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歡
高校檔案中有關教學、科研、學校歷史、著名人物等方面的信息資源,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藝術審美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高校檔案館應豐富館藏和強化利用,提高參與意識并加大檔案宣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高校檔案的教育功能
在新時代,高校檔案的服務決策、傳承文化及育人教育等功能不斷顯現,尤其是檔案的教育功能更為重要。本文從三個方面談談檔案教育功能的類別和載體、內容和途徑。
高校檔案是在辦學的實踐中形成的關于招生、教育、科研及管理等方面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挖掘,可以為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生動的素材。按照國家頒布的27號令,高校檔案分為黨群、行政、教學、科研等11大類,其中關于教學、科研、學校歷史、著名人物等方面的檔案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從載體上看,紙質檔案具有直觀性,但圖片、實物和聲像類檔案則更具有生動性,藝術感染力強。
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檔案館可以充分利用館藏,為實現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作出貢獻。其涵蓋內容有四個方面:
愛國愛校教育。檔案館所藏的大量專家學者的檔案,是進行愛國愛校教育的最好材料。廣大學生通過查閱專家學者的檔案,能夠了解到老一輩學者的奉獻精神、報國之志,感受到他們是將祖國的需要與個人的價值實現緊密結合的。老一輩學者的愛國愛校情一定會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
理想信念教育。一個學生如果理想信念缺少,肯定不是一個合格的人才。充分利用檔案館所藏檔案中有激勵作用的材料,通過圖文并茂的陳列展覽參觀、通過以檔案為元素的知識競賽、通過出版的檔案圖書畫冊的發(fā)放等形式,一定會對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產生明顯的影響,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觀念。
道德情操教育。高校檔案館所藏的一些名人的教學科研手稿、參加學校和社會重要活動照片以及閑情逸致時的書法作品,已畢業(yè)的學生中勤奮好學、成績卓著的珍貴檔案以及從檔案資料中挖掘出來的教師中德業(yè)雙馨的故事等,都可以為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及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作出貢獻。
校史校情教育。高校檔案是學校發(fā)展最原始的記載,學校開疆拓土的興建、學校初創(chuàng)的艱難、學校文化元素最初的確定、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學校學科建設的特點、學校輝煌的辦學成就、學校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學校培養(yǎng)出的杰出校友等,都能在檔案中找到最原始的出處。學生通過查閱這些檔案,就能夠感受到學校厚重的歷史,從而增強學生的愛校情節(jié)。
檔案館所藏的關于教學科研的檔案,記載著大量的關于人文、社會和自然方面的知識。學生如果到檔案館去查閱,就能在生動有趣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具體包括可以促進人文教育和啟迪科研智能。
促進人文教育。高校檔案館中有不少檔案蘊含的人文知識豐富,如學校設計的校徽,制定的校訓、校歌;館藏的學校人文學者的講稿、講義及撰寫出版的作品;各級領導的題詞、學校著名學者的吟詩作畫等,都含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如果將其內涵進行挖掘編研出版,或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傳播,對促進人文教育都將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啟迪科研智能。檔案館所藏的科研檔案,應該讓學生去查閱學習,通過學習了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及研究進展;通過分析比較原始的第一手資料,依據基本的事實得出自己的結論。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一定會使思維、分析、研究等各種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并逐步提高。
對學生進行藝術審美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高校檔案館應該以所藏的文化藝術類資源為基礎,積極開展對學生的藝術審美教育。具體包括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和審美素質教育。
健康人格教育。高校檔案館11大類的檔案中,有不少材料可以為學校的藝術審美教育作出貢獻。如館藏中的關于學校文藝活動的系列文字、照片、畫冊、錄音帶、錄像帶等資料,學校藝術文化名人的手跡及書法繪畫作品等,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視角,給學生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無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審美素質教育。上述所說的館藏檔案資料,對學生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完善人格、啟迪心智、豐富想象等諸方面,都有著其他材料所無法替代的功能。因此,將這些材料多途徑、多維度的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多年來,高校檔案館通過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等系列過程,積累了大量的檔案資源。隨著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各高校還在不斷拓展館藏,優(yōu)化館藏資源,及時補充完善館藏文獻。
但長期以來,人們的資源觀還停留在司法行政模式階段,建立社會文化模式的資源觀僅僅只是起了個步。也就是說,高校檔案館收集保管的檔案是以官方材料為主的,能夠開展教育的資源相對不足。因此,今后應該將有教育價值的檔案逐步收集進館。同時,還應該通過社會征集、鼓勵捐贈的方式,將有教育意義的檔案收藏進館。
檔案的收集保管是基礎,利用才是目的。有針對性地開發(fā)檔案資源,是實現檔案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如通過對檔案資源的綜合提煉、整理和制作,建立校史館;還可以對檔案進行智力創(chuàng)造,即對檔案進行編研,制成畫冊、出版圖書。這些都能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為高校檔案館的信息化建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目前,各大高校都在信息化上狠下功夫。不少高?;窘⑵鹳Y源配置合理、特色鮮明、利用方便的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同時通過與公文系統對接,直接接收辦公產生的電子文件并形成電子檔案;對原有重要而具有特色的紙質檔案,通過專項投入進行信息數字化;在數據庫建立的基礎上,有的已經開始數字檔案館建設。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完善、更新,為學生獲取大量有價值的檔案信息提供了便捷。學生獲取的信息越多,離檔案教育目標的實現就會越近。
信息化手段的逐步完善,除了必要的經費投入,還需要不斷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因此,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和有步驟地對檔案專門人員進行信息化培訓。如通過自學、培訓、進修、講座等途徑,盡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方方面面的知識,才能適應檔案館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建設的需要。
首先是提高參與意識。常規(guī)的檔案工作是學校各部門的活動結束后,再對各項工作所產生的文件資料進行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統計、檢索、編研和提供利用,這就是檔案工作完整的8個環(huán)節(jié)。由于長期以來把檔案工作當做管理工作來做,按部就班地進行,很少主動地去考慮一些問題。如果要想很好地發(fā)揮檔案的教育功能,就得積極主動地去工作,改變那種關起門來辦檔案的狹義觀念。要盡可能多的了解學校各部門檔案的特點及形成規(guī)律,并根據部門檔案形成的特點,采取特定的收集方式豐富館藏。要有服務意識,以開放的觀念,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讓檔案有效地為教學、科研、學校發(fā)展服務。
其次要加大檔案宣傳。高校檔案服務功能的實現,還要借用宣傳手段,通過宣傳來強化人們對檔案工作的認識。在形式上可通過學校主體網站、??鍒蟆V播臺等平臺,對學校在精神文明建設、師德師風考評、科技創(chuàng)新宣傳、行業(yè)行風評議、教育教學成效、招生就業(yè)效果等方面的檔案成果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還可以通過制作網頁、展板、VCD、畫冊、開通微信、開展檔案陳列展覽服務等,把已經開放的檔案以動態(tài)的形式展現給師生和社會。
首先要加強溝通能力。高校檔案館與學校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不應該是單向而應該是雙向的。即檔案部門與各單位、師生員工之間要通過各種手段保持溝通和交流。要把已經歸檔的信息通過雙向交流,全面、詳實地納入教學、科研檔案網絡體系,使有限的檔案信息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
其次要加強協調能力。高校檔案館只有在協調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因為它既是學校檔案工作的職能部門,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檔案的科學文化事業(yè)機構,這就不可避免的要與各部門發(fā)生關系。因此,協調就成為檔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檔案館的同志要經常深入到學校機關、直屬單位及科研院所等部門中去,與二級部門分管檔案工作的負責人及檔案人員交談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