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到2018年,東博會走過了中國—東盟全面合作以來的15載盛年錦時。站在這特殊的節(jié)點上,透過時光之鏡,我們看到了中國與東盟穿越千百年的合作脈絡和文化內涵。
千百年前,沿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山海相連的中國—東盟互通有無、相知相交,那舟舶繼路、商使交屬的繁華場景仿如昨日。穿過歷史的歲月,如今的東博會搭起中國—東盟雙邊合作的全新平臺,延續(xù)著中國—東盟的千年交好,讓民心一次次聚攏,綻放出絢麗的五彩之光。
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上中國與東盟國家藝術家的作品
回溯首屆東博會開幕大會的理念初衷,更能體會到東博會作為促進中國—東盟水乳交融、民心相通平臺的重要內涵。中國和東盟中的9個國家共有一片海水,同時,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更是將中國—東盟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八睙o疑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與東盟各國情誼源遠流長、民心相通、情意相投的最佳元素。也因此,水,成為了2004年首屆東博會開幕大會的主角。
據(jù)參與當年取水儀式的東博會秘書處工作人員回憶,工作小組除了在中國國內采集了黃河、長江、邕江的河水,還到東盟10國采集了各國的“母親河”河水,并拍攝取水現(xiàn)場錄像在開幕式上播放。當中國和東盟國家代表將取自各國母親河的水注入水晶瓶,再融合到水池中,匯聚一處,形成水柱托起東博會會徽球時,中國—東盟山水相依、休戚與共的理念在人們心中升騰、生根發(fā)芽。
此后,每屆東博會的開幕大會都新意迭出,不過,以“凝聚不散,公平不倚,克難不懈”的“水”為元素始終貫穿其中。生動形象地把中國—東盟的民心之舟、合作之帆表現(xiàn)出來。與此同時,貫穿歷屆東博會會期的各項活動也無不在民心相通上著筆。
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東盟國家時,提出了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愿景,這一愿景承載著中國—東盟人民的心愿、國家的期望。此后,中國—東盟政治對話、經(jīng)貿(mào)關系之外的新支柱——拓展和加深雙方的人文交流關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fā)展。
言必行,行必果。圍繞2014年的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2016年的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2017年的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年等相關主題,東博會以教育和旅游合作為優(yōu)先方向,以“魅力之城”專題加深雙方人民的相互了解,以各相關論壇的舉辦促成了諸多人文交流機制的建立,會期各活動的舉辦更是以民心相通為要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5年來,東博會為中國和東盟各國人民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架起了重要的橋梁,讓中國和東盟成為了“一帶一路”建設民心相通的典范。15年來,在東博會的一次次交流與合作中,中國與東盟國家友誼的涓涓細流正匯成江河海洋,奏出了一曲高山流水,錦瑟和弦。
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工藝品展館
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青少年共同創(chuàng)作百米書畫作品
民心相通,歸根結底還是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務實合作來加深彼此的認知,促進雙方的互相往來。每年東博會上的“魅力之城”主題展、2014年開始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走過了10年歷程的中國—東盟汽車拉力賽……一個個內容豐富的展覽,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活動,在時間的潛移默化中,打開了中國—東盟民眾彼此的心扉。
每屆東博會推出的“魅力之城”專題,將中國與東盟的友好交往由國家層面深入到城市之間。借力東博會,中國和東盟旅游合作迅猛發(fā)展。東盟 10 國均已成為中國游客出國旅游的主要目的地,雙方互為主要旅游客源對象。人們在這“一來一往”中產(chǎn)生了感情的共鳴。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猶記得在2011年第8屆“魅力之城”的緬甸展位上,許多人被這個神秘的國度吸引,停下了腳步。2011年可以視為是緬甸開放的開啟之年,從這年開始,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了這個亞洲隱世之國。而在那年東博會的“魅力之城"專題中,緬甸推介了自己的首都——內比都。也是由此,許多中國游客開始了這個神秘國度的探尋之旅,民心相通之路就這樣在切實的腳步下延伸。
東博會其他的諸多活動也是精彩紛呈。東博會期間的文化重頭戲——南寧民歌藝術節(jié),與萬人聚會的東博會交相輝映,大大提升了東博會的人文精神, 在促進民心相通方面發(fā)揮了潤物無聲的重要作用。已經(jīng)成功舉辦了10屆的中國—東盟汽車拉力賽,更是用實際行動促進民心相通的典范。參加拉力賽的每一位車手,每到一個國家,每到一座城市,無不展示了中國和東盟人民的精神風貌,傳播了友誼,推進了中國—東盟人文旅游的深度交流。
心的共鳴來自于美美與共。2015年,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首次舉辦,作為東博會的專業(yè)展之一,展示了中國及東盟民俗風情、婚慶文化、書畫藝術、傳媒出版、創(chuàng)意休閑、工藝美術和動漫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為中國—東盟民心相通鋪開了坦途。
展會打開了民心相通之門,論壇則讓民心相通走向深處。每年的東博會都圍繞各個領域設立論壇和交流活動,積極推進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人文交流合作項目。
首屆東博會僅限于東博會展覽與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結合,通過15年的不斷發(fā)展進階,東博會不斷開拓發(fā)展到如今的近40個會議、論壇及相關交流活動,涉及文化、教育、旅游、公共衛(wèi)生、科技、環(huán)保、青年、婦女、智庫、體育等領域,東博會正逐漸成長為多元立體的國際人文交流盛會。
民心相通,文化先行。從2006年至今,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已成功舉辦了12屆。12年來,該論壇在文化產(chǎn)業(yè)、藝術創(chuàng)作、文化遺產(chǎn)、公共服務、節(jié)慶活動、藝術教育等多個領域拓展了對話與合作的空間,搭建了中國與東盟在人文領域事務交流的高層次平臺,推進了中國與東盟的文化交流合作。
每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皆開出務實的合作之果。作為東博會重點論壇之一的中國—東盟智庫論壇,10年來一直為中國—東盟合作獻計獻策,其中,加深雙方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始終是貫穿論壇的重要議題。在東博會平臺的促進作用下,智庫論壇不斷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就中國—東盟共同關心的議題開展有深度的合作研究,提出了有利于各方廣泛、深入開展合作的政策建議,為促進中國—東盟思想互動、文化互通、政策互信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每一次握手都會多一分相知。這些與人文交流相關的論壇只是東博會促進民心相通的一個縮影。15年來,東博會在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亮點紛呈,雙方通過部長級會議、論壇研討、人員培訓、業(yè)務交流、思想對話、藝術展演等官民并舉的形式開展合作與對話,增進了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和欣賞,加深了彼此的友誼,讓彼此成為心念相通的老朋友。
共同的命運,共同的決心。中國與東盟的多數(shù)國家都同為發(fā)展中國家,有著相近的歷史際遇,相同的發(fā)展任務,相合的美好夢想。15年來,通過東博會這一舞臺,雙方的心走得更近,手握得更緊,路也將走得更遠。
·聯(lián)系編輯:3814286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