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寧
我家在陜北,住的是窯洞。
陜北窯洞,黃土高原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正如說起北京,與四合院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說起山西,以喬家或者某家大院為榮。樸素而凝重的陜北窯洞是勤勞樸實的陜北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人類以定居方式生活的一塊活化石。走近陜北,在平川、溝壑,或高山、坡上,一院院,一孔孔,依山而建的窯洞像樸實憨厚的陜北漢子剛毅地矗立著,靜靜地守望著這塊獨天厚地的熱土;又似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眼睛,忽閃忽閃的。
陜北窯洞,歷史悠久。最早大約始于周代,勤勞的陜北人依山挖洞而住、用智慧修葺毛胚窯洞、根據(jù)生活的需求修建磚窯洞……歷經(jīng)風風雨雨,陜北窯洞的修建技術和規(guī)模不斷進步,建筑風格卻恪守不變,猶如熱情好客的陜北人。一院地方有三孔窯洞居多,也有一孔或兩孔甚至五孔七孔為一院的。在農(nóng)村,三孔以上者,正中間的一孔作為主房,其余儲藏糧食和儲存農(nóng)用工具及雜物。在城市就有所不同,大多是住人。院前寬敞,可以種蔬菜、圈養(yǎng)家禽。院落收拾的干干凈凈,筑圍墻,或栽棵樹,種些多樣花草。腦畔形式多樣,皆以地形不同而千姿百態(tài)。
起初挖洞只為安身,到建窯洞滿足各種各樣生活需求,這一發(fā)展史見證了陜北人的生活從貧窮落后邁向幸福的光輝歷程,展現(xiàn)了陜北勞動人民和民間巧匠的審美追求。走進院內(nèi),幾孔窯洞修建的整齊,統(tǒng)一灰藍色,勾出錯落有致的潔白線縫。窯洞的窗別具一格,陜北人親昵地稱為窗格格。窯洞內(nèi)的采光均通過窗戶透進去,每孔窯洞的窗戶做工非常精致,千姿百態(tài),均為雕刻的鏤花空格,巧妙地鑲嵌著形式美觀的圖案,在潔白的糊窗紙的襯托下,顯得尤為美觀。可見,民間巧匠是多么巧妙,蘊含著華夏祖先遺留給后人的智慧是多么的高超。窯洞布置就各不相同了,窯掌或靠窗戶盤著炕,其他裝飾就看細心的主人如何布置了。
哦,陜北窯洞,我的家。
我在土窯洞住時,是我們一家人最苦的時期。由于窯洞年代已久,每當暴雨或連續(xù)幾天下雨,窯洞口時不時就有泥塊掉下了,坐在炕上,聽見門外噗通一下,感覺軟軟的泥塊掉在心里一樣,并非掉在門道。雨停了,趕忙跑出去鏟除堆積在門口淤泥。有時為防止淤泥涌入家,下雨之前,就在門口當一圈干土,這樣流下來的濕泥就外流了。住處常常受到村里人的冷嘲,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即使這樣艱苦,但每當回到家里,就感覺是最舒服最幸福的。吃、住,學習,一家人其樂融融。土窯洞里,流下了我們的淚,卻積淀了我們的做人處事。
就是這樣一孔簡陋的土窯洞,也并非屬于我家,是我們寄居同村人閑置的土窯洞。早些年,父母執(zhí)于供書,家境更加拮據(jù),一家人只好寄住在同村人家的土窯洞里。每每看到村上有新建窯洞,很是傷心羨慕,盼望能修起屬于自家的窯洞。兩個哥哥相繼讀了中專,家庭經(jīng)濟收入好轉(zhuǎn),手頭有了余錢,父親跑了好幾個部門,出了十幾塊錢申批到地址。在家鄉(xiāng)有諺語:“箍窯蓋房,一世最忙”。一家人前前后后忙了好些日子,修了起來四孔窯洞。誰知道,一家人搬進去住了不到三年,便遷居縣城。離別村子,偶爾還會夢到那幾孔窯洞。每次回老家,總要對隨同的人說起曾經(jīng)居住的窯洞以及一些關于窯洞的許多事。
在陜北,許多人像我一樣,都曾在堅實的窯洞里挑燈夜戰(zhàn),走出了小山溝??途铀l(xiāng),或居住在村里,誰能忘記窯洞恩賜的恩情?似乎有一根無形的線,窯洞的某一個地方牽著心的另一頭。正是如此,我常常驕傲地說:窯洞是我家。在鄉(xiāng)下時,村里人嘲笑我家寄住別人窯洞,甚至有人挑撥給我家窯洞住的主人,母親偷偷地流過很多淚水。還好,這家窯洞的主人非常善良,從未為難我們,直到我家搬進新房。有人對我母親說,早知道住幾年就搬走,還不如當初不修窯洞,母親以笑答之。若是,我們家里人說當初浪費了錢浪費了力,母親立刻嚴肅地說:“修起來的,僅僅是四孔窯洞嗎?”小輩們不再說話。
時下,陜北人的生活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修建起來的大都是磚窯洞和石窯洞,格外的壯觀。數(shù)孔窯洞為一院,一院又一院的地方猶如重要的圖標雕刻在黃土地上,有了窯洞便有了人家,這塊土地就有了靈性,顯不得一點孤獨。錯落有致的窯洞群形成了村莊,可親可敬的村里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陜北窯洞以冬暖夏涼而聞名。樸實的陜北人就愛住窯洞,就像樸素的窯洞,誰都無法說得清楚陜北人祖祖輩輩居住在這塊熱土上的理由。在陽坡,或在背洼山的窯洞,放眼去看,一孔孔獨一無二的造型和錯落有致的院落,吸引住了許多來陜北的客人。若有你進了陜北人家的院子,熱情好客的主人親熱地說:“來,來,沒事了回窯里坐一會?!比羰强腿擞屑笔乱k,匆匆地離開,主人會遺憾地說;“你看你,來了一回我家,連窯里沒進去坐一下。”
黃土高原是塊深情厚重的土地,黃土高原因有窯洞而有了靈性,窯洞因依偎在黃土高原的溫暖懷抱而獨具魅力。多少年過去了,陜北窯洞依然是陜北人生生不息、悲喜共溶的安居寶地。星星點點的窯洞傲立在連綿渾厚的黃土高原上,點綴且美飾著陜北大地。
選自《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