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
從業(yè)余畫手,到原創(chuàng)繪本大師;從讓人膽顫心驚的暗黑作品,到溫暖甜美的兒童繪本,熊亮是怎樣一步步柳暗花明的呢?有人說,源于家人的理解關愛、身為人父對女兒的疼愛、自身對兒童與藝術的摯愛……沒錯,因為有愛,步步向前。
1975年,熊亮出生在浙江嘉興。和舞棍弄棒的同齡孩子不盡相同的是,他更喜歡畫畫。拿樹枝在地上畫,拿手指在玻璃上畫,拿石子在墻上畫,世間萬物都是畫筆畫布。
小學三年級時,熊亮收到一個珍貴禮物——畫室。那是父親為他開辟的一間小閣樓,里面藏著各種古文畫譜。在這里,熊亮把圖畫版《聊齋志異》《山海經》看了一遍又一遍,就像快樂的小鳥,找到了天空。
熊亮長大了,接觸了臺灣漫畫家蔡志忠的《莊子說》《烏龍院》后,更是堅定了用一生去畫畫的心。
“別妄想什么都不做,就等著好運到來?!辈讨局业脑捵屝芰良鼻械亻_始了創(chuàng)作。從高一到高二,歷時七百多天的專注,他的第一本繪本誕生了——二百多頁《魯迅全集》,凝聚了他如火如荼的熱情,卻在出版商那里處處碰壁。
“難道這不是我要走的路?”熊亮動搖了。父母的安慰更讓他愧疚,想到“該拿出男子漢的擔當來,不能總讓父母操心”,他去了深圳做貿易,一干就是10年。
10年中,熊亮經歷了種種磨煉,嘗盡人間百態(tài)。每當倦了困惑了想家了,他便信手拈來一張紙作畫。沒主題,沒目的,只為讓心歸于平和。
物質足以支撐夢想時,熊亮對自己說,再也不能丟下畫筆了。
2002年,對熊亮來說是個豐收年——他做父親了。從此,他觀察世界多了一個視角。為《安徒生童話全集》配插圖時,他思索著:國外童話名著一次次再版,我的孩子又去哪里看本國名著?他想讓繪本之中,有孩子們身邊的風景、人物和故事。他要給孩子們一個“可記憶的中國”。
就在那年,熊亮創(chuàng)作了《小石獅》。當時,中國原創(chuàng)圖畫書現狀很不樂觀,出版社多半把資金、精力放在引進國外優(yōu)秀圖畫書上,熊亮第二次碰壁。他沒有頹唐,對自己說:越沒人認可,說明越要努力。
接下來的3年,熊亮又創(chuàng)作了數十本繪本。它們在抽屜里擁擠著,記錄著熊亮的成長。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一天,一家臺灣出版社因欣賞熊亮的插畫,建議他創(chuàng)作繪本。那一刻,抽屜拉開,《小石獅》復活了,并獲得2005年《中國時報》“開卷”最佳童書,目前已授美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多國海外版權。
做貿易的10年,給熊亮留下了難以名狀的印跡。上世紀90年代的深圳,相較于現在而言有些混亂無序。身在異鄉(xiāng),舉目無親,除了孤獨,熊亮也遭遇過生命威脅。這讓他喜歡上了重金屬和哥特風。
“恐怖,以最強烈的聲音治愈了我。它告訴我,去揭示一切你所害怕的,不要隱藏。”因此,熊亮的早期作品多反映人性深處的暗黑。他習慣從鄉(xiāng)村鬼怪故事、民間神明戲劇中收集素材。他每次創(chuàng)作時,必是墨水四濺,音樂震耳,圍著畫打轉打量,像極了困獸猶斗。在熊亮看來,書寫黑暗正是為了祈求光明。可偶爾,他也會隱隱感覺到沉湎黑暗過久,自己似乎快被吞噬了。
除了做繪本,熊亮還寫散文、小說,做動畫片,支教,去四川和西藏考察。當然,他最享受的還是陪女兒。
閑暇,他和女兒添添到處撿石子。城市越來越干凈整潔,撿石子特別不容易,每當在墻角地邊撿起或大或小的一顆,添添都像找到寶,開心極了。這也真是寶啊,因為父女倆回到家,用不了多少工夫,就會用顏料給石頭化上漂亮的妝,打扮成小姑娘、向陽花、獅子王。熊亮總說:“從一塊小石子花紋中看到的世界,比一整架玩具里蘊含的想象力還要多。”
一次在動物園,熊亮見添添對斑馬戀戀不舍,就回家和女兒一起剪布條,絮棉花,涂涂抹抹縫縫補補做了起來。個把小時,他們就做成一只活靈活現的斑馬,添添高興得手舞足蹈。還有一天,父女倆把準備做晚飯的南瓜、蘿卜偷了出來,等媽媽到處找食材時,才發(fā)現南瓜變成了威武的大將軍,蘿卜成了七品芝麻官。
熊亮不忘學當年父親的做法,給女兒開辟了一處私密小陽臺,那里堆滿了畫冊、繪本、彩紙和彩筆。靜下來時,他領著女兒看繪本,漸漸發(fā)現孩子不會拿生活經驗跟書上的內容對照,而是把自己投入書中角色,從一個個細節(jié)去探索。比如看到一片樹林,女兒會從樹干的顏色、地上的蘑菇慢慢觀察、理解。
所以熊亮從不急著灌輸,只讓孩子自己尋找。尤其翻頁之前,他總故意慢下來,讓孩子先想想下面會發(fā)生什么,然后揭示謎底,以此順應孩子自我發(fā)掘、冒險的習慣。這樣做,孩子對世界就有了新鮮的理解。
熊亮從沒教過女兒學畫,可添添對藝術始終興趣濃厚。熊亮每次畫出的故事腳本,都拿給女兒點評。女兒笑點低,總會因為一句話、一幅畫笑得前仰后合。和她在一起,熊亮感覺自己變成了一朵向日葵,每天都陽光快樂。熊亮還發(fā)現,喜悅會給孩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所以寫故事時,他會讓筆下一切事物變得熱鬧又和氣。
無論是說出“對不能改變的事情,我從來不會抱怨”這樣的話,且認真生活與鄰里快樂相處的《梅雨怪》;還是看起來很可怕,卻因為小朋友一句“新年快樂”,就感動到哭得稀里嘩啦的《年》,熊亮讓孩子們通過故事來了解傳統(tǒng)美感,并領悟到“萬物有情”的真諦。
后來,熊亮意識到,繪本的精美可能導致了它的價格不菲,只有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大城市的孩子才有條件買來讀。而他的理想,是把繪本普及到買不起書的家庭,普及到村鎮(zhèn)、鄉(xiāng)野。
他開始做一本專門給鄉(xiāng)村孩子看的雜志,叫《綠孩子》,以簡裝本的形式裝訂,每年印刷四期,每期5000冊,由一些民間公益組織聯絡鄉(xiāng)村學校贈書,已持續(xù)多年。
熊亮還與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合作多年,精心打造“中國原創(chuàng)繪本精品工程”,影響深遠。同時他投入了兒童藝術教育園地,帶領孩子們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來感知藝術。
很多人說熊亮像一個大孩子,單純質樸。他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維去理解世界?;蛟S正因如此,他才能畫出孩子最能懂的作品。在他筆下,《二十四節(jié)氣》幻化成一個泥土小人,小人在皚皚白雪之下蘇醒,長出草芽,披上茂密的植被,走路,蹦跳,舞蹈……如此親切的形象,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全新的世界在他們眼前慢慢打開。
熊亮創(chuàng)作的《和風一起散步》獲2017年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圖書(繪本)獎。熊亮本人也以其獨特的藝術成就,入圍2018年度國際安徒生獎插畫獎。
2018年5月,熊亮寫文,女兒畫畫,兩人聯合創(chuàng)作的《大鳥的自行車房》問世了。除了繪本,父女的初次合作本身就是一個暖心故事。女兒加入中國童書原創(chuàng)隊伍,在熊亮看來特別令人激動,因為這意味著兒童與世界之間又多了一條溝通的紐帶。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趙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