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略論西夏佛教管理的特色
        ——以《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為例

        2018-09-17 01:09:02□文
        西夏研究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天盛律令功德

        □文 健

        西夏先后與宋、遼、金對峙,國祚近兩個世紀。西夏佛教發(fā)展既受周邊政權(quán)佛教的影響,也具有自身的特點,是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隨著佛教中國化的推進,不僅作為維系佛教綱常的戒律為了適應(yīng)中國傳統(tǒng)社會文化的發(fā)展進行了相應(yīng)的改變,確立了律典—律疏的體系,而且佛教的管理機構(gòu)和僧人也被納入世俗法律的管理體系之中。從南北朝開始中國僧人不僅受佛教戒律的約束,還要受世俗法律的管理。在齊、梁法律的基礎(chǔ)上,《唐律疏議》、《宋刑統(tǒng)》和西夏文《天盛改舊新定律令》(以下簡稱《天盛律令》)等涉及佛教和僧人監(jiān)督管理的條款充分體現(xiàn)佛教管理中的中原文化特色。學(xué)界對《天盛律令》多有涉及,但涉及佛教的較少①,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以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法典《天盛律令》為基礎(chǔ),從僧官任命、試經(jīng)度僧、寺籍管理和賜衣制度等方面探討西夏佛教管理中的中原文化特色。

        一、僧官由統(tǒng)治者任命

        《天盛律令》成書于西夏仁孝皇帝天盛年間(1149—1169),是在唐宋法律的基礎(chǔ)上,并結(jié)合黨項族的傳統(tǒng)習(xí)俗特點制定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少數(shù)民族文字——西夏文刊印的法典,全書共20卷,只有律令條文而無案例。西夏是以黨項族為主體建立多民族聯(lián)合政權(quán),境內(nèi)佛教非常興盛。統(tǒng)治者雖然崇信佛教,但也加強對佛教的管理。由于歷史原因,西夏文獻大量湮沒和闕失,使得我們很難得窺西夏佛教和西夏僧人管理的全貌?!短焓⒙闪睢返目紴檠芯课飨姆鸾坦芾碇械闹性幕峁┝藰O為寶貴而豐富的材料。

        功德司屬于中央級的佛教管理機構(gòu),管理全國佛教事務(wù),始設(shè)于西夏秉常皇帝時期。功德司分為僧人功德司、出家功德司、在家功德司?!短焓⒙闪睢肪硎八拘蛐形拈T”規(guī)定了西夏有司分為上等司、次等司、中等司、下等司、末等司五等,其中,上等司包括中書、樞密;次等司包括殿前司、御史、中興府、三司、僧人功德司、出家功德司、大都督府、皇城司、宣徽、內(nèi)宿司、道士功德司、合門司、御庖廚司、匭匣司、西涼府、府夷州、中府州……功德司分為出家和在家功德司,由國師負責,負責對出家、在家僧尼的管理。

        國師是由統(tǒng)治者任命的僧官,《天盛律令》卷十“司序行文門”對功德司僧官的設(shè)置作了規(guī)定:“二種功德司六國師、二合管:在家功德司四副、六判、六承旨。出家功德司:變道提點六,承旨六?!盵1]367-368功德司是朝廷設(shè)置管理佛教事務(wù)的最高機構(gòu),除國師外,還有合管、功德司副、功德司判和承旨、都案、案頭等具體負責僧務(wù)。這些中央級僧官都是由最高統(tǒng)治者任命的,充分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對于僧人管理機構(gòu)的掌控。

        西夏有國師地位雖高,但他們掌控的功德司無權(quán)管理的事務(wù)皆由中書負責管理?!短焓⒙闪睢肪硎笆殞捪拮兏骈T”規(guī)定:“國師、法師、禪師、功德司大人、 副判、承旨、道士功德司大人、承旨等司中有職管事限度者一日起至十日,寺檢校、僧監(jiān)、眾主二十日期間當報所屬功德司,使定寬限度,二十日以上則當告變。國師、法師、禪師等司內(nèi)不管者,徑直當報中書,依所報次第限之?!盵1]352西夏設(shè)立功德司負責全國佛教事務(wù),同時兼令中書、殿前司和監(jiān)軍司等參與佛教不同事務(wù)的管理。功德司中國師的權(quán)限遠遠不如中書。

        除了中央級僧官任命以外,西夏僧官中存在差遣之職。宋初,在官制上采取了官稱和實際職權(quán)相分離的辦法,使職差遣在宋代已形成一種制度,官員有正官和差遣等頭銜。差遣是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wù),又稱“職事官”。差遣的使職名稱中多帶有判、知、權(quán)、直、試、管勾、提舉、提點、鑒書、監(jiān)等字詞。西夏借鑒了宋代“職事官”的制度,僧官中多有帶“判、知、管勾、勾當、提舉、提點”等。這種差遣僧職或由僧人充任,或由世俗官員擔當,或由無官之人充任。派遣差遣僧職的權(quán)力在朝廷,朝廷根據(jù)需要和官員能力進行差遣。

        西夏寺院的差遣官員權(quán)限很大,涉及寺塔修建、寺院經(jīng)濟、佛事活動、僧人剃度、籍帳管理、戒律執(zhí)行和佛經(jīng)翻譯刊印等方面。有些差遣使職隨著差遣事項的結(jié)束而結(jié)束,是一種臨時差遣官職,如負責塔寺的營建和修葺、佛經(jīng)的翻譯和刊印等;也有一些差遣官職是長久性的。官府任命差遣官反映出西夏政權(quán)對佛教寺院和僧人活動的監(jiān)督控制,是西夏佛教管理過程中中國化的表現(xiàn)。

        二、度僧納入世俗法律

        中國僧人在遵守佛教律典約束的同時,還受到世俗法律和官僚機構(gòu)的約束和管理,也就是世俗政權(quán)通過法律和敕令等加強對于僧眾和僧團的管理。西夏僧人也是如此,他們既要遵守佛教戒律和寺院清規(guī),又要受世俗法律的約束管理,若觸犯法律還要依世俗法律定罪。

        (一)中書參與試經(jīng)度僧的管理

        西夏實行試經(jīng)度僧制度,以防止私度現(xiàn)象并保證僧人的質(zhì)量。試經(jīng)制度始于唐代,它既可考查剃度者真實的佛學(xué)水平,控制僧人數(shù)量,招納有真才實學(xué)、虔心向佛的人為僧,也有利于保證剃度僧人的質(zhì)量,推動佛教事業(yè)的發(fā)展。

        西夏試經(jīng)度僧過程由僧官和世俗官員共同參加,只有試經(jīng)合格者才能度為出家僧和在家僧。度為僧人要造冊,依次上報功德司和中書備案管理。

        《天盛律令》卷十一“為僧道修寺廟門”規(guī)定了剃度出家僧和在家僧的條件,度為在家僧的條件是:“僧人、道士所屬行童中,能誦《蓮花經(jīng)》、《仁王護國》等二部及種種敬禮法,梵音清和,則所屬寺僧監(jiān)、寺檢校等當轉(zhuǎn),當告功德司,依次當告中書,當問本人及所屬寺僧監(jiān)、副判、寺檢校、行童首領(lǐng)、知信等,令尋擔保只關(guān)者。推尋于冊,實是行童根,則量其行,前各業(yè)曉,則當奏而為住家僧人。此外,居士及余類種種,雖知其有前述業(yè)行,亦不許為僧人?!盵1]402-403度為出家僧的條件是:“番、漢、羌行童中有能曉頌經(jīng)全部,則量其業(yè)行者,中書大人、承旨中當遣一二□,令如下頌經(jīng)十一種,使依法誦之。量其行業(yè),能誦之無障礙,則可奏為出家僧人?!盵1]404

        西夏存在一套完整的剃度程序,盡管出家僧、在家僧試經(jīng)內(nèi)容不同,但都要經(jīng)過身份確認和受戒程序儀式。要求剃度的行童必須有寺籍,經(jīng)所屬寺院僧官的推舉,有擔保人擔保。試經(jīng)合格后還須按程序依次奏報功德司、中書,將剃度僧尼名籍編冊后呈送官府,由中書省頒發(fā)度牒,西夏僧人剃度由僧俗權(quán)力機構(gòu)相互監(jiān)督執(zhí)行,世俗機構(gòu)參與僧籍的管理。

        (二)世俗法律對私度的懲罰

        魏晉時,對出家為僧尼者并沒有什么限制,可以自由出家。隨著出家僧人數(shù)量增多,編戶減少,影響到了朝廷財政收入和兵役徭役。從南朝劉宋元嘉、大明時期(424—464)及北魏正平至延興年間(451—476)開始,已普遍采取了僧尼公度、禁止私度的政策。唐宋時朝廷對僧籍管理空前強化,不僅實行了嚴密的僧尼籍帳制度,且建立了完善的度牒、戒牒等管理辦法[2]15,80。西夏也承襲了唐宋的度牒、籍帳等制度,嚴禁私度僧人,對違律者予以嚴懲重罰。

        為了杜絕私度現(xiàn)象存在,西夏還把保人制度納入到西夏僧人的管理體系之中。《天盛律令》條款多次提到“擔保者”,剃度僧尼需要擔保,施舍常住也要擔保。《天盛律令》對于保人的職責有如下規(guī)定[1]406-407,404:

        種種善時剃度使為僧人時,僧人行童、室下常住二種行童等,以及道士行童等中可使為僧人,此外種種諸類中,不許使為僧人。若違律時,使為僧人者及為僧人者等之造意當絞殺,從犯徒十二年。若為僧人者未及丁,則罪勿治,使為僧人者依法判斷,為僧人處之師傅與造意罪相同。擔保者知覺則當比從犯減一等。其中受賄者與枉法貪贓罪比較,從重者判斷。

        諸寡婦、未嫁女等有誠心為佛法,異議無有而為僧人者,當令尋只關(guān)擔保者。依所欲住家或出家為僧人。自中等司承旨、中書、樞密、都案以上人之母親、妻子等衣緋,此外以下者當衣黃。

        ……

        諸人修造寺廟,舍常住物者,數(shù)當足,而為贊慶。不許不聚集常住物,欺騙官方。倘若違律,報者、舍者,局分人等有所欺瞞,依貪贓不枉法罪之從犯判斷,擔保者當再比之減一等,常住數(shù)當置足。

        擔保剃度是為了防止私度,強化對剃度僧人的監(jiān)控力度。擔保常住則是為了保證寺院的經(jīng)濟利益,體現(xiàn)了政府對佛教的支持。為使擔保更加可靠有效,擔保者多由本寺有威信的高僧大德等充當,擔保人要承擔一定的風(fēng)險,若有違律情況發(fā)生,擔保人也會受到牽連,受國法制裁。

        西夏對違反法律私度行為,進行了較為嚴厲的處罰?!短焓⒙闪睢芬?guī)定[1]407-410:

        僧人、道士之實才以外諸人,不許私自為僧人、道士。倘若違律為僧人、道士貌,則年十五以下罪勿治,不許舉報,自十五以上諸人當報。所報罪狀依以下所定判斷。

        諸人及丁以上為偽僧人、道士時,及丁擢偽才者,上諭□□□□奏,行上諭后判斷無才,于冊上銷除,當絞殺。又冊上不銷除,亦未擢偽才,僅僅為偽僧人、道士貌者,徒六年。已判斷后再為不止,則當以新罪判斷。同抄內(nèi)首領(lǐng)等知覺不報者,當比犯罪者減二等。其中親父母者,因允許父子互相隱罪□□判斷,與各節(jié)親減罪次第相同。舉賞當依雜罪舉賞法得,由犯罪者承擔給予,無能力則當由官賜。

        使軍為偽僧人、道士亦承罪,承擔舉賞法與前諸人為偽僧人相同。其中死罪以外,獲勞役時,依別置所示罪實行。

        僧監(jiān)、副、判、眾主等,知覺本寺所屬人為偽僧人、道士,因不告,不禁止,則當比犯罪者判斷減二等。

        大小臣僚于京師、邊中任職、軍首領(lǐng)于本軍檢校未至,變換小首領(lǐng)、舍監(jiān)、權(quán)檢校等知覺為偽僧人、道士,不禁止,及不報官方等時,依前述僧監(jiān)等法判斷。

        為偽僧人、道士者,現(xiàn)在僧監(jiān)、副、判、眾主及所在首領(lǐng)及臣僚、在軍小首領(lǐng)、舍監(jiān)等知覺,罪分明以外,未聞,亦因是管事者,未好好禁止,有官罰馬一,庶人十三杖。

        ……

        寺中為尼僧,僧監(jiān)、副、判、寺主等知聞不報時,應(yīng)獲徒四年罪則徒六個月,應(yīng)獲徒二年罪則徒三個月。有主、頭監(jiān)等知聞不報,亦依僧監(jiān)等法判斷。

        ……

        諸人欲為偽僧人,執(zhí)剃度者知其非僧人而為之落發(fā)時,當比有罪人減三等判斷。未知,則因未仔細尋問,有官罰錢五緡,庶人十杖。

        西夏為了保證稅收、徭役、兵役,嚴禁成丁私度為偽僧人,法律采取重罰和獎賞相結(jié)合的辦法嚴厲打擊私度,嚴格控制僧人數(shù)量,對各類違律行為進行嚴懲。限制私度僧尼和控制僧尼數(shù)量的另一辦法是對亡故僧尼或還俗僧尼的度牒、紫衣師號等實行拘收,不允許世襲?!短焓⒙闪睢肪硎弧盀樯佬匏聫R門”規(guī)定[1]410:

        諸僧人、道士本人已亡,有出家牒,彼之父、伯叔、子、兄弟、孫諸親戚同姓名等涂改字跡,變?yōu)樗顺黾译憾鵀樯?、道士者,依為偽僧人、道士法判斷?/p>

        國境內(nèi)僧人、道士中雖有官,兒子、兄弟曰求襲出家牒等時,不許取狀使襲之。若違律時,報取狀者等一律有官罰馬一,庶人十三杖。

        西夏女性出家雖相對簡單,但也絕不允許無牒而為女尼的行為?!短焓⒙闪睢芬?guī)定:“諸婦人不許無牒而為尼僧。若違律時,有主、為他人奴仆則徒四年,無主而無障礙則徒二年。舉賞二十緡錢,由犯罪者承擔。已判斷后仍為不止者,當以新罪判斷。”[1]409

        西夏為了限制私度,不僅對違規(guī)私度者采取重罰,對于舉報者給以獎賞,而且還嚴格限制度牒的發(fā)放,對亡僧度牒或還俗者交出的度牒都采取收回注銷,僧官度牒也不允許世襲,西夏對僧尼的管理是相當嚴格的,把僧人的管理納入世俗法律范疇之中。

        三、寺籍納入世俗法律

        試經(jīng)合格成為出家僧和在家僧,由政府造冊頒給度牒。度牒是官府頒發(fā)給出家僧尼的身份證明,還是統(tǒng)治者控制編戶民流向寺院的手段之一。西夏僧人有寺籍,居士、行童也不能隨意居住,并接受寺院的管理。

        (一)世俗法律對寺籍的管理

        為便于寺院和朝廷對僧眾進行有效管理,西夏僧人有度牒、寺籍,屬于某一寺院的僧人?!短焓⒙闪睢肪硎弧盀樯佬匏聫R門”規(guī)定:“僧人,道士有出家牒而寺冊上無名,不許其胡亂住。自為僧人、道士之日百日期間當告局分處,于本處所屬寺冊上注冊。若違律不注冊時,徒一年,舉賞依舉雜罪賞法當?shù)?。已判斷后仍不注冊,則當免為僧人,而入于行童中?!盵1]409

        僧尼有寺籍,不同寺院的僧人未經(jīng)批準不允許隨便轉(zhuǎn)換寺院,對違律行為要嚴厲制裁。僧尼如此,寺內(nèi)的其他人員亦如此:“諸寺僧人所屬居士、行童等,除同寺外,不許下面相投予狀轉(zhuǎn)寺。若違律轉(zhuǎn)寺時,依任輕職自相互轉(zhuǎn)院法,徒十二年?!盵1]409“僧人道士之居士、行童,若冊上無名,或冊上有名而落之,不許為免攤派雜事,還為變道之學(xué)子。若違律冊上注銷,及不注冊而為偽僧人,轉(zhuǎn)寺院時,與前時現(xiàn)已死未及注銷、及不注冊為僧人、同類自相為轉(zhuǎn)院等之罪情相同。若已來處冊上實有,未為偽僧人,則導(dǎo)處勿坐變道罪?!盵1]408

        這種雙重籍冊管理體現(xiàn)了西夏政府對僧人管理的完善。僧人轉(zhuǎn)寺須經(jīng)國家或寺院允許,如果某寺僧官出現(xiàn)空缺,本寺僧眾可共議推舉,若本寺無可用之人,可遣他寺堪用之人擔任?!短焓⒙闪睢肪硎弧盀樯佬匏聫R門”條款中卻有施舍常住而度僧之規(guī)定:“諸人修造寺廟為贊慶,爾后年日已過,毀圮重修及另修時,當依贊慶法為之,不許尋求僧人。又新修寺廟□為贊慶,舍常住時,勿求度住寺內(nèi)新僧人,可自舊寺內(nèi)所住僧人分出若干。若無所分,則寺侍奉常住鎮(zhèn)守者實量寺廟之應(yīng)需常住,舍一千緡者當?shù)枚?,衣緋一人。舍二千緡當?shù)萌耍戮p一人。自三千緡以上者一律當?shù)梦迳?,衣緋二人。不許別舊寺內(nèi)行童為僧人,及新寺中所管諸人賣為僧人?!盵1]403-404

        西夏為慶贊而新建寺廟,原則上不許求度僧人,即使為寺院施舍常住也一般不允許求度新僧人,應(yīng)從舊有寺院中分出部分僧人充實。

        (二)監(jiān)軍司參與外籍僧人的管理

        西夏統(tǒng)治者尊崇佛教,經(jīng)常有些他國僧人前來投奔,西夏對投奔來的僧人也實行嚴格管理:“他國僧人及俗人等投奔來,百日期間當納監(jiān)軍司,本司人當明曉其實姓名、年齡及其中僧人所曉佛法、法名、師主為誰,依次來狀于管事處,應(yīng)注冊當注冊,應(yīng)予牒當予牒?!盵1]408-409

        西夏對投奔來的僧人要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上報監(jiān)軍司,審查投奔而來的僧人身份,符合條件的才發(fā)給度牒,也要納冊,歸于某個寺院管理。

        (三)殿前司對居士的管理

        西夏的居士要由殿前司負責管理?!短焓⒙闪睢分羞€規(guī)定:“僧人、道士、居士、行童及常住物、農(nóng)主等納冊時,佛僧常住物及僧人、道士等冊,依前法當納于中書。居士、童子、農(nóng)主等冊當納于殿前司,并當為磨勘?!盵1]408

        西夏僧人需入冊,就連居士、童子也需納冊,分別歸屬不同部門管理。僧人歸中書管理,而居士、童子和農(nóng)主則由殿前司負責。農(nóng)主屬西夏寺院較為特殊的人員,類似吐蕃統(tǒng)治河西時寺院所設(shè)寺卿。農(nóng)主由信仰佛教的世俗人擔任,負責寺院依附人口或寺院土地承租戶的管理,以保證寺院的經(jīng)濟利益,同時農(nóng)主對私度僧人等違法行為有監(jiān)督義務(wù),以保障為統(tǒng)治者服役的編戶人口。

        四、賜衣納入世俗法律

        唐代世俗官制中有“賜紫、賜緋”的規(guī)定,唐貞觀時三品以上官員服紫、五品以上服緋、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以官服的顏色區(qū)分官位的高低。宋承唐制,宋初規(guī)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神宗官制改革后,官服又改為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緋[3]126,143。僧道賜紫、賜緋制源于中原的官服制度。據(jù)宋人贊寧考,賜僧紫衣始于唐武則天時期,僧人法朗等九人“重譯《大云經(jīng)》,陳符命,言則天為彌勒下生”,這些僧人為武則天做女皇大造輿論,故得賜紫衣。另據(jù)高承考證,賜道徒紫衣始見于唐代宗時期,李泌立大功后乞解官為道士,乃賜之紫衣。到五代時,紫衣、師號頒賜已趨于制度化。宋代沿承前代頒賜釋道徒紫衣、師號之法,使之更加制度化,且紫衣、師號為宋代釋道社會高低的重要標志[4]。唐宋時期僧道以賜紫、緋為貴,與官制中衣紫、緋是一致的。

        西夏官制中規(guī)定:文資則幞頭、靴笏、紫衣、緋衣;武職則冠金貼起云鏤冠、銀貼間金鏤冠,黑漆冠,衣紫旋瀾,金涂銀束帶,垂蹀躞,佩解結(jié)錐……[5]13993西夏文官的官服多因襲唐宋,以紫、緋為貴,而武職官服卻注重民族特色,這與《宋史·夏國傳》所載“西夏設(shè)官之法,多與宋同”的記載一致。

        西夏在繼承中原的賜紫、賜緋的同時,并有所發(fā)展,增加了賜黑、賜黃,故西夏僧人有賜黃、黑、緋、紫之制。西夏僧人的賜紫、賜緋之制也應(yīng)當與世俗官制中的衣紫、衣緋制度相一致。

        在西夏石窟、碑文題記和佛經(jīng)題記中只見到賜紫、賜緋的記載,而未見到賜黑、黃的其他例證。關(guān)于賜紫者的記載出現(xiàn)在榆林窟第15窟門頂右邊和第16窟窟口北壁,有“阿育王寺釋門賜紫僧惠聰姓張住持窟記”[6]5。賜紫僧的記載雖然不多,但足以證明在西夏有賜紫僧的記載。西夏賜緋僧的記載很多,如《涼州碑》碑文中有:“感通塔下羌漢二眾提舉賜緋僧臣王那征遇,修塔小頭監(jiān)崇圣寺下僧監(jiān)賜緋臣令介成龐,匠人小頭監(jiān)感通塔下漢眾僧監(jiān)賜緋僧酒智清,修塔匠人小頭監(jiān)感通塔漢眾僧副賜緋白智宣……”[6]113

        克恰諾夫在《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經(jīng)文獻敘錄》中共提到六處五位賜緋僧人,他們是經(jīng)文的檢校者、譯者或抄寫者。如《慈悲道場罪懺法》(第316號,西夏特藏281號,館冊4536號)經(jīng)文檢校者智海,《慈悲道場罪懺法》(第311號,西夏特藏281號,館冊7714、2267號)抄經(jīng)者裴慧凈,《閻魔成佛受記經(jīng)》(第349號,西夏特藏第405號,館冊第819號)番本譯者、座主、賜緋沙門法海傳譯并校,《十王經(jīng)》(第346號,西夏特藏362號,館冊4976號)番本譯者、座主、賜緋沙門法海,《維摩詰所說經(jīng)》(第162號,西夏特藏171號,館冊2311號)中提到抄經(jīng)者第訛平玉,《維摩詰所說經(jīng)》(第161號,西夏特藏171號,館冊119號)提到刻寫者賜緋僧斡訛平,等等。[7]

        西夏除了賜緋、賜紫外,《天盛律令》卷二“罪情與官品當門”還有賜黑、黃的記載:“諸有官人及其人之子、兄弟,另僧人、道士中賜穿黃、黑、緋、紫等人犯罪時,除十惡及雜罪中不論官者以外,犯各種雜罪時與官品當,并按應(yīng)減數(shù)減罪,其法按以下所定實行,勿施一種黥刑?!盵1]138-139

        西夏仍以賜紫者級別最高,其次才是賜緋、賜黑、賜黃②,具有賜黃、黑、緋、紫的僧人享有一定的特權(quán),可減罪,可以官品抵罪,可不黥面?!短焓⒙闪睢肪矶?“罪情與官品當門”規(guī)定:“僧人、道士中賜黃、黑、緋、紫者犯罪時,比庶人罪當減一等。除此以外,獲徒一年罪時,賜緋、紫當革職,取消緋,紫,其中□依法按有位高低,律令、官品,革不革職以外,若為重罪已減輕,若革職位等后,賜黃、黑徒五年,賜緋、紫及與賜緋紫職位相等徒六年者,當除僧人、道士,所遺勞役有官與官品當,無官,則依法服勞役。日畢后,入原屬廟中為行童。”[1]145-146

        西夏女尼剃度出家要比男性容易很多,一些有權(quán)勢的婦女出家還享受賜衣待遇?!短焓⒙闪睢贰盀樯佬匏聫R門”規(guī)定:“諸寡婦、未嫁女等有誠心為佛法,異議無有而為僧人者,當令尋只關(guān)擔保者。依所欲住家或出家為僧人。自中等司承旨、中書、樞密、都案以上人之母親、妻子等衣緋,此外以下者當衣黃?!盵1]406-407男女僧眾賜衣也被視為權(quán)貴僧人的待遇。

        西夏統(tǒng)治者雖然仿照唐宋世俗官員的賜衣制度而建立了僧人的賜衣制度,西夏僧人有黃、黑、緋、紫等不同顏色賜衣,并享受一定的特權(quán),但是統(tǒng)治者還是力圖用法律來維護和鞏固皇權(quán),規(guī)定了僧人和寺院一些敕禁。《天盛律令》“敕禁門”規(guī)定[1]282-283:

        節(jié)親主、諸大小官員、僧人、道士等一律敕禁男女穿戴鳥足黃(石黃)、鳥足赤(石紅)、杏黃、繡花、飾金、有日月,及原已紡織中有一色花身,有日月,及雜色等上有一團身龍,官民女人冠子上插以真金之鳳凰龍樣一齊使用。倘若違律時,徒二年,舉告賞當給十緡現(xiàn)錢,其中當允許女人穿紅、黃各種衣服。又和尚中住家者及服法依另穿法:袈裟、裙等當是黃色。出家者袈裟等當為黃色,大小不是一種黃,當按另外顏色穿。若違律穿純黃衣時,依律實行。前述衣服、髻冠等諸人所有應(yīng)毀當毀,欲賣,當于應(yīng)賣何處自愿去賣。

        ……

        諸大小官員、僧人、道士諸人等敕禁:不允有金刀、金劍、金槍,以金騎鞍全蓋全□,并以真玉為騎鞍。其中節(jié)親、宰相及經(jīng)略、內(nèi)宮騎馬、駙馬,及往邊地為軍將等人允許鑲金,停止為軍將則不允再持用。若違律時徒一年,舉告賞給十緡錢。

        ……

        佛殿、星宮、神廟、內(nèi)宮等以外,官民屋舍上除□花外,不允裝飾大朱,大青,大綠。舊有亦當毀掉。若違律,新裝飾,不毀舊有時,當罰五緡錢,給舉告者,將所飾做毀掉。

        《天盛律令》從建筑、服飾和用品等規(guī)定了皇族所享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至高無上權(quán)利。西夏統(tǒng)治者雖給佛教以極高的地位,但宗教的特權(quán)再大也不可超越皇權(quán)。

        綜上所述,本文從僧官任命、試經(jīng)度僧、寺籍管理和賜衣制度等方面探討西夏佛教管理中的中原文化特色。西夏僧人既要遵守佛教戒律和寺院的清規(guī),又要受世俗法律的約束管理,僧人犯法按世俗法律處置。西夏朝廷設(shè)立功德司負責全國佛教事務(wù),任命國師掌管功德司,同時令中書、殿前司和監(jiān)軍司等參與僧人試經(jīng)度僧、僧籍等管理。為了限制私度,西夏還引入保人制度,對違規(guī)私度者采取重罰,對舉報者給以獎賞,嚴格限制度牒的發(fā)放,對亡僧度牒或還俗者交出的度牒都采取收回注銷,僧官度牒也不允許世襲。西夏統(tǒng)治者規(guī)定了僧人的賜衣制度,僧人可享受一定的特權(quán),但僧人的地位再高也不可超越皇權(quán)。

        注釋:

        ①有關(guān)《天盛律令》的研究文章很多,但是涉及佛教的有韓小忙:《〈天盛改舊新定律令〉中所反映的西夏佛教》,《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4期。崔紅芬:《〈天盛律令〉與西夏佛教》,《宗教學(xué)研究》2005年第2期。 本論文是本人閱讀資料撰寫,選題得到崔紅芬教授的悉心指導(dǎo)和反復(fù)修改而成。

        ②韓小忙的《〈天盛改舊新定律令〉中所反映的西夏佛教》(《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4期)認為:賜黃者級別最高,賜紫者最低,凡被賜衣者,皆有官品和職位的觀點。

        猜你喜歡
        天盛律令功德
        互動平臺
        禮法之治與泰始律令
        法律史評論(2019年2期)2019-05-21 01:01:24
        俄藏Инв.No.6239號《天盛律令》殘片考補
        西夏學(xué)(2018年2期)2018-05-15 11:26:08
        兩件《天盛律令》未刊殘頁考釋
        西夏學(xué)(2018年2期)2018-05-15 11:26:00
        兩則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殘片考釋
        西夏學(xué)(2018年1期)2018-04-29 09:08:52
        再論《天盛律令》的修纂
        西夏學(xué)(2016年2期)2016-10-26 02:21:24
        “立塔寫經(jīng)”與“內(nèi)外之際”:唐代婦女的佛教功德活動
        居延新簡所見的一條律令目錄
        功德
        小說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 08:47:38
        最偉大的慈悲
        椰城(2011年5期)2011-08-15 00:46:19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水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美腿丝袜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y w| 国产一品二品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试看| 91精品91| 国产成人av三级三级三级在线 |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一区二区在线亚洲av蜜桃| 东京热加勒比国产精品|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特黄a三级三级三中国| 亚洲一区二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漂亮人妻在线| 午夜福利院电影|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九九| 女同同成片av免费观看|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精品在线播放|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看污| 青青草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裸体做爰视频高清|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电影| 污污污污污污污网站污|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区| 无码人妻黑人中文字幕|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 国产杨幂AV在线播放| 女同同志熟女人妻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