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友人凝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女子,蕙質蘭心,總能將平淡的生活裝點得詩意盎然。即便在萬物蕭條的寒冬,身在南方?jīng)]有暖氣的凝,依然常常在朋友圈展示生活的喜悅,九宮格照片全是繽紛多彩的鮮花,那是她在溫室里精心滋養(yǎng)的花朵。
彼時,南方正大雪紛飛,而我隔著迢迢千里的距離,看著朋友圈里凝的笑靨和花的倩影,分明感受到了四季如春的氣息。
驀地就想起莊子說過的話:“與人為善,與物為春。”原來,四季輪回只是自然的時序,并不能阻礙花開絢爛和心的飛舞,只要我們有一顆向善向美的心靈,同樣可以在白雪皚皚的冬季嗅聞暗香裊裊。
賈平凹先生在一篇散文里寫到他喜歡的一種生活,即是:“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曉起推窗如見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是仙人臨鏡梳發(fā);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門前未留小車轍印而憾,能明滅螢火,能觀風行。三月生絨花,數(shù)朵過墻頭?!?/p>
初讀此文,開篇讀到這段話,便覺意境空明,行文清麗,腦海中隨之浮現(xiàn)的便是一幅世外桃源般的雅致生活之畫,花草相間,仙氣冥冥,似是人間天堂,又如海市蜃樓,讓人浮想聯(lián)翩。恨不能穿越至那遠古年代,過一日把酒吟詩的愜意生活。
想不到賈平凹先生的心里竟也有這般細膩柔情,懂得經(jīng)營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假若住進這樣垂柳妖嬈、絨花灼灼的田園小院,春的暖意一定撲面而來。賈平凹先生觸目所及,不僅是花紅柳綠的美艷,更有從心底不由自主生發(fā)的靈感與才情。這對于一個作家的寫作,和心態(tài)的呵護保養(yǎng),無疑是最重要的外在熏陶。在這樣如沐春風的環(huán)境中,無論是寫作,還是生活,都能達到與自然和諧妥帖的狀態(tài)。
想一想,我們平日的生活,習慣了在四季變換中適應面對,去承受冬的枯寂嚴寒,去享受春的意蘊悠然,卻忘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是啊,世界萬物的流轉,與我們的慧眼和心態(tài)有關。你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用什么樣方式對待,萬物就會呈現(xiàn)什么樣的狀態(tài)。
遇到困境時,我們常常安慰自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憑著這句經(jīng)典雞湯,我們習慣了等待春光的照拂,讓它來拭去蔽日的陰霾,卻忘了眼下的寒冬,并不只有煎熬,它一定也有如春般的美好,藏匿在被你忽略的角落。
這一生,我們遇到的困境寒冬,不可估量,經(jīng)常也是來得猝不及防。凡人做不到處變不驚隨遇而安,常常陷入其中痛苦沉淪,過得暗無天日。我也曾是這樣,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流淚,回頭想想又何必。直到看到汪曾祺先生的書,被他那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人生態(tài)度影響,才開始慢慢轉變?yōu)槿颂幨缿B(tài)度,竟覺得日日有驚喜,處處春常在。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汪老的散文《沽源》。那時候,汪曾祺被發(fā)配到沽源縣城,去那里的馬鈴薯研究站畫馬鈴薯圖譜。在去沽源的路上,汪老受盡了路途奔波、車馬勞頓之苦,到了縣城,眼見一片荒涼蕭瑟的衰敗之景,本該觸景生情哀從中來,他卻對邊塞之境充滿了探尋的樂趣。在少風多雨的沽源城墻,他發(fā)現(xiàn)一簇燦然盛開的波斯菊,微風吹拂,珊珊可愛。汪老欣喜地流連了一會后自言自語:“謝謝你,波斯菊?!?/p>
多么可愛的汪老啊,在他眼里,沽源在凄涼之中自有一分顏色,一點生氣,嚴寒也不足畏懼了。
我喜歡這樣的心態(tài)和智慧,不是沒有挫折和失落,但那又怎樣,眼下依然有值得熱愛的美好,有觸動心靈的感懷啊!沉溺其中,忘卻凡塵,春常在心中!
(編輯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