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媛
(晉中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 晉中 030600)
黃自(1904-1938),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中國二十世紀30年代重要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其獨唱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古詩詞藝術歌曲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詩詞藝術歌曲在中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和繁榮,將西方藝術歌曲的體裁與中國古詩詞以及民族音樂的元素相結合而創(chuàng)作。與黃自同時代的許多作曲家都寫過古詩詞藝術歌曲,并對中國民族音樂風格的探索和發(fā)揚起到積極與深遠的影響。
作曲家在歌曲旋律中運用了傳統(tǒng)五聲為基礎的民族調式,而鋼琴伴奏運用了大小調和聲體系,并在此體系基礎上進行了中國式和聲的探索。音樂整體風格統(tǒng)一,旋律是民族音樂的風格,鋼琴伴奏又運用大小調和聲體系,具有詩詞浪漫、猶豫的音響色彩。如:《卜算子》的歌曲旋律是D羽調式。和聲的進行如下:
譜例1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1-3小節(jié)
從前奏三小節(jié)的和聲進行來看從d小調的主和弦進行到升高五音的II級和弦。弱化了Ⅱ級減三和弦的不協(xié)和音響。和弦沒有出現(xiàn)三音,弱化了大小調和聲的色彩。從的意外進行,使音響表現(xiàn)出猶豫的情緒。
譜例2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9-11小節(jié)
黃自的古詩詞藝術歌曲詞與旋律結合相當之妙,非常講究詞曲的節(jié)奏。趙元任曾在《黃自的音樂》一文中講到“黃自對于中國字在樂句里的輕重音的配置,可以說嚴格的要命”。黃自的歌曲咬字與曲調很協(xié)調,因此演唱者會感覺很好唱。
譜例3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歌曲旋律
節(jié)奏的重音和詩詞朗誦的重音一致。歌曲旋律起伏與聲調、語氣相應,就像詩詞在唱著吟誦。表現(xiàn)出音樂古樸、清逸的風格。
《點絳唇·賦登樓》的鋼琴伴奏為D大調,織體統(tǒng)一,低音加柱式和弦的伴奏織體貫穿全曲,動力性強。體現(xiàn)出作者對春天的留戀不舍和美好生活的憧憬。作品的音樂開闊、明麗,充滿了詩情畫意。《卜算子》的鋼琴伴奏為d小調。柱式和弦伴奏貫穿全曲、節(jié)奏平穩(wěn)。
首先,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時要求吐字清晰,唱腔圓潤。我國傳統(tǒng)的演唱非常重視字正腔圓。中國字發(fā)音由字頭、字腹、字尾組成。要做到咬字清晰就得字頭、字腹、字尾三者配合好。字頭要干凈、準確,具有一定爆發(fā)力。字腹要飽滿、圓潤,韻長。字尾要歸韻,短而清。此外,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咬字也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如例1:《點絳唇·賦登樓》中的第一句“休息余春”。每一個字都是用慢咬字的方式演唱。雖然是慢咬字,“休”字頭“x”要相對干凈、清晰。字腹“iu”慢慢展開,歸韻要清?!按骸弊帧皍n”字腹延長,字尾歸韻要晚,不要重,保持口型張開?!按骸睔w韻早或者字尾重會影響字的飽滿。
其次,古詩詞藝術歌曲情感的處理與表現(xiàn)。與西方的演唱風格和其他歌曲的情感處理方法不同,古詩詞藝術歌曲處理和表現(xiàn)較含蓄和寫意。歌曲中關于強、弱、漸強、漸弱、高低快慢、抑揚、頓挫連斷等的處理,都和詩詞的意境和吟誦的韻律相統(tǒng)一。演唱前要先把詩詞讀誦多遍,體會內在的詩情和語言韻律。配合鋼琴伴奏,要聲未發(fā)而先有情。例如《點絳唇·賦登樓》是對春天的留戀不舍和美好生活的憧憬。例3的第五小節(jié)“把酒留春”,唱“春”字時音高向上跳進了五度,音符上標有f記號。這里演唱情緒的處理要和西洋歌曲及其他類型的藝術歌曲區(qū)別開。情緒上是較飽滿的,保持口咽腔打開配合咬字,在氣息的支持上做到f記號,但音色和音量的變化不能太大。
時至今日,許多中國歌唱家演唱過黃自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無論是偏民族風格的聲音還是偏美聲風格的聲音都能很好的演繹歌曲。除了民族唱法,用美聲唱法也可以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將美聲唱法的共鳴和氣息支持,結合中國民族聲樂的發(fā)音吐字和運腔技術來演唱。美聲唱法的共鳴和氣息支持需要恰到好處的運用到歌曲演唱中,不能破壞咬字和行腔。這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同時,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也是提高聲樂修養(yǎng)的良好途徑。雖然黃自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篇幅不大,音高不難,但是唱好卻不容易。要求演唱者從古詩詞的學習研究,到中國字咬字、吐字的準確發(fā)音,從音樂的細膩體會和情感處理,到整體歌曲的意境表現(xiàn)等,要不斷的學習才能唱好古詩詞藝術歌曲。
譜例4 《點絳唇·賦登樓》6-20小節(jié)
總之,黃自的古詩詞藝術歌曲,詞曲結合完美,宜于演唱。他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和歌曲創(chuàng)作的嚴謹態(tài)度,音樂細膩、感人,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至今仍是經典的藝術歌曲代表作。通過對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音樂風格的分析,我們看到作者對民族音樂的探索和發(fā)揚精神。他的音樂對以后的作曲家起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聲樂工作者,應該把優(yōu)秀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繼續(xù)演唱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