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亭 宋奇霞
貞節(jié)是古代封建禮教對女性提出的婚前和婚后為丈夫守節(jié)的道德觀念,是一種對女性身心自由的畸形束縛?!叭浴弊鳛槭忻裎膶W的代表,表露出了人性解放的曙光,其中對社會貞節(jié)觀的突破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主要通過《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況太守斷死孩兒》分析“三言”中對婚后貞節(jié)觀的突破,并試圖指出其局限性。
一、“三言”創(chuàng)作背景下的明代正統(tǒng)貞節(jié)觀
貞節(jié)是封建倫理對女性的特殊要求,它包括婚前的守護貞操和婚后的為夫守節(jié)。中國古代對女性貞節(jié)的要求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至宋代,理學形成,改變了中國的學術(shù)思想和風俗制度,也使婦女的貞節(jié)觀念在崇古的基礎(chǔ)上愈演愈烈。明代統(tǒng)治者尤為重視女性的教化,他們組織編撰女教書籍、利用地方的信仰推廣其女德,并且借助宗族的力量強化了節(jié)、烈的意識,使得貞節(jié)觀念深入女性的心中。
《明史·列女傳》中記載了265位忠、孝、節(jié)、烈的婦女,這些沒有名字,只用“某某氏”代替名字的女性用她們的生命和青春換取了虛無的名節(jié),而在一座座為表彰女性“守節(jié)”而立的貞節(jié)牌坊之下,鎮(zhèn)壓的是一個個痛苦不堪的靈魂?;蔚呢懝?jié)觀嚴重束縛了女性的身心自由,更造成了一幕幕人性的悲劇。例如,《明史·列女傳一》載:“楊氏,桐城吳仲淇妻,仲淇卒,家貧,舅欲更嫁之。楊曰:‘即饑死,必與舅姑俱。舅不能奪?!边@一事例乃是典型的“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貞節(jié)觀。
二、從《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況太守斷死孩兒》看“三言”中貞節(jié)觀的突破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是《喻世明言》的開卷之作,以團圓性結(jié)局表露了對失貞婦女人性的承認和寬容,超越時代地折射出人性解放之光;《警世通言》第三十五卷《況太守斷死孩兒》以悲劇性結(jié)局揭示了女性守節(jié)的不合理性。
(一)失貞的催發(fā)劑——情欲本能
封建禮教對于失貞的女性嗤之以鼻,似乎這樣的女性本性淫靡,天生就是紅顏禍水,天生不知廉恥。對于失貞行為,其片面地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進行否定,沒有窺探到其背后的合理性,不能站在人性的角度上為其發(fā)聲。而《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況太守斷死孩兒》對王三巧兒、邵氏失貞的心路歷程做了詳盡細膩的刻畫,否定了失貞婦女皆淫靡的傳統(tǒng)觀念,窺探了王三巧兒和邵氏失貞背后的情欲本能,是對于婚后貞節(jié)觀的一大突破。
先看三巧兒的本性——從王公一開始“備妝奩,守孝禮”的推辭之說,可以大致推測女主人公王三巧兒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應(yīng)受過良好的禮法熏陶,其中定不乏對女德的教育,這樣的女子應(yīng)是相夫教子的賢惠典范?;楹?,兩人也是夫妻恩愛,“一對玉人,良工琢就,男歡女愛,比別個夫妻更勝十分”。若不是“坐吃山空”之后蔣興哥的“商人重利輕離別”,兩人或能恩愛到白頭也未可知。且看離別之時蔣興哥對三巧兒的吩咐:“娘子耐心度日。地方輕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門前窺瞰,招風攬火?!倍鎸φ煞虻姆愿溃蓛嚎芍^謹遵丈夫之言,數(shù)月之內(nèi),目不窺戶,足不下樓,連前街景象也不輕易去看。可見三巧兒本性貞潔,能按捺寂寞,對愛專一,本是安分守己之人。從薛婆口中“這小娘子足不下樓,甚是貞節(jié)”也可探一二。
再看三巧兒的出軌過程——三巧兒誤把其當作丈夫,兩人對視相望,三巧兒發(fā)現(xiàn)自己認錯后,忙忙把窗兒拽轉(zhuǎn),跑去后樓,只是羞得兩頰通紅,心頭突突地跳個不住,并沒有動邪念,兩人出軌行為的直接促進者是一眼便被勾去精魂的陳大郎,而催發(fā)者便是伶牙俐齒的薛婆。能言快語的薛婆讓三巧兒把自己當成至交,一步步動搖三巧兒對丈夫的堅貞。薛婆先是站在三巧兒的立場,責怪蔣興哥撇下娘子,曉不得他在外享樂,讓三巧兒從心里開始萌生對蔣興哥的懷疑,動搖她的堅定之心。但第一次提及時,三巧兒仍為自己的丈夫辯護,薛婆第二次責備蔣興哥久不歸家,竟比牛郎織女相見還多隔了半年,一口咬定他定是在外風花雪月,卻苦了家中娘子,對三巧表達了“深切”的同情,更是通過對丫鬟的勸酒,表達恩愛丈夫本應(yīng)寸步不離來挑撥夫妻關(guān)系。這一次三巧兒不再為丈夫辯護,低頭不語,可見對蔣興哥久不歸家確實灰了心。此外,這婆子或時裝醉詐風起來,說自家少年時偷漢的許多情事,去勾動三巧兒的春心。最后,薛婆敞開心扉,以自身打熬不過讓三巧兒正視自己的情欲,挑撥撩動她的欲心,最終催發(fā)了三巧兒內(nèi)心深處的情欲本能?!皹O摹人情世態(tài)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讓讀者在人性的角度看到其失貞的合情之處和必然性。
《況太守斷死孩兒》中對于邵氏心理變化的刻畫雖然不及三巧兒細膩,但同樣揭示了女性婚后失貞是情欲本能使然。丈夫死后,邵氏發(fā)誓不事二夫,可見她是有心做貞節(jié)婦女這一“上等人”的。可怎奈孤孀難守,邵氏苦守十年,最終被無賴買通家中小廝以裸體引誘,還是失身。“呷得三斗醋,做得孤孀婦?!蔽谋久鞔_提出了守貞的難度所在,可見作者已經(jīng)意識到了守貞滅人欲的一面,通過邵氏守貞不成窺探了女性婚后失貞的情欲本能。
(二)對失貞的態(tài)度——承認和寬容
明代有一種酷刑——鐵裙之刑,是一種對失貞女性缺乏人性的殘酷摧殘。鐵裙刑指的就是古人用鐵片依照女子穿的裙子制成,然后讓女犯人穿上,之后放到架子上用火烤,封建禮教對于失貞女性的嚴苛可見一斑。
“三言”以前的眾多作品對于失貞女性多采取唾棄的態(tài)度,如《水滸傳》中淫婦潘巧云的結(jié)局。石秀剝掉她的首飾和衣服,楊雄用裙帶把她綁在樹上,先是割掉舌頭讓她叫不得,然后一刀從心窩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臟,掛在松樹上,最后將婦人的七件事分開。潘巧云縱然有錯,但罪不至此,手段如此血腥殘忍,楊雄竟然不念一點夫妻之情。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對于失貞女性采取了寬容的態(tài)度。首先,承認了三巧兒守節(jié)的不易之處。三巧兒本性貞潔,謹遵丈夫的叮囑,足不下樓,但試想,新婚久別,平時的寂寞已是苦不堪言,更別說逢年過節(jié),觸景傷情,好生凄楚。即使這樣,三巧兒仍舊一心等待丈夫,還請賣卦先生算卦以求丈夫平安歸來。其次,蔣興哥知道妻子出軌后,能從自身找問題,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婦人:“當初夫妻何等恩愛,只為我貪著蠅頭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這場丑來,如今悔之何及!”再次,蔣興哥知道三巧兒要改嫁后并不阻攔,臨嫁之夜,還顧了人夫,將樓上十六個箱籠,原封不動,連匙鑰送到吳知縣船上,交割與三巧兒,當作陪嫁。有人夸他做人忠厚,也有人笑他癡呆,還有罵他沒志氣,在筆者看來,他對妻子情真意切,能夠?qū)捜萑蓛旱氖ж?。最后,二人破鏡重圓,團圓到老,這一美滿結(jié)局亦能看出作者對三巧兒的寬容。
《況太守斷死孩兒》中的邵氏最后以悲劇收尾,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她的同情。當初立誓不肯改嫁,做出這事沒了顏面,她悔不當初,欲要自縊,卻失手殺人。最后,邵氏不僅自己年華早逝,還搭上了無辜的孩子、粗蠢的得貴之命。此外,從開頭最后一種風流和審判單可以看出,作者認為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乃是支助,邵氏本不懷春,志比精金,心如堅石。卻是沒來由被旁人播弄,設(shè)圈設(shè)套,一時失了把柄,墮其術(shù)中,事后悔之無及。責怪男性,同情女性,這無疑是對女性失貞的寬容。
(三)對守節(jié)的看法——虛無性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作者借陳大郎死后,張七嫂勸平氏“衣食不周,到底難守,便多守得幾時,亦有何益?”來揭示守節(jié)的虛無性。而最后平氏的結(jié)局——嫁給了蔣興哥,并成為正房更是印證了張七嫂的觀點。蔣興哥不拘頭婚二婚,只要人才出眾,三巧兒被休后仍能嫁給縣主身處富貴,這些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守節(jié)的虛無性。
《況太守斷死孩兒》云:“孤孀不是好守的。替邵氏從長計較,到不如明明改個丈夫,雖做不得上等之人,還不失為中等,不到得后來出丑,正是: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wù)虛名?!蔽谋疽哉f理的方式,否定了守節(jié)的必然性。
三、從《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況太守斷死孩兒》看“三言”中貞節(jié)觀的局限性
與明代的經(jīng)濟發(fā)展、思想變革相同,“三言”中的女性貞節(jié)觀具有進步意義和突破之處,在作品中,貞節(jié)已不是女性婚姻生活的最高準則。作品提倡貞節(jié)與情愛的統(tǒng)一,主張以追求幸福來突破貞節(jié)的枷鎖。對于貞節(jié)觀念的受害者,有同情也有贊頌,卻缺少理性的批判和反思,貞節(jié)仍作為一種女性的人生價值和社會的倫理原則被尊崇?!叭浴钡呢懝?jié)觀念更大程度地停留在封建教化上,與人道主義的、男女平等的現(xiàn)代觀念仍有一定差距。
兩篇開頭的詩作,皆是勸人安分守己,莫為酒、色、財、氣四字,損卻精神,虧了行止。且不論《三言》迎合市場的商業(yè)目的,其創(chuàng)作是站在男性的角度,以因果報應(yīng)、勸誡男性切莫貪圖風流之事,而不是站在女性的角度,為打破女性的貞節(jié)觀發(fā)聲。
《況太守斷死孩兒》開頭把邵氏失貞歸于她一時失了把柄,被旁人設(shè)套,并沒有從人道主義上來看待女性的失貞。更令人費解的是,三巧兒已是吳縣主之妾,而吳縣主竟能被三巧兒和蔣興哥感動,將她拱手相讓,蔣興哥最后也不計三巧兒的失貞行為,破鏡重圓,這種對失貞的寬容有不把女性當人看的嫌疑,仍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礎(chǔ)之上。
四、結(jié)語
魯迅在《我之節(jié)烈觀》中曾說過“只有自己不顧別人的民情,又是女應(yīng)守節(jié)男子卻可多妻的社會,造出如此畸形道德,而且日陷精密苛酷,本也毫不足怪。但主張的是男子,上當?shù)氖桥印?,指出了封建貞?jié)觀的不合理性和欺騙性?!叭浴弊鳛槭忻裎膶W的代表,展露出了人性解放的曙光,其中對社會貞節(jié)觀的突破具有重大意義。作品提倡貞節(jié)與情愛的統(tǒng)一,主張以追求幸福突破貞節(jié)的枷鎖,但其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讓“三言”的貞節(jié)觀念更大程度地停留在封建教化上,與人道主義的、男女平等的現(xiàn)代觀念仍有一定差距。
(揚州大學)
作者簡介:楊亭(1996-),女,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