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君,呂莉娟,徐麗群,袁 力,溫濟英,殷文靜,黃彩彩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東 廣州 510010)
近年來,由于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一些有生育史的育齡女性選擇了再次妊娠。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不但近期會帶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感染、早產、胎死宮內、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母兒危害,還會增加遠期母兒發(fā)生肥胖、代謝綜合征等風險。目前,對有GDM史女性再生育的臨床分析尚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有GDM史再生育孕婦的血糖狀況及其危險因素,為其孕期保健及孕前咨詢提供依據(jù)。
選擇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分娩的有GDM史的單胎經產婦;其中再次妊娠發(fā)生GDM的經產婦(共108例)作為病例組,再次妊娠無GDM的經產婦(共79例)作為對照組。
1.2.1資料收集
收集兩組經產婦的資料,包括年齡、身高、孕次、不良孕產史(自然流產、胎兒畸形引產、胎死宮內等病史)、是否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孕期體重增長值(分娩前體重-孕前體重)、孕前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兩次分娩相隔時間及前次妊娠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血糖值等。
1.2.2 GDM的診斷標準
妊娠24~28周,排除孕前糖尿病,采用75g OGTT的方法,服糖前、服糖后1h和服糖后2h的血糖值界值分別為5.1mmol/L、10.0mmol/L和8.5mmol/L,任何一項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診斷為GDM[1]。
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產科分娩有GDM的單胎產婦中,再次妊娠也在本院產科分娩者共187例,其中再次發(fā)生GDM者有108例,占57.75%。
在本研究中,病例組的年齡、乙肝病毒攜帶情況、孕前BMI、前次妊娠OGTT 1h血糖值等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身高、孕次、不良孕產史、孕期體重增長值、兩次分娩間隔時間、前次妊娠OGTT服糖前血糖值及前次妊娠OGTT 2h血糖值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對兩組經產婦臨床資料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再次妊娠是否患GDM為因變量,年齡、是否有乙肝病毒攜帶、孕前BMI及前次妊娠OGTT 1h血糖值為自變量(分別以年齡<30歲、沒有乙肝病毒攜帶、孕前BMI<24kg/m2、前次妊娠OGTT 1h血糖值<10mmol/L為參照)。結果顯示,乙肝病毒攜帶、前次妊娠OGTT 1h血糖值是有GDM史經產婦再生育發(fā)生GDM的危險因素,見表2。
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 information between
項目對照組(n=79)病例組(n=108)t/χ2P年齡(歲)30.16±3.7731.732±4.08-2.6780.008身高(cm)159.30±4.60159.19±4.600.1610.873孕次(>2次)50(63.30)61(56.50)0. 8770.349不良孕產史16(20.30)27(25.00)0.5810.446乙肝病毒攜帶2(2.50)14(13.00)6.3450.012孕期體重增長(kg)12.63±5.2611.39±5.061.6350.104孕前BMI(kg/m2)20.62±2.5821.82±3.67-2.4800.014相隔年限(年)2.35±1.032.29±0.890.4110.681OGTT服糖前血糖(mmol/L)4.75±0.424.89±0.57-1.9700.050OGTT 1h血糖(mmol/L)9.31±1.5710.17±1.23-3.9420.000OGTT 2h血糖(mmol/L)8.30±1.188.53±1.41-1.2200.224
表2 有GDM史女性再次妊娠發(fā)生GDM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GDM in women with history of GDM
近年來,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進行了調整,經產婦數(shù)量隨之增加。有學者研究認為有GDM史經產婦再次妊娠發(fā)生GDM風險是沒有GDM史經產婦的6.86倍[2]。本研究發(fā)現(xiàn)GDM史經產婦再次妊娠GDM發(fā)生率為57.75%。由此可見,有GDM史再次妊娠GDM的發(fā)病率較高,因此,尋找出可能影響GDM史的經產婦再次妊娠發(fā)生GDM的危險因素,并對相關人群在孕前及孕期實行規(guī)范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在針對中國人群的研究中,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孕期合并乙肝病毒攜帶與GDM有相關性。Tan等[3]對948例乙肝病毒攜帶孕婦的隊列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攜帶是GDM 的危險因素(OR=1.41)。國內有學者對13 565例孕婦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乙肝病毒攜帶孕婦中GDM發(fā)生率為10.29%,并認為乙肝病毒攜帶與GDM的發(fā)生呈正相關[4]。在本研究中,乙肝病毒攜帶與有GDM史再次妊娠患GDM呈正相關(P<0.05),回歸系數(shù)為1.677,OR值為5.348,其為有GDM史孕婦再次妊娠發(fā)生GDM的危險因素。這可能與乙肝病毒感染使參與糖代謝的酶活性降低,引起胰腺組織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有關。在孕期保健過程中,對有乙肝病毒攜帶的孕婦,尤其是曾有GDM史的經產婦,除了指導常規(guī)妊娠期保健、做好乙肝病情的評估與監(jiān)測、阻斷母嬰傳播外,也要確保及時進行血糖檢測,以便盡早發(fā)現(xiàn)血糖異常和及時診治GDM。
OGTT 1h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及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在預測和防治這些疾病方面日益受到人們重視[5]。有研究發(fā)現(xiàn),與OGTT服糖前血糖及OGTT 2h血糖相比,OGTT 1h血糖升高的時間出現(xiàn)得更早,能更好反映胰島β細胞的功能和胰島素抵抗情況[6]。本研究則證實了前次妊娠患GDM經產婦OGTT 1h血糖值越高,再次發(fā)生GDM的可能性越大,回歸系數(shù)為0.871,OR值為2.389,是有GDM史經產婦再發(fā)GDM的危險因素。該結論提示了OGTT1h血糖在GDM的研究中也有重要意義。前次妊娠OGTT 1h血糖偏高的有GDM史女性再次妊娠應及時檢測其血糖情況,加強GDM的管理。
目前在國際上普遍認為孕前BMI是影響糖代謝的重要因素,也是GDM的高危因素。隨著孕前 BMI 水平的升高,GDM發(fā)生率也會升高[7]。孕前BMI≥24kg/m2,發(fā)生GDM的風險增加1.3~4.8倍[8-9]。在本研究中,病例組孕前BMI 為(21.823±3.674)kg/m2,對照組孕前BMI 為(20.627±2.583)kg/m2,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孕前BMI不是GDM史女性再次妊娠發(fā)生GDM的危險因素(P>0.05)。病例組孕前超重者17例,孕前肥胖者4例;對照組孕前超重者12例,沒有孕前肥胖者;孕前超重/肥胖者占有GDM史再生育經產婦的17.60%。而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超重/肥胖者占育齡女性的1/3以上,其GDM發(fā)病率31.09%[10]。由此可見,孕前BMI不是GDM史女性再生育發(fā)生GDM的危險因素可能與其孕前超重/肥胖發(fā)生率偏低有關。育齡女性計劃再次妊娠前仍應先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后再妊娠,對預防再次發(fā)生GDM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顯示,年齡也是GDM的危險因素之一,孕婦年齡超過30歲者發(fā)生GDM的風險升高(OR>1)[11]。在本研究中,對照組年齡為(30.165±3.770)歲,病例組年齡為(31.732±4.080)歲;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不是有GDM女性再次妊娠發(fā)生GDM 的危險因素(P>0.05),這可能與城市地理位置、經濟發(fā)展及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有關,廣州作為一線城市,女性結婚年齡延遲、受教育程度及職業(yè)追求較高,一些女性推遲了生育年齡;另外,2013 年我國開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6年開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使有生育史女性再次妊娠年齡也隨之推遲。同時,盡管有學者提出孕期體重增長超出正常范圍將增加GDM的發(fā)生風險的觀點,但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孕期體重增長水平與有GDM史經產婦再次妊娠發(fā)生GDM之間的相關性,這可能與本單位較規(guī)范的妊娠期飲食運動指導、體重健康教育及血糖管理有關。
綜上所述,前次妊娠OGTT 1h血糖值、孕期合并乙肝病毒攜帶是有GDM史經產婦再生育發(fā)生GDM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有GDM史的經產婦,尤其是前次妊娠OGTT 1h血糖偏高者,妊娠后應盡早進行血糖檢測,加強GDM的管理。同時,應重視乙肝病毒攜帶孕婦妊娠期血糖的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及診治G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