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上海地鐵建設規(guī)模之大、建設速度之快,成為世界城市地鐵建設發(fā)展之奇跡。
導語1993年5月28日,地鐵1號線正式試運營。從此,上海進入了她的地鐵時代。
短短25年,上海完成了西方地鐵100年的發(fā)展之路。目前,路網(wǎng)規(guī)模已居世界第一,日均客流排名世界第二。這份驚艷世界的成績單的獲得,離不開以地鐵之父劉建航為代表的廣大建設者的勇于創(chuàng)新,以及3萬名地鐵職工的不懈努力,他們共同用智慧與汗水譜寫了一幅偉大城市交通的嶄新篇章。
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土質(zhì)松軟,地下水位和含水量高。想要在這般松軟的地基上建造地鐵,曾被蘇聯(lián)地鐵專家斷言是在“豆腐里打洞”,難度極大。然而,以上海地鐵之父劉建航為代表的廣大建設者不畏艱難、勇于創(chuàng)新,硬是在這“豆腐里”打造出了一條條雄偉壯觀的地下“鋼鐵長城”。
如今,上海軌道交通已形成了“覆蓋中心城區(qū),連接市郊新線,貫通重要樞紐”的基本網(wǎng)絡,呈現(xiàn)“樞紐數(shù)量多,站點分布密,設施集約化,運行體系化”的網(wǎng)絡化運營格局。
截至2018年,上海投入運營的軌道交通線路已達 17條,運營總里程(含磁浮)673公里,車站 395座,路網(wǎng)規(guī)模位居世界第一,日均客流排名世界第二。
2018年3月31日,上海首條膠輪路軌全自動無人駕駛APM線(旅客自動運輸系統(tǒng))——浦江線正式上路。
時間2018年7月30日
人物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市總工會主席 莫負春
來源在上海市工會代表會議暨市總工會十四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結束時的講話
【重點提示】
不久前,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通過了《關于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我們要緊緊圍繞這些中心工作,找準位置、發(fā)揮優(yōu)勢,與貫徹落實市第十四次工代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緊密結合起來,為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