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遙遠
馬東是呼倫貝爾市一所中學的語文老師,在他的家中收藏了3000多冊小人書、連環(huán)畫,有《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雞毛信》《閃閃的紅星》等各式各樣的,嚴嚴實實地擠滿了3個大書柜,雖然歷經歲月沉淀,紙張有些發(fā)黃,但精美的畫作仍然讓人愛不釋手。
“我的童年是伴隨著一本本小人書度過的,要不是搬家弄丟了一部分,還會更多?!瘪R東說。小人書通俗易懂、寓教于樂,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讀物。在他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被分配到當地書店上班,新書一到,自己就迫不及待地先一睹為快,趁母親不注意,偷偷拆開緊封的邊線,掀開牛皮紙,取出幾本小人書,躲在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的角落里,一個人徜徉于連環(huán)畫的世界。一幅幅精美的畫作,一個個簡短卻富有深意的故事,是那個年代的人最美好的回憶。
上世紀90年代,連環(huán)畫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漫畫書,租書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有些雖然門面并不起眼,但各類書籍應有盡有。烏海市民薛志宇就開過這樣一家租書店,他的店開在烏海一中附近的小巷子里,租書的大多是中學生,租1本書1天只要1毛錢,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和瓊瑤、三毛的言情小說最受歡迎?!拔疑蠈W的時候就喜歡讀書,白天上課偷偷看,晚上鉆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看,畢業(yè)之后就開了個租書店,也算是圓了我的讀書夢?!毖χ居钫f。
“租書熱”在2000年前后達到了頂峰,隨后互聯(lián)網迅猛發(fā)展,網絡小說成為那個時代年輕人追捧的對象,一批網絡作家被人們所熟知。
進入21世紀,圖文類圖書開始風行,圖片與文字交相輝映,閱讀變得更加輕松和愉悅。同時,圖書的分類也不斷細化,一些個性化與實用化的書籍不斷涌現(xiàn),美容保健、投資理財、藝術鑒賞類書籍開始熱賣,大眾的閱讀選擇更為多元。
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普及,紙質書受到電子書的強烈沖擊,鼠標一點,手指輕劃,就可擁有海量的閱讀內容,這樣的閱讀方式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王曉敏是內蒙古大學大二學生,閱讀是她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捌綍r空閑時間就會選擇用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去看一些電子書,省去了帶著沉甸甸的紙質書的麻煩?!?/p>
如今,適用于kindle等電子設備的電子圖書越來越豐富,喜馬拉雅、微信讀書等手機APP也開辟了新的讀書模式,原本厚厚的書籍被錄制成音頻,將文字語言轉化成聽覺語言。對于很多人來說讀書變得更加輕松,可以一邊做家務,一邊用耳朵讀書,尤其對于視力不好的老年人來說,更是莫大的福音。
近年來,科技感爆棚的“炫書”也是越來越多,VR、AR、三維成像等技術在圖書上的運用,呈現(xiàn)出炫目的“高能”視覺效果。2016年在包頭舉辦的圖書博覽會上,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推出了一本以太空為主題的VR書,讀者只需在手機上下載安裝APP,再裝進VR眼鏡,就可以讓人感受到駕駛飛船遨游太空的體驗,并通過音頻講解結合VR動畫欣賞,學習到星球、星系等一些科普知識。書籍的策劃人介紹說,這類融合了新技術手段、充滿科技感的新型書籍,可以讓讀者更加真實地進行精細化、實景化的VR體驗,非常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從簡裝到精裝,從黑白到彩印,從紙質到電子,從報刊閱讀到手機閱讀,從用眼睛“看”到用耳朵“聽”,改革開放40年,內蒙古人的閱讀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不管是“讀書”還是“讀屏”,閱讀本身帶給人的愉悅與體驗仍然是人間最美好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