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華
摘 要 地鐵以其運量大,節(jié)能高效等優(yōu)點成為大城市大力發(fā)展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其封閉的結構也導致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地鐵事故分析發(fā)現,當前地鐵運營形勢依然嚴峻。闡述與地鐵運營相關名詞的釋義,最后介紹風險管理控制的內容與步驟等。
關鍵詞 軌道交通 危險源 安全管理 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X95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城市軌道交通通常以地鐵的形式運行,具有運量大,準時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節(jié)省城市用地等優(yōu)點,成為大城市解決路面交通擁堵問題的重要措施之一。從1969年中國內地開通第一條地鐵線路,到2017年末,中國內地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34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并投入運營,開通線路165條,運營線路長度達到5033公里。其中地鐵3884公里,占比77.2%。
(1)國外地鐵運營事故統(tǒng)計。
地鐵多運行于城市地下,車站結構相對封閉,且多處于地下,通風不暢,設備復雜,乘客眾多,導致安全隱患也較多。歷史上國內外出現過眾多地鐵運營安全事故。
國外地鐵發(fā)展較早,發(fā)生的重大事故較多,據統(tǒng)計,自1975年至2006年,國外共發(fā)生重大地鐵運營事故30起,涉及多種原因。其中,涉及工作人員操作失誤4起、涉及恐怖襲擊6起、涉及設備故障8起、涉及火災4起、涉及列車出軌7起、涉及擁堵踩踏1起。對其中個別事故案例進行分析,如2003年2月18日,發(fā)生在韓國大邱地鐵1號線火災事故,火災燒毀了兩列列車,最終導致198人死亡,146人受傷,造成的財產損失高達47億韓元,地鐵系統(tǒng)幾乎癱瘓。之所以造成這樣嚴重的結果,就是因為在整個事故發(fā)生的過程中,各相關關鍵作業(yè)崗位作業(yè)人員職能缺失,未能使火災得到控制。再如2005年日本地鐵列車出軌事故,一列通勤電車,在一處限速70公里的急轉彎處出軌,造成106人死亡,另458人輕重傷,為日本鐵路史上四十二年來最嚴重的慘劇。造成事故的主觀原因是駕駛員違規(guī)操作,超速駕駛,但是客觀上,地鐵公司近乎嚴苛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未安裝自動停車裝置都是導致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2)我國地鐵運營形式。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fā)展相對較晚,目前還未發(fā)生類似的大規(guī)模傷亡事故,但也出現過幾起較大規(guī)模的安全事故和列車延誤及停運事故,其中以上海地鐵追尾事故和北京地鐵自動扶梯斷裂事故最為嚴重。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地鐵安全形勢一片大好。對上海地鐵15分鐘以上延誤事件進行統(tǒng)計,如圖1所示,從2014年第二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共發(fā)生118起15分鐘以上延誤事件。其中2016年第四季度發(fā)生17起事件之多。而上海作為我國城市擁有地鐵運行線路最長的城市,其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可見當前我國地鐵安全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應做好地鐵安全事故的預防工作,從而提升地鐵車站運營的安全性。
1基本概念及其關系
1.1危險源
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tài)或行為,或其組合。一般分可為第一類危險源(也稱根源危險源)和第二類危險源(也稱狀態(tài)危險源)。第一類危險源是指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fā)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它是導致事故的根源、源頭,是“罪魁禍首”。如快速行駛車輛具有的動能、高處重物具有的勢能,以及聲、光、電能,等等,都屬于第一類危險源。第二類危險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環(huán)境因素、監(jiān)管缺陷等,也即危險源定義中的不安全的狀態(tài)、行為。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響其作用發(fā)揮的缺陷或漏洞,正是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約束能量或有害物質的屏障失效,導致能量或有害物質的失控,從而造成事故發(fā)生。例如,運行中的地鐵列車就是第一類危險源,它的失控可能會導致人車沖突、列車追尾、脫軌傾覆、撞擊建筑物等;駕駛員的違章操作、地鐵列車設備的故障、線路不平順等則為第二類危險源,因為正是這些問題導致了運行中的列車失控而引發(fā)事故。
1.2隱患
與安全生產有關系的隱患稱為“事故隱患”,一般也稱為“隱患”。是指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規(guī)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fā)生的物的危險狀態(tài)、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上例中,駕駛員的違章操作、地鐵列車設備的故障、線路不平順等都屬于隱患范疇。
危險源和隱患之間有內在聯系,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危險源屬自然狀態(tài),隱患屬不正常狀態(tài),一般來說,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對于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一定要及時加以整改,否則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
1.3風險
風險是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無論是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還是所發(fā)生事件后果的嚴重性,都是人們在其發(fā)生之前做出的主觀預測或判斷,具有主觀性。因為一旦事件已經發(fā)生,成為了現實,就成了確定性的東西,自然就不再是風險了。
第一類危險源(能量或有害物質量值的大小)決定著后果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決定著發(fā)生的可能性,兩類危險源一起決定了風險的大小。如果某一危險源具有的能量或有害物質量值很高(后果嚴重),同時對其管控也比較寬松(失控可能性高),那么,該危險源的風險程度就會很高,反之亦然。如前例,如果是車速很低(失控泄露的后果有限),同時,如果從列車設備檢查維護到對駕駛員的培訓監(jiān)管都很規(guī)范、到位(發(fā)生失控泄露的可能性?。敲?,其具有的風險就很低。相反,其具有的風險就會很高。
危險源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客觀存在,風險則是人們對危險源導致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嚴重程度的主觀評價,具有主觀性。危險源與風險又有著密不可分的相互聯系,風險是基于對危險源評價的基礎上而建立起來的概念。危險源是主體,風險則是附屬于危險源這個主體的一種屬性。
2風險管理控制
2.1風險管控概述
現代風險管理控制經歷了眾多衍變,從宿命論到經驗論到系統(tǒng)論再到本質論;從單因素的就事論事到安全系統(tǒng)工程;從無意識的被動承受到主動對策,從事后型的“亡羊補牢”到預防型的本質安全;從事故致因理論到安全科學原理,工業(yè)安全科學的理論體系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一般來說,風險管理過程不外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其思想上最本質的變化由事后行為或被動行為(事故-調查-報告-處理)變?yōu)槭虑靶袨榛蛑鲃有袨椋?評估-控制-恢復)。主要的管理類型有問題反應型,即當安全事件發(fā)生以后被動地做出各種反應;規(guī)范操作型,即建立嚴格的制度和程序,盡量避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體系完善型,即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對有可能導致安全事件的因素進行預警,防患于未然。
傳統(tǒng)的安全管理模式通常是非閉合的管理循環(huán),事故的發(fā)生及其后果往往難于控制。而基于風險管控的運營安全管控,則是閉環(huán)的安全管理模式,實施前瞻性的事前控制。前述的設備故障、人的因素等意外與事故隱患,就是風險管控的研究對象——風險源。通過對風險源的識別和控制,消除設備故障、向運營人員提供訓練與培訓提高其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達到減少或降低意外事故發(fā)生的頻率以及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圖3為閉合的安全風險管理循環(huán)。
2.2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就是常說的危險源辨識,即找出影響安全的主要因素,這是風險管控中的第一個步驟。在風險識別的過程中,必須確定系統(tǒng)的組成、特點以及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還要分析不同種類風險造成的后果及影響是什么,了解原因和機理,以便后續(xù)風險控制時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2.3風險分析與評價
風險分析就是對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全面分析。風險分析需要對個別的風險元素進行分析,并量化這些元素,形成一個風險清單,以便針對這些風險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當前,由于系統(tǒng)的復雜程度逐步加深,分析的難度越來越高,只有不斷提高風險分析水平,才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風險。
風險評價是以實現系統(tǒng)安全為目的,運用安全系統(tǒng)工作原理和方法,對系統(tǒng)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判斷系統(tǒng)發(fā)生事故和職業(yè)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風險評價的任務是評價識別出危險源的風險程度,確定不可承受的風險,并給出優(yōu)先順序的排列,根據評價情況制定相應措施,常用危害性時間發(fā)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度來表示風險大小。評價中必須遵循科學性,即必須反映客觀實際,遵循科學規(guī)律,以科學的態(tài)度,開展這一工作;系統(tǒng)性,即危險源存在于活動的各個方面,階段,應系統(tǒng)地研究系統(tǒng)與危險源的關系;實用性,即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方法。
2.4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fā)生時造成的損失。風險總是存在的,減小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把損失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在風險事件發(fā)生時帶來難以承擔的損失。控制方法有:針對人為失誤,主要采用人的安全化和操作安全化方法進行控制;針對安全目標管理,需要采用法律、經濟、教育和工程技術手段進行控制;針對固有的危險源,主要采用消除法、限制法、保護法、隔離法、保留法、轉移法等。
3結論
綜上所述,地鐵作為各大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之一,其正常運營對居民的安全出行,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前在地鐵運營過程中仍存在較多的安全風險,我們必須采用相關的安全風險管控方法來保障地鐵的安全運行,有效降低地鐵安全風險的發(fā)生頻率。
參考文獻
[1]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度統(tǒng)計分析報告》www.camet.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8&id;=13532[DB/OL].
[2] 黃宏偉,葉永峰,胡群芳.地鐵運營安全風險管理現狀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07):55-62.
[3] 魏凌瑤,甄澄.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分析與評價[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15(21):75-77.
[4] 胡月亭.正確理解風險管控與隱患整改雙重預防機制[J/OL].
[5] 羅云.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6.
[6] 李志東.地鐵運營安全的風險評估與管理[J].價值工程,2017(2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