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蘭
他演帝王、領導干部、地下黨、落魄的“上層人士”,人到中年演技爆發(fā)
影視演員,1971年生于遼寧撫順,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代表作有《局中局》《三國》《刑警隊長》《我不是潘金蓮》《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等。
如今的演藝圈似乎有兩種明顯的趨勢:一是“小鮮肉”繼續(xù)霸屏,二是“大叔”強勢崛起?!靶□r肉”青春無敵、光鮮亮麗;“大叔”展現(xiàn)成熟魅力,更像是歲月的饋贈,越品越醇。隨著影視產業(yè)多元化發(fā)展,觀眾逐漸不滿足于浮光掠影,對作品深度、人物形象豐富性的追求日益強烈?!按笫濉贬绕鹄硭斎唬裼诤蛡ミ@樣的演員,也迎來了發(fā)展的好時候。
于和偉的演技給觀眾的印象是穩(wěn)、準、狠。穩(wěn),從容不迫、游刃有余;準,表演精確,刻畫人物形象生動;狠,殺伐果斷,城府極深。受他一些角色影響,采訪之前,《環(huán)球人物》記者擔心他本人也不太好親近,一番交流下來,卻被他的平和、坦率和認真感染。
最近這個暑期檔,黃渤執(zhí)導的《一出好戲》熱映。電影將背景設置在一個行星撞地球的末日危機之下,講述了某個公司的員工歡天喜地一起出海團建,結果遭遇海難,被滔天巨浪沖到一個荒島。這個與世隔絕、資源匱乏的孤島,成了一個人性的試驗場。
于和偉在片中飾演的“張總”,是受難公司的領頭羊,擁有上億財富,處于社會金字塔的頂端。但災難發(fā)生后,原本的社會秩序重新洗牌。張總變成跌落最慘的一個,人們不再聽命于他、尊重他。與之相對的,當“活命”成了第一要務時,擁有野蠻生存能力的底層人物——小王,反而被推向了前臺。面對小王以及眾人的“暴力”統(tǒng)治,他毫無還口之力。
張總找機會東山再起,并將一個原始的孤島變成一個等級分明的階層社會,他用撲克牌充當貨幣,重新建立起一套人類社會的運營機制。在于和偉演繹之下,這個人物有欲望、有野心、有手腕,也同樣有著人性的溫暖與脆弱。
于和偉出演《一出好戲》的緣起,要追溯到兩年前了。有一次他和黃渤一起吃飯,黃渤說起手里一直在籌備一個電影項目,其中有一個重要角色想讓于和偉出演。黃渤向來以喜劇著稱,于和偉便笑著說:“你怎么知道我會演喜???”黃渤回答:“誰告訴你這是部喜劇?”在黃渤的講述中,這是個寓言故事,完全不喜劇。
于和偉答應了黃渤的邀約?!包S渤他騙了我,”于和偉笑著說,“他起先對我們說,拍攝時要到國外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大家一起待上兩三個月,就像度假一樣。結果我們去了之后,那個地方就是日本的一個孤島,島上基本保持了原生態(tài)”。
那座島嶼遠離塵囂,劇組成員的生活一下子回到了前現(xiàn)代的狀態(tài)——島上手機信號時有時無,生活條件簡單,遠離商業(yè)文明。玩不了手機,大家只能在一起聊聊天;沒什么地方逛,每天吃完晚飯就去唯一的一家超市轉轉;有時想下個館子,走很遠的路去島上僅有的飯店,卻見門口掛一塊牌子:對不起,今天我們出海打魚……
拍戲時的條件也很艱苦。一年365天,島上平均有400多場雨,天氣經常是風云突變。在荒郊野外取景拍攝,多是崎嶇山路、懸崖峭壁,架臺攝影機都很難?!安贿^這樣的環(huán)境也有一個好處:它讓我們同劇中人的處境很相似,大家能設身處地地體會到戲里人物的感受。”于和偉說。
簡陋的環(huán)境反而激發(fā)了演員們的創(chuàng)造力。因為這部電影的假定性本身就比較強,演員們在表演時,總是盡量多提供幾種演繹的方式,供黃渤選擇,而不是一板一眼地只等著導演的指示。不過這也讓導演很頭疼,拍了大量的素材,在做電影剪輯時,取舍上很困難。
比如于和偉飾演的張總,一開始創(chuàng)造人物時是做加法?!八诘巧闲u,所有尊嚴喪盡的時候,曾經自殺過。經過幾番變化,才決定活下去,甚至還要出人頭地?!庇诤蛡ジ嬖V記者,但因為要控制篇幅,最后做減法,這些在成片中被省略了。
在于和偉的思維里,張總這個人物有性格發(fā)展的完整軌跡,“他用所有財富換見女兒一面,到了最后,還是愛的召喚、對親人的思念大于一切”,這種在絕望中的選擇,方見劫難之后人物的成長變化和人性的回歸救贖。
有一類演員,演誰都像在演自己;另外有一類,演誰都化身為角色。于和偉屬于后者。正因為有了他這樣的存在,演員給人的印象才不光是熱鬧的發(fā)光體,表演看起來才是一門精到的手藝,需要匠心的經營。
有熱心網(wǎng)友制作了一個視頻,將他這些年出演的角色混剪在一起?!吧裱菁?!千面人!”觀眾紛紛留言。于和偉自己也很感慨,入行演戲20年了,看到那么多迥然不同的自己,也算是對得起表演生涯了。
于和偉受關注,始于和高希希導演的一系列合作。在2004年的熱播劇《歷史的天空》里,他飾演了臉正心邪的政工干部萬古碑,這個角色心懷嫉恨、見風使舵,在各種運動斗爭中煽風點火,是個十足小人。有人看了這部劇記住了這個壞蛋、偽君子,認為于和偉會循著這個戲路發(fā)展,但完全出乎意料。之后的《真情年代》,于和偉飾演了在時代浪潮里始終為愛守候、等待妻子歸國的返城知青李和平,變成了一個正派的癡情丈夫;在《男人底線》里,他和濮存昕演對手戲,飾演了在副廳級位置處心積慮往上爬的典型官場中年男子;在《紙醉金迷》里,他飾演了抗戰(zhàn)期間的一名投機商人,有流氓無賴的一面,但做過錯事勇于承認,乘人之危后也有良心發(fā)現(xiàn)……
這一時期,他與劉江導演合作的兩部戲也尤其引人注目。2006年的《局中局》,他飾演了一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兄弟,一個是商界精英,一個是無家可歸的底層落魄漢子。劇中,落魄漢子還要假扮他的胞兄,應付驚心動魄的商戰(zhàn),各種尷尬窘迫。所以于和偉不但是一人分飾兩角,他還要在戲里演戲,周旋于這樣局中局、套中套的復雜局面,被很多人稱為教科書級別的演技。
劉江導演的另一部劇《歲月》,被稱為“機關版的《圍城》”,于和偉飾演一名溜須拍馬的小干部。面對從稚嫩新人到后來成為局長的主人公,他的態(tài)度呈現(xiàn)出各種耐人尋味的變化。片中有一場他和局長醉酒后爭辯的戲,平時很少喝酒的于和偉有點摸不著路數(shù),他便開始用心觀察醉酒人的狀態(tài),他們說話時的表情眼神,加上不停地揣摩練習,他終于找到感覺,導演劉江都為他的表現(xiàn)拍案叫絕。
盡管奉獻了一出出好戲,但這個階段的于和偉卻并沒有真正走紅。觀眾只記得他那些角色,記不住演員的名字。高希希為他打抱不平:“于和偉就是不會宣傳。其實光是在我那幾部戲里的不同角色,拿出來秀秀就實在很了不起了?!庇诤蛡サ慕浖o團隊也為此犯愁,覺得他的勁兒沒往一處使,戲路不夠專一。為此,于和偉自己也曾經糾結過,“但后來想開了。我有戲癮,不想給自己貼標簽,人物一重復就沒意思了。我很享受這種自由的狀態(tài)”。
為他打開局面的是2010年的史詩巨制《三國》,于和偉在劇中飾演劉備。舊版的劉備總給人愛哭、能力不夠,全仗著身邊一眾厲害的幫手的印象。而在于和偉的理解中,劉備是一個低調的梟雄,他一方面演出了劉備寬仁、憂患、寵辱不驚、喜怒不形于色,同時也表現(xiàn)出他的果決、英雄氣,讓人看到一個值得信服的劉皇叔。這一次,于和偉終于火了。
他的事業(yè)再攀高峰,是在2017年的熱劇《軍師聯(lián)盟》中。這一次,他又飾演了劉備的死對頭曹操。 “能夠擺脫之前角色的影響,進入到新的角色,這對我來說是最過癮的?!庇诤蛡フf?!拔ù笥⑿勰鼙旧ㄕ婷孔燥L流”,他非常精確地演出了曹操這個復雜的矛盾體,雄才偉略、狂放不羈,還有多疑、陰狠、孤獨。易中天都夸于和偉版的曹操演得好,最接近歷史原型。
這些年來,于和偉演過帝王、領導干部、高富帥、流氓、刑警、地下黨、入殮師等各種角色,難得的是,不論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還是灰色地帶的人物,他都演繹得有血有肉。
除了繼續(xù)出演熱門電視劇集,近年于和偉也向大銀幕發(fā)展。管虎《老炮兒》里他飾演了痞氣又囂張的流氓頭子龔叔,雖戲份少,卻是驚鴻一瞥。馮小剛大為贊賞,緊接著就讓于和偉在自己執(zhí)導的《我不是潘金蓮》里飾演了鄭縣長。也正是這個角色,讓于和偉得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電影的嘉獎來得如此之快,連他自己都始料未及。
“有人說,電影和電視劇的演法不同,但我覺得本質上沒有區(qū)別?!?他在《建黨偉業(yè)》《幕后玩家》《超時空同居》等多部影片中出現(xiàn),都戲份不多,“我覺得大角色有大角色的處理方式,小角色有小角色的演法,關鍵是拍一條,就要拍出一條的個性”。
人到中年,事業(yè)漸入佳境,但也有中年的煩惱。這幾年他越來越忙碌,有時一年也休息不了一兩天。早就答應的戲約,不能不履行;碰到一些不完善的劇本和角色,不得不自己傾注心力修改完善;好的項目,又不忍拒絕。忙碌中雖充實,也心虛:“演員的進步來自于對生活的認識,對情感、世界的感知,如果光剩下攝制組、紅地毯,生活從哪里來呢?對角色的感悟又在哪兒呢?”
另外的煩惱則來自于對家庭的牽掛。于和偉出生于遼寧撫順的一個大家庭,他是最小的孩子,上頭有8個哥哥姐姐。父親在他3歲時就去世了,母親一度靠著擺攤賣紅薯維持生計。在東北工業(yè)轉型時,好多家人下了崗,經濟窘迫。但在這樣的家庭里,于和偉一直都不缺疼愛,哥哥姐姐們對他尤其照顧。
于和偉也很爭氣。他從幼師畢業(yè),因為愛好文藝,后來考進了撫順話劇團。事業(yè)單位鐵飯碗,這在當時所有人看來都是個好工作。于和偉卻放棄了,“我早先根本不知道什么中戲、上戲,也沒踏出過遼寧半步。但聽說之后,就背個包,毅然決然出來了,因為我覺得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他如愿考進了上海戲劇學院,但表演的路,卻遠沒有那么順暢。畢業(yè)出來之后,好多年沒有戲演。離鄉(xiāng)背井、放棄一切,卻無所成就、生存艱難,于和偉沮喪、低落,也曾想過放棄。這時候,是家人給他安慰和力量。妻子宋靜林一如既往支持他,姐姐也鼓勵憂心忡忡的他:“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要把干的事情當回事?!?/p>
他重新振作,努力調整心態(tài),“我又回想起當年在東北劇團,剛發(fā)現(xiàn)自己熱愛這一行時的那種喜悅,當時每天搬個小板凳看話劇時的那種快樂。初衷發(fā)生了偏移,快樂當然也會偏移”。
如今他事業(yè)有成,對家庭也多了一份擔當。有朋友跟他開玩笑說:“你看起來是你們家年齡最小的家長?!庇诤蛡t對記者感慨道:“家的概念對中國人來說永遠重要。”
家庭給了他底氣。而藝術,則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他的信仰,于和偉說:“20歲時,我希望要拍一部戲,讓所有人認識我。如今,我希望自己能安靜下來,把嘈雜的東西拋開。我想塑造更好的人物,把那么多年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善良的人,借由影視作品傳達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