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靜
摘要:《雙燈》敘述了落魄弟子魏運旺與狐女遇合,半載綢繆的故事。沒落貴族潦倒至“就岳業(yè)沽”是解讀《雙燈》的關鍵,是促成魏運旺人格轉變的重要因素,是“雙燈”意象產生的源泉,也是魏運旺與狐女半載情緣的誘因。狐女在魏運旺最失意的時節(jié)倏忽而來,事成即去,如此恰到好處,與其歸結于姻緣自有定數,莫若說是魏運旺一廂情愿的自我催眠?!半p燈”既是照明物品,又是魏運旺客中寂寞苦悶難以排遣,暗夜中目光灼灼的雙眼對顏如玉、溫柔鄉(xiāng)望穿秋水的渴望。至于遇合是否實有其事,不過雙眸恍惚而已。
關鍵詞:蒲松齡;聊齋志異;雙燈;魏運旺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識碼:A
《聊齋志異》中除《嬰寧》《聶小倩》《畫皮》等耳熟能詳的大篇外,還有不少各具特色,尚待發(fā)掘的短篇。馮鎮(zhèn)巒曾評曰:“《聊齋》短篇,文字不似大篇出色,然其敘事簡凈,用筆明雅,譬諸游山者,才過一山,又問一山,當此之時,不無借徑于小橋曲岸,淺水平沙,然而前山未遠,魂魄方收,后山又來,耳目又費。雖不大為著意,然政不至遂敗人意。又況其一橋,一岸,一水,一沙,并非一望荒屯絕徼之比。晚涼新浴,豆花棚下,搖蕉尾,說曲折,興復不淺也?!?[1]485《雙燈》就是一篇短小精悍卻又韻味無窮的作品。全文共六百余字,敘述了一個生趣盎然的人狐故事,貫穿全書的“雙燈”意象又營造出一個亦幻亦真、惝恍迷離的意境。無論是標題、意境、情節(jié)、主旨都有其獨到之處,雖是短篇,可見匠心,仍有大手筆。
《雙燈》開頭,作者看似波瀾不驚地對魏運旺的人生經歷做了概述。氏族大家身份的他,本應過著鮮衣怒馬、姬妾環(huán)侍的生活,卻因家境式微,不得不中途輟學結束讀書生涯;到二十來歲家境難以維持,投靠岳父賣酒為生。魏運旺雖名“運旺”,卻未如其父母期望的一般運勢旺盛,反而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作者用短短一句話將運旺之名與運背之實,貴族子弟與賣酒小販的巨大反差展現出來,馮評所云“敘事簡凈,用筆明雅”實非過譽之詞。魏家從前如何生活,家境怎樣敗落,運旺何時成婚等細節(jié)讀者無從得知,但是家道中落對魏運旺身心的沖擊是必然的。如果不是潦倒不堪,很難想象一個貴族家庭會讓少年書生停止學業(yè);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更難想象一個血氣男兒會依附岳父賣酒為業(yè)。這就不難讓人聯(lián)想到沽酒當爐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二人最終獲得了富甲一方的岳父幫助,《聊齋志異》對這一經典進行了改造。魏運旺妻子不在身邊,同他沽酒當爐的是岳父本人,他白天要操持酒店營生,晚上只能蝸居酒樓之上,與他相伴的是寂寞、凄涼,其處境之尷尬又無可奈何自不待言。同是沽酒當爐,于文君相如是風流韻事,于運旺只有苦不堪言的回憶。
然而魏運旺內心深處對于陪伴、溫暖終究是有期許和渴望的吧?所以小說以“因緣”為由頭,為魏運旺安排了半載美好時光,有佳人作伴,綢繆狎昵,猜枚賭棋,還有衾被香軟,終結了他孤獨苦悶的獨居生活。作者的敘述重心卻不在此,而是花費大量筆墨著意突出了這天降之喜來臨時魏運旺糾結復雜的內心活動。某個傍晚,他如往常一般獨自睡臥在床上,寒冬的夜寂靜得可怕,這時候通往他房間的木梯傳來了拾級而上的足音,他的第一反應是“驚起,悚聽” [2]790-791,可以想見這個屋子無人造訪過,他平常只是胡亂打發(fā)時間度日,客中生活的寂寞無聊由此可見一斑。及至見到了不速之客的挑燈雙婢、年少書生、女郎,魏運旺禁不住“大愕怪”。這說明他對自己的處境是清楚的,來客明顯不屬于他的交游范圍,轉念就明白,能不請自來的客人只能是狐貍了。盡管對方由人降而為狐,他仍不敢奢望能有好事發(fā)生,更別提能帶來驚喜,所以他做了最壞的打算,不禁“發(fā)毛森豎,俯首不敢睨”。書生含笑解釋女郎與他因緣前定,無須顧慮,魏運旺的自卑心理猶自作祟,“自慚形穢,顏不知所對”。待書生與雙婢離開,魏運旺終于敢正視女子,“心甚悅之”,卻仍訥于言辭且畏手畏腳,“慚怍不能作游語”。最后要女子打趣圓場并親自“暖手于懷”,他才“為之破顏”。一系列心理、神態(tài)描寫刻畫出一個極度怯懦自卑的落魄酒販形象,與《聊齋》中眾多邂逅鬼狐豪爽磊落、積極主動的男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兩人一夕綢繆,成其好事,之后夜夜如此。為避免情節(jié)落入人與精怪遇合的俗套,小說沒有細致描繪兩人的相處日常,僅截取了兩個生活片段,勾勒出狐女的善解人意、溫柔體貼,也從側面透漏魏運旺的生活有聲有色,不復當初獨臥無聊,從而感慨“不數漢家溫柔鄉(xiāng)也”??傮w而言,《雙燈》敘述了魏運旺在困厄中遇見狐女,半載綢繆的故事,從表面看作者是要通過人狐遇合表達“因緣命定”的思想,有緣則聚,緣盡則散。也有人提出《雙燈》乃是“述奇”而作 [3]。
細究之下又會發(fā)現蒲公著力之處不止于此。小說開篇首先對魏運旺大起大落的人生予以交代,接著用大量篇幅渲染了魏運旺自卑怯懦的性格,狐女倏忽而來事成即去,這是魏運旺困頓人生的一抹亮色,更可能是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幻覺而已。但明倫也持這一看法:“來也突焉,去也忽焉。漢家溫柔鄉(xiāng)不敵邯鄲黃粱一夢也”,點出所謂的露水情緣,不過是魏運旺的黃粱一夢罷了。但評又云:“雙燈導來,雙燈引去,直是雙眸之恍惚耳,”于此文極有創(chuàng)見。雙婢攜來雙燈后“遺燈竟去”,雙燈與女子與魏運旺同在,在漆黑如墨的夜晚,魏運旺通過雙燈看見女子并與之溫存,直到半年后魏歸家,女子即告別,前婢挑雙燈離開,形成一個回環(huán)。狐女出現在魏運旺最失意的時節(jié),魏與妻團聚后又適時退出,如此恰到好處,與其歸結于姻緣自有定數,莫若說是魏運旺一廂情愿地自我催眠。所以《雙燈》事實上描繪了困頓之人質樸美好的愿景。
“雙燈”意象既是照明所需物品,又是魏運旺客中寂寞苦悶難以排遣,心靈深處對顏如玉、溫柔鄉(xiāng)望穿雙眼的渴望?!读凝S志異》中確有將“雙燈”作雙眼的用法,《夜叉國》篇描寫夜叉“牙森列戟,目閃雙燈,爪劈生鹿而食”,就將雙眼以雙燈作比。如此,所謂雙婢引雙燈帶著青春貌美的小姐迤邐而來,正是魏運旺黑夜中目光灼灼的雙眼所企盼、所希冀、所艷羨的事情。至于遇合是否實有其事,不過雙眸恍惚而已。
領會了這一點就會恍然大悟,小說中狐女的笑語何嘗不是魏運旺內心的掙扎與自嘲。狐女初來乍到,魏運旺不敢造次,“女郎顧笑曰:‘君非抱本頭者,何作措大氣?”女子揶揄運旺不是讀書人,不需要裝腔作勢。前文已說魏運旺本是書生,因家貧中斷學業(yè),或許此前他殘存的書生意氣帶來的自我約束與逆境中想入非非的自我放逐正在搏斗,在這自嘲中,魏運旺的自我約束開始瓦解,逐漸放逐自己在幻想中尋求安慰,遂以為常?!鞍V郎何福?不費一錢,得如此佳婦,夜夜自投到也”,更像是魏運旺為自己的思想放縱找尋的借口。妻子不在身邊,他沒錢也沒有條件約會別的女子,不費一錢就能讓翩翩佳人送上門來,恐怕也只有幻想一途了。魏運旺與狐女生活的細節(jié)只有猜枚、換被兩個片斷。在“就岳業(yè)沽”的背景下,魏運旺的所作所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岳父的監(jiān)督管束,魏唯一的一次娛樂是與狐女賭藏枚,作者還特意交待“魏喜無人,置酒與飲,賭藏枚”,足見其生活的不自由。書中借狐女之口說出的“昨宵衾褥澀冷,令人不可耐”,更是魏運旺夜夜經歷的現實,“衾褥澀冷”體現的有貧寒,也有孤獨。
與“南柯一夢”“黃粱一夢”要求出將入相、呼風喚雨、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愿望不同,魏運旺想要的不過是能有個女子與他共宿,賭幾局棋,換一床香軟的衾被而已。如此淳樸的愿望于他而言卻是不可能實現的夢,只能靠幻想或非自然力量得到滿足,足以讓人嗟嘆。聯(lián)系蒲松齡的一生,不難發(fā)現魏運旺的人生經歷其實也是蒲公自況,所以作者能洞悉魏運旺的所思所想,創(chuàng)作出這篇蘊含豐厚的小說。
蒲松齡之高明就在于他對奇遇也好,幻覺也罷,沒有遽然點破,使得這一切是真是幻,是夢是實難以分清,增加了小說多重解讀的可能。此外,小說還特意增加了一個溫暖的結尾,讓當事人之外的村人共同見證了雙燈離去的場景。“是夜山頭燈火,村人悉望見之”,巧妙地將夢幻與現實勾連,似乎要極力證實半年奇遇不盡出于魏運旺的幻想,而是實有其事。這一收束顧全了魏運旺的自尊,在體現作者對落魄之人的同情理解之余,又能給某些同樣身處困頓的讀者以希望,顯得溫情脈脈,《雙燈》的感人之處正在于此。
汪曾祺在《聊齋新義》中對此篇進行了改寫,對人物設定做了很大改動。開頭說:“魏家二小,父母雙亡,沒念過幾年書,跟著舅舅賣酒” [4]344,舍棄了原文中沒落的世家大族子弟身份以及男子已娶妻的事實,將魏運旺改為魏家二小,跟著岳父賣酒變?yōu)楦司速u酒。有人認為汪曾祺《雙燈》是改編得比較成功的一篇,把一個平淡無奇的人狐戀改得分外動人。[5]然而沒落貴族潦倒至“就岳業(yè)沽”正是解讀蒲松齡《雙燈》的關鍵,是促成魏運旺人格轉變的重要因素,是“雙燈”意象產生的源泉,也是魏運旺與狐女半載情緣的誘因。汪文改動后固然添了幾分童真,卻也失去了原文的厚重。
參考文獻:
[1]朱一玄,編.《聊齋志異》資料匯編[G].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
[2](清)蒲松齡,著.全校會注集評《聊齋志異》[M].任篤行,輯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3]成敏.“原生”形態(tài)的故事與蒲松齡的美學理想[J].蒲松齡研究,1999,(3).
[4]汪曾祺.汪曾祺作品集(小說卷)[M].北京:現代出版社,2016.
[5]方星霞.汪曾祺《聊齋新義》對《聊齋志異》的改編改寫[J].孝感學院學報,2012,(2).
(責任編輯:譚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