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寫作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語言學研究領域中,遷移是描述二語學習過程中母語對二語學習產生影響的術語。母語遷移既體現在對二語輸入的理解過程中,又體現在二語輸出的產生過程中,尤其直觀地體現在學習者的寫作中。本文分別從語法、詞法、文化三個層面分析了大學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造成的各種影響,嘗試著提出了發(fā)揮母語的正遷移作用的方法。
關鍵詞 母語 負遷移 大學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英語寫作,作為英語學習中的一項重要的技能,能客觀的反映出學生的思維、組織和表達能力。英語寫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生們不能夠很好的運用他們所掌握的豐富的詞匯和英語語法寫出一篇不錯甚至地道的英語作文來。由于母語的強烈干擾,中國學生往往用漢語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并且常常用漢語的思維來表達思想。
“遷移”屬于心理學范疇,是指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已有的知識或技能對新知識或新技能的獲得所產生影響的現象。語言遷移有兩種:正遷移和負遷移。當母語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語相類似或完全一致時,往往出現正遷移;而當母語與目的語的某些特點不同時,學習者在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借助于母語的一些規(guī)則就會產生負遷移現象。母語的負遷移可以表明各種錯誤和不恰當的用法,本文就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負遷移現象:
1語法的負遷移
漢語屬于孤立型語言,而英語屬于綜合型語言。漢語沒有“格、時態(tài)、語氣、級”的語法范疇,而英語單詞本身既可以體現詞義又可以體現語法;英語中形容詞和副詞有級的變化。
1.1措辭的負遷移
在中國,人們習慣用兩個連詞來連接兩個從句,如“不但…而且”,“ 因為…所以”等等來顯示兩個從句之間的關聯(lián)。然而,在英語中,這些連詞只能單獨的使用,也就是說一個連詞就可以充分的表達兩個從句之間的關聯(lián)。所以,我國學生受漢語的這一影響,常常將其遷移到英語寫作中,須不知英語中的這類關聯(lián)詞往往只用其一即可。比如:
The sports meeting was cancelled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因為大雨,所以運動會取消了。)
另外,在使用動詞時,不能很好的區(qū)分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漢語中的及物動詞可能在英語中就是一個不及物動詞。
1.2句法的負遷移
在一些復雜的中文句子中往往包含著否定的意思,否定詞往往出現在動詞的前面盡管動詞是在從句中的。而對英語而言,否定詞往往出現在主句當中。學生們往往按照漢語的規(guī)則,所以經常犯一些句法錯誤。比如:
(1)I think that his idea is not correct.
(2)I don't think that his idea is correct.我覺得他的觀點不正確。
第(1)句是按照漢語否定句的思維模式而寫出來的英語句子,而真正對應的地道的英語句子應該是第(2)句。
2詞法的負遷移
2.1不同語言中詞匯涵義的疏忽
在漢語和英語中,一個詞可能在字面上有一樣的意思,但是有時候,它不可能直接翻譯,因為不同的涵義。
2.2不同語言中不同詞匯的關聯(lián)的疏忽
人們常常把某些特質和某一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特質經常引起一些固定的反映和感情,這些在不同的國家往往也是不一樣的。比如lover(愛人)在漢語中指的就是配偶,而在英語中確是“情人”的意思。
2.3詞匯收集的錯誤
據我們所知,收集指的是一種將詞和詞有規(guī)律的使用在一起的方法。在英語中,特定的詞匯可以相當容易的和另一個特定的詞匯收集在一起,但不可以毫無規(guī)律。如果讓中國學生將一些漢語短語翻譯成英語,他們就會因為不熟悉這些規(guī)則而犯這些錯誤。
3文化的負遷移
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連的。語言和文化有著一種辯證的關系。一方面,每一種語言都是文化的一個部分。作為文化的一個部分,人們生活方式的不同會影響到不同國家的語言。所以中國學生必須學習如何使用一些地道的表達方法和嘗試著了解一些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從而他們可以很好的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4發(fā)揮母語的正遷移作用
4.1通過母語和外語對比總結規(guī)律
語言間的差異會影響外語學習的速度。同一語系的語言學起來非常容易,這是因為學習者通過母語的詞匯、語法和句子結構可理解大量的語言材料。掌握其中的任何一種語言對學習其它語言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漢語與英語屬不同語系,但在語法結構、修辭的使用、語調方面還是有相同的部分。教師應仔細分析,潛心研究,并貫徹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同時,在學生易出現遷移錯誤的地方,應告訴學生母語與外語同在何處,異在何處,并把典型的錯誤類型告訴學生,讓學生有一種防范意識。
4.2適當利用母語講解抽象的語法概念和詞義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講解抽象的語法概念或詞義時,適當利用母語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英語教師在講解“過去完成時”時,若單純用英語下定義舉例,學生很難理解。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母語,把過去完成時簡單地解釋為“過去的過去”。另外,教師在講解抽象單詞詞義,如sympathy一詞,若說“同情”,小學生都懂;但是,若說sensitivity to and pity for others' suffering,不但費事,而且可能越說越糊涂。
總之,適當運用母語于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還可以作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策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簡介:錢麗(1980.04-)女,漢族,江蘇南通人,大學本科,江蘇商貿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 Ringbom,H.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 uage learning[M].Clevedon, Av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7.
[2] 許余龍.對比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