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筆名清靈夢,云南龍陵縣人,現(xiàn)任教于昆明晉寧區(qū)晉城七小,系中國詩歌學(xué)會會員,云南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發(fā)表于《星星》《大家》《邊疆文學(xué)》《滇池》等刊物,并入選《青年詩歌年鑒》《不屈的民族》等選本。
古滇魂
敬畏一方水土,因其飽含靈性。
——小序
古滇蒼茫,柔軟的故鄉(xiāng)
在高原排序
論沃野千里,論雨水豐澤
滇王與他的子民臣服于大地
開荒、拓疆、狩獵、祭祀、鑄劍
喂馬、造船、修文、遠渡、互商
敬山神、水神、草木神、百獸神
萬物皆向水皈依
盤龍寺的僧語梵音回蕩深遠
油燈疏影,放大螞蟻的骨架
它們也是修行之身
輕敲木魚,縫補月亮
貝殼、魚蝦、蚊蟲在低矮的泥墻上
活過千年
石寨山講述著青銅文明的神秘
熟悉的物象浮現(xiàn)在貯備器和扣飾上
部落的圖騰點燃漁火
人們歡喜、熱情、悲憫
孤獨、膽怯、恐懼
銅鼓不斷地被擊打
黑色的入陣曲突圍曠野
飲酒彈唱,石頭與天空緊抱在一起
做最后一次荒涼的較量
風(fēng),來過
它是不請自來的客人
悄悄地推開門又合上
埋伏在墻眼里的農(nóng)具
記住了它的容貌
有時,它穿一件男人的衣服
把夜堆得遼遠粗獷
再把村莊打包
用一根麥稈拉著到處晃蕩
晚歸的人被它推進麥地
在透明的麥粒里
遇見另外一個村莊
風(fēng),有時會赤裸裸地來去
沒有人能看見它
只聽見它在墻根下逗夜貓
再爬上墻,掀瓦片
是典型的自由臆造者
它經(jīng)常搬運我的夢
故土,隔著遙遠的藍
在風(fēng)里,我總是痛苦的醒來
不是我的村莊
習(xí)慣了時間的顏色
和生長在地域上的嘴巴
丑的成其為美的
炊煙走了,我饑渴的雙眼跌入荒野
沒有人在意我進村
被踩疼的石子讓到一邊
給晚歸的人騰出道路
刀刃上還活躍著
在太陽下跳舞的麥子
我對著它們笑
頓時
天空收起對麥垛的光芒
村莊加速后退
它帶走了我的親人和房子
光桿的河岸線綿長
村莊不再認(rèn)領(lǐng)漂泊的我
以至于
我陌生地看見
自己的村莊沒有穿鞋
失語的村莊
舉家遷徙,就像春野的雜草
只能長在鏵犁疏漏的角落
抓住雨水的饋贈
努力蔓過田間 柵欄 高墻
豐碩的籽粒終會遭到風(fēng)的妒嫉
被迫流浪沒有炊煙的遠方
人情世俗都陷于虛擬的故鄉(xiāng)
我的眼睛是干枯的河床
每一粒沙都是故去的親人
他們相逢在尷尬的四月
柳樹成蔭的季節(jié)
爬上山頂打量某個村莊
形狀 顏色無異樣
徹底走出它的腹地
發(fā)現(xiàn)它是鬼是魔是妖
一直幻變?nèi)诵勿B(yǎng)巫養(yǎng)蠱養(yǎng)讒言
專食人的善性
其實我不該揭露它的罪孽
至少它讓我容身多年
哪怕最后被它拋棄
我終于開始恨這個村莊
包括那些惡毒的人
可是
有的是我的親人啊
他們什么時候也學(xué)會了巫蠱之術(shù)
讓母親患上頑疾
唯有泥土才能治病
我相信村莊原始語言的純真性
掌握了辭令的人讓它完全失語
借體傳聲,培植咒語
笛聲相伴的白骨
情愿沒有村莊來認(rèn)領(lǐng)
做無根的花絮
輕悠悠地活著
評:
其詩如筆名,清靈,夢幻。(朱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