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承
在中國,能夠把粥做得出神入化、登峰造極的,還數(shù)粵港人。香港的粥品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粥又是什么呢?不少人會說皮蛋瘦肉粥或者魚片粥,因為普遍、常見,性價比也合適。
在我看來,粥品中最有名氣的恐怕還是艇仔粥。因為這粥有來頭,有故事,所以就有了文化,有了意頭。內(nèi)里的人文情懷很值得品味,也很值得回味。
艇仔粥是什么粥?顧名思義,是一種來自艇仔的粥?!巴ё小庇质鞘裁矗渴且环N小漁船,或者稱“舢板艇”。香港人愛把小的物品稱作“仔”,比如“豬仔”“雞仔”“鴿仔” “龍蝦仔” “星斑仔” ,小孩則是“細(xì)佬仔” ,而小船、小艇自然就是“艇仔”了。
艇仔粥就產(chǎn)自珠江口打魚的小漁船。舊時,漁船在河網(wǎng)交錯的珠江口勞作,人們常常就地取材,熬成一鍋熱騰騰、香噴噴的艇仔粥,既是充饑,也是慰勞自己。
艇仔粥好在哪里?好就好在既有魚片粥的鮮美優(yōu)雅,又有狀元粥的豐富多彩,是十多種美味食材的集大成者。
粥面上是密集散布的油氽花生、蛋皮絲、香蔥粒、油條塊、蝦皮等,而粥里又有瑤柱絲、魷魚絲、魚片、肉松等,有香、有脆、有糯、有鮮,五味雜聚,多喜臨門,怎不好味?
最緊要的,這粥還頗有一些來歷。
有一個傳說,艇仔粥是由百年前廣州有位家道中落的“西關(guān)闊少”發(fā)明的。這位曾經(jīng)的闊少因為經(jīng)濟拮據(jù),買了一只小艇,在荔枝灣做起了賣粥的生意??腿艘灾嗔?,他把新鮮魚片、海蜇絲、熟豬肚絲、生菜絲等輔料放進碗里,沖入沸滾的經(jīng)過調(diào)味的白粥,再撒上油氽花生米、炸魷魚絲、炸粉絲、蔥絲、紫蘇葉等,最后再添少許蝦子和幾滴麻油。這種粥,粥滾味鮮噴香,十分受歡迎。因為是在一種有篷的小舢板艇上出售,被稱為“艇仔粥”。
另一個傳說是,百年前廣州有個船上人家的女孩,名叫“金水”,心地非常善良。一日,她把父親捕捉到的一條鯉魚放回江中。過了幾年,金水的父親患了重病,她非常傷心,便走到江邊,祈求仙人保佑。這時,一位仙女從水中出來說:“我是幾年前被你救的鯉魚,你只要煮一些魚蝦粥,再加些油脆之物,賣給人家,便可以換錢,帶你爹去看大夫,10 日之內(nèi)便可全愈。”金水依法照做,果真治好了父親的病。從此,這粥就被取名為“艇仔粥”。
這兩個傳說,前者講的是落魄后的奮斗,后者講的是善良和孝心,都具有積極意義。
我更愿意相信艇仔粥是珠江三角洲水上漁家的集體發(fā)明,是無數(shù)個無名氏的杰出創(chuàng)作。只不過經(jīng)過歲月的積淀,不斷豐富完善,并且被神化了。
舊時的廣州,珠江西濠、沙基涌和荔枝灣一帶確實很熱鬧。入夜時分,游客很多,還喜歡劃船,或者乘坐游船觀光。此時,江面上一排排小艇就會靠向岸邊或者大游船。這些小艇的尾部都插著一面黃旗,上面有一個大大的“粥”字,那就是賣艇仔粥的漁船。最初的艇仔粥,每天的用料不盡相同,船家打到什么河海鮮就放什么料。因為是新鮮打撈的,所以粥水鮮甜無比,很受游客歡迎。后來,艇仔粥也傳到陸上的一些店家,在出品之余,還逐漸把配方固定下來,成為一種規(guī)范化的粥品。
艇仔粥不僅口味上佳,而且營養(yǎng)豐富,男女老幼人人皆宜,還會讓人久久回味。尤其是香港那些喜歡熬夜的名人明星,更是喜歡將艇仔粥作為宵夜,一碗下肚,果腹、解乏、養(yǎng)胃,平添了幾分精神。
艇仔粥的制作方法也比我們想象的更有程式感,它并不是各種食材與米粒一起混和煮成,而是先煮一大鍋經(jīng)過了調(diào)味的白粥,也稱之為“味粥”,煮沸后澆在洗凈并切片或切絲、已盛放在大碗內(nèi)的生魚片等食材上。因為夠燙,那些食材在轉(zhuǎn)眼之間就熟了,而且還特別鮮嫩,生滾而成粥。粥成之后,再在粥面撒上花生、蛋皮絲、蔥花等香脆輔料,最后滴上香油,既增色又添香,還豐富了口感和營養(yǎng)。
艇仔粥,創(chuàng)始于民間又盛行于民間。這一類大眾美食,很值得倡導(dǎo),更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