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
我很小就明白一個道理:要得到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個道理是,正確的愛應該以仰慕為基礎。
我還明白另外一個道理: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它不僅僅是為了讓你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人必須堅持終身學習,光靠已有的知識,一個人在生活中走不了多遠。
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過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里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
哲學家懷特海說過,只有當人類“發(fā)明了發(fā)明的方法”之后,人類社會才能快速地發(fā)展。人類社會在幾百年前才出現(xiàn)了大發(fā)展,在那之前,每個世紀的發(fā)展幾乎等于零。同樣的道理,人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后才能進步。我非常幸運,在我這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什么比持續(xù)學習對我的幫助更大。
我們必須掌握許多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思維框架,在隨后的日子里能自動地運用它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總有一天你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我已經(jīng)成為我的同齡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毕喾矗绻慌θ嵺`這種跨科學的方法,你們中的許多最聰明的人只會取得中等成就,甚至生活在陰影中。
現(xiàn)在讓我們來使用一點逆向思考——什么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失敗呢?我們應該避免什么呢?
有些答案很簡單,例如,懶惰和言而無信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失敗,嫉妒、怨憎、仇恨和自憐都是災難性的思想狀態(tài),而走極端和偏執(zhí)則會讓人們喪失理智,常常導致事與愿違。我們還要小心一種被稱為“自我服務偏好”的心理,它也經(jīng)常導致人們做傻事,例如,透支收入來滿足需求。從前有個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他才華橫溢,可是大部分時間過得非常悲慘,原因之一就是他總是透支他的收入。那位作曲家叫做莫扎特。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將“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夠收到奇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約翰·伍登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籃球教練。他對五個水平較低的球員說:“你們不會得到上場的時間,你們是陪練?!北荣悗缀醵际悄瞧邆€水平較高的球員在打,而他們學到了更多——別忘了學習機器的重要性——因為他們獨享了所有的比賽時間。在他采用非平等主義的方法時,伍登比從前贏得了更多的比賽。
我認為生活就像比賽,也充滿了競爭,我們要讓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為學習機器的人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如果你們想要獲得非常高的成就,你們就必須成為那樣的人。你們不希望在50個輪流做手術的醫(yī)生中抓鬮抽一個來給你們的孩子做腦外科手術;你們不希望飛機是被平庸而非更有才華的人設計出來的;你們想要讓最好的球員打很長時間的比賽。
我經(jīng)常講一個有關馬克斯·普朗克的笑話。普朗克獲得諾貝爾獎之后,到德國各地演講,每次講的內(nèi)容大同小異,都是關于新的量子物理理論的。時間一久,他的司機記住了講座的內(nèi)容,司機說:“普朗克教授,我們老這樣也挺無聊的,不如這樣吧,到慕尼黑讓我來講,你戴著我的司機帽子坐在前排,你說呢?”普朗克說:“好啊?!?/p>
于是司機走上講臺,就量子物理發(fā)表了一通長篇大論。后來有個物理學教授站起來,提了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演講者說:“哇,我真沒想到,我會在慕尼黑這么先進的城市遇到這么簡單的問題。我想請我的司機來回答?!?/p>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