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霖杰
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三大運營商“不限量”搶眼字樣的套餐早已推廣多時,部分消費者認定該宣傳方式屬嘩眾取寵的行為,或許部分消費者至今未知隱藏其中的貓膩—當用戶當月全國或省內數據流量達到某一限定值后,上網速率將降至2G或3G網絡標準,或者如果當月數據流量達到封頂將面臨被關閉上網功能的尷尬境地。三大運營商的不限量套餐在現階段是否應該真的不限量?
我們首先需要客觀定義不限量的真實標準:1.流量不限量、不限速;2.通話不限時長,不分閑時忙時;3.短彩信不限條數??傊?,不限量就是用戶在沒有套餐外支出的情況下盡情地享受基礎通信服務。如此一來,現階段實現不限量在消費者側或者運營商側考慮都是不現實的。
1.大部分消費者還不想給不限量買單?,F實中,用戶必須花費額外費用來滿足流量需求的應用在現階段是比較局限的,因此運營商的“規(guī)范宣傳”比“提價實現不限量”來得更現實,不限量更適合高端商旅用戶。
2.運營商網絡還不足以支撐龐大的不限量用戶群。三大運營商選擇限制用戶的4G數據流量是慎重考慮現行網絡承載因素的,如果全線開通不限量,會導致經常出現卡頓、無法使用等體驗不佳情形。在5G網絡建設初期,還加大4G網絡投資建設力度,無疑是自毀前程。相似情況下,美國、英國的運營商都經歷過不限量帶來的災難,前車之鑒、后車之師。
不限量暫不能全面普及,能否通過降低資費來滿足用戶的大流量需求?芬蘭通信管理咨詢公司Rewheel發(fā)表2018年上半年全球各地數據流量資費報告,數據顯示韓國16.63美元/GB、美國8.37美元/GB、歐盟成員國2.75美元/GB,相比該報告數據,國內三大運營商的流量資費還算合理。聯通冰激凌套餐99元可享受20G不限速流量,大王卡更可低至每日1元/GB無限疊加。三大運營商中資費較高的移動,88元的飛享套餐享有10GB不限速流量以及免費100M手機寬帶。
競爭日趨激烈,國內流量資費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同時較國外網速也有提升空間。作為消費者,可以對當下不規(guī)范的“不限量”宣傳揭竿而起,但對流量資費還應客觀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