
身處邊關(guān),挑戰(zhàn)極限,革命信仰咋堅守?官兵們說——
“哨所掛在天邊,忠誠永駐心間”
崗巴,藏語意為“雪山下最美的村莊”。
一踏入崗巴縣,才發(fā)現(xiàn)完全名不符實:這里地處偏僻,荒涼貧瘠,平均海拔4810米,年平均氣溫零下4攝氏度,最低氣溫達零下40攝氏度,每年有200多天刮8級以上大風……是名副其實的“生命禁區(qū)”。
有中國領(lǐng)土的地方,就有中國軍人。崗巴邊防營1961年進駐此地,成為全軍駐地海拔最高的建制營。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官兵靠怎樣的信念戍守邊關(guān)?
走進崗巴營大門,一副醒目的對聯(lián)讓記者眼前一亮。上聯(lián):堅守再難,也要克服萬難,日復(fù)一日矗立風雪邊關(guān)。下聯(lián):巡邏再險,也要執(zhí)著涉險,年復(fù)一年用腳丈量雪線。橫批:忠誠于黨。
“雪域高原有禁區(qū),聽黨指揮無盲區(qū)!”營長姜軍的話擲地有聲。
忠誠基因代代傳。在崗巴營榮譽室,有一枚芒果干、一塊獎牌和兩面錦旗,令所有崗巴官兵引以為豪。那枚芒果,是1968年毛主席贈送的,官兵們舍不得吃,便珍藏起來,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那塊獎牌,是“全軍基層先進黨組織”獎牌;兩面錦旗,一面是1965年國防部授予的“高原紅色邊防隊”榮譽稱號,一面是2016年中央軍委授予的“高原戍邊模范營”榮譽稱號。官兵們說,這是我們一生的榮耀,也是衛(wèi)國戍邊的力量源泉。
如今的崗巴營,干部看得最多的是地圖,跑得最勤的是哨卡,研究最多的是戰(zhàn)法,全營90%以上的干部骨干是“邊防通”“敵情通”“地形通”。他們佳績不斷:近3年來,創(chuàng)新40余項訓(xùn)法戰(zhàn)法,在上級軍事比武中6次奪冠,所屬黨支部個個是先進……官兵們常常捫心自問:“身在邊關(guān),如果我們不忠誠,武藝練不精,靠什么保家衛(wèi)國?”
一年寒冬,一伙不法分子企圖入境進行分裂破壞活動,崗巴官兵奉命前往某山口執(zhí)行潛伏攔截任務(wù)。1小時,3小時,5小時……他們在雪地里整整潛伏了12小時。其間,班長譚青頂不慎被山石砸斷肋骨,卻沒吭一聲,直至圓滿完成任務(wù)。每次提起此事,他都笑著說:“斷的是肋骨,挺起的卻是中國軍人的脊梁!”
“查果拉,伸手把天抓……”崗巴營一連所屬的查果拉哨所,海拔5318米,5個固定巡邏點都在海拔5500米以上,最高點位海拔6900米,是全軍海拔最高、條件最苦的哨所之一,被稱作“掛在天上的哨所”。
“哨所掛在天邊,忠誠永駐心間!越是條件艱苦,越要堅守信仰,越要堅如磐石,鍛造絕對忠誠的戍邊人,爭做習主席的好戰(zhàn)士。”查果拉所在邊防團政委施紅剛說道。他說,這里的官兵,常常臉被灼傷,指甲凹陷脫落,嘴唇干裂烏紫,一張張黑臉膛寫滿與年齡不相稱的滄桑。盡管如此,卻無一人叫苦叫累,無一人裝熊退縮。
“不上查果拉,不算真英雄!”據(jù)一連連長曾開元介紹,每逢查果拉進點前,一封封血書便會飛往連隊黨支部。有的官兵咬破手指,用血寫下誓言:一切交給黨安排,青春獻給查果拉。
“一連有個好傳統(tǒng),最艱苦的崗位、最危險的任務(wù),黨員骨干總是沖在最前面。我是連隊干部,關(guān)鍵時刻不能當孬種!”坐在面前的藏族副連長白瑪多吉,話語堅定而自信。這幾天,他又一次毛遂自薦,第五次申請上查果拉哨所當哨長。
“走在巡邏路上,每當遠遠看到哨所頂端那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時,我們都無比興奮和自豪,渾身就充滿了力量!”白瑪多吉深有感觸地說道。他永遠記得第一次踏上國境線的那次經(jīng)歷,那天因高原反應(yīng)強烈,加之身體不適,他不停嘔吐,陣陣眩暈。這時,正好有幾個鄰國軍人巡邏途經(jīng)此地。見此,白瑪多吉迅速挺起腰桿,昂首挺胸、精神飽滿地與外軍人員擦肩而過。待對方走遠后,他便癱倒在地,嘔吐不止。他說:“祖國就在身后,決不能在他們面前丟了中國軍人的臉!”
“在邊關(guān),祖國是具體的。踏入這里的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萌發(fā)強烈的愛黨愛國之情?!碧崞鹕系缺卫耍瑧?zhàn)友們幾度哽咽。參軍后,任浪3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均因各種原因未能如愿。一次雪夜巡邏,他堅決要求參加,接連翻越兩座雪山后,突發(fā)高原心臟病休克。戰(zhàn)友們把任浪緊緊地抱在懷里,不停地大聲呼喚著他的名字,然而只聽他輕輕說了一句“我想入黨……”,就再也沒有醒來。這名年僅19歲的士兵,用人生留下的最后4個字,宣示了對黨的向往和忠誠。
爬冰臥雪,險象環(huán)生,生死面前怕不怕?官兵們說——
“寧灑一腔熱血,不丟一寸國土”
高原,能提升人的境界;雪域,能凈化人的靈魂。在西藏邊防,最缺的是氧氣,最不缺的是精神,官兵看得最重的是使命。
日喀則軍分區(qū)院內(nèi)的大電子屏上,四行紅字格外引人注目:距離再遠絕不忘忠誠,爭做新時代的好戰(zhàn)士;氧氣再少絕不缺精神,爭做老西藏的新傳人;海拔再高絕不辱使命,爭做打勝仗的刀尖子;環(huán)境再苦絕不破規(guī)矩,爭做守紀律的老實人。
“這4句話,是黨的十九大召開后西藏軍區(qū)黨委號召全區(qū)部隊開展的‘四絕不、四爭做教育活動的主要精神,目的就是要強化使命意識,確保部隊隨時能打仗、打勝仗!”日喀則軍分區(qū)政委許慶明說道。
詹娘舍,藏語意為“雪山孤島”,被藏族群眾稱作“鷹都飛不過去的地方”。哨所海拔4620米,因冰峰獨兀、云遮霧繞,被官兵們叫作“云中哨所”。
雪域的路,處處布滿兇險。冰峰雪山間,懸崖峭壁上,車在路上顛,人在車里顛,路旁遺棄的汽車殘骸和牛馬白骨隨處可見。風雪中的汽車,就像扔在冰面上的泥鰍,打著滑吃力地蜿蜒爬行著,隨時有可能跌入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