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雨
她懂“小候鳥”的悲傷
“媽媽,我們回來了!”話音剛落,一群孩子歡聲笑語地推開院門,飛快地跑到等待許久的李秋會身邊。他們扔下書包,將李秋會團團圍住,講述著學校里的趣事。49歲的李秋會臉上笑意盈盈。這是6年來每次放學都會出現(xiàn)的情形。
2011年,家住河南省欒川縣秋扒鄉(xiāng)的李秋會開了一家餐館。由于她為人熱忱實在,加上餐館距全鄉(xiāng)唯一的中心學校不足百米,人流量大,生意一直不錯。
寒冬臘月的一個晚上,天色已黑。李秋會偶然路過校門口,發(fā)現(xiàn)十幾個七八歲的孩子站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小臉凍得通紅。她動了惻隱之心,將孩子帶回餐館,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都住在附近的山里,要翻幾座山才能到家?!澳銈兊母改改?,為啥不早點來接?”孩子們眼圈一紅:“爸媽都在外面打工,爺爺奶奶腿腳慢,每天很晚才能來。”原來,這些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因生活貧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能留下來與家中老人或親戚住在一起,寒暑假時才能和父母團聚,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候鳥”。
那晚,李秋會輾轉難眠。自己小時候也曾住在山里,因為擔心上學遲到,雞叫一遍就得起床。有幾次雞叫得早,匆匆忙忙走到學校才發(fā)現(xiàn)空無一人,只好站在門口等,上課時瞌睡得連一個字都聽不進去,后來小學未畢業(yè)便輟了學。
獨行在黑黢黢的山路上,那份恐懼與孤單讓李秋會至今難忘,“絕不能讓孩子們再受我當年的苦!”第二天,她便把自家挨著學校的二層老宅騰出來,供孩子和家長們歇腳用。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開,“秋會大姐,你真是個大好人,太感謝你了!”看到幼小的孩子和跋涉而來的家長可以不受嚴寒之苦,李秋會欣慰不已。
2012年3月的一天,一個叫王全喜的中年人來找李秋會:“大姐,我父親殘疾,母親去世,家里實在沒人能照顧我兒子王進,不如讓他帶上鋪蓋卷兒和火爐,放學后在您這兒自己生火做飯,晚上就在您家地上過夜,我還稍微放心些?!蓖跞矟M臉的愁容打動李秋會,她爽快地答應了。五六個境況相同的孩子也一起住了進來。
幾天后的一個晚上,李秋會照例走到老宅門口,突然聽到孩子們驚恐的叫聲,推開門,一束碩大的火苗迎面而來,她急忙用水將火撲滅,原來王進生火時不小心將火星濺到旁邊的紙板上。驚魂未定的王進撲到她懷里,號啕大哭:“阿姨,我想爸爸。”其余孩子也跟著哭了起來。
孩子們滿是淚水的臉龐和無助的眼神一遍遍在李秋會腦海中浮現(xiàn),她的心生生地疼。“賺錢沒有盡頭,孩子的童年卻只有一次。不如把餐館租出去,由我來照顧他們?!边@個念頭忽地冒出來,久久盤桓不去。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2012年7月,李秋會把餐館租了出去,找人將二層老宅改造一新,添置了新床鋪,當起專職的“留守媽媽”。聽說李秋會開辦了“愛心留守之家”,附近十里八村有困難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她這。最初,她只收秋扒鄉(xiāng)中心學校的留守兒童,后來,一些父母無力撫養(yǎng)或被舍棄的孩子也找上門來,李秋會全收入家門。
30多個孩子,最小的只有四五歲,最大的上初中。既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又要關注思想、輔導學習,李秋會忙得像個陀螺。到了晚上,孩子們都睡著后,她還要洗洗涮涮、縫縫補補,趕上有孩子頭疼腦熱,她一夜都不能合眼。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吃飯、穿衣、購買學習用品等開銷越來越大,靠餐館的租金已遠遠不夠。有一次,她路過垃圾堆發(fā)現(xiàn)有幾雙破襪子,不顧周圍人異樣的目光,將襪子撿回家洗凈補好,讓那些光著腳的孩子穿上。李秋會省吃儉用,把每一分錢都花到刀刃上。
2013年6月,一個叫瑞瑞的10歲小男孩來到留守之家。瑞瑞的父親外出打工,母親有智力障礙。常年無人陪伴和管教的瑞瑞性格暴躁,難以相處。沒過幾天,有個小姑娘就哭著來告狀:“秋會姨,瑞瑞打我!”李秋會過問時,瑞瑞振振有詞,“道歉有什么用?誰讓她碰我!”氣得李秋會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收拾床鋪時,李秋會發(fā)現(xiàn)瑞瑞枕頭下壓著一張照片。那是一張全家福,坐在爸媽中間,瑞瑞幸福地笑著,眼神清澈而明亮?!鞍颜掌攲氊愐粯硬刂?,可見他是個重情的孩子?!崩钋飼挥傻靡魂囆奶?,下決心要給這孩子更多的愛。
自那之后,李秋會一有空便陪在瑞瑞的身邊,和他聊天、玩游戲。瑞瑞的歌聲很動聽,她便鼓勵孩子們跟著瑞瑞學唱歌。這份關心與看重激發(fā)了瑞瑞的自信,他漸漸變得開朗愛笑,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竟然考了班級第二名。
瑞瑞拿著平生得到的第一張獎狀,向李秋會深深地鞠了一躬:“秋會姨,你就像我的媽媽一樣,從今天開始,我就叫你媽媽吧!”這句話讓李秋會淚流滿面。孩子們也都哭了,他們把李秋會緊緊摟?。骸澳憔褪俏覀兊膵寢?,謝謝你?!?/p>
在李秋會的影響下,留守之家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無論哪個孩子遇到難處,其他人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一次,李秋會外出買菜時受了寒,高燒燒到39度。孩子們心急如焚,有的做飯,有的端水,有的買藥,一個個像小大人一樣把李秋會照顧得無微不至,直到三天后她徹底痊愈。
愛心傳遞,接力筑巢
6年來,李秋會收留的“小候鳥”來來去去,已超過100人。丈夫發(fā)現(xiàn)她每年都要把自家的錢像無底洞一樣貼進去,非常氣憤,“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咱家有多少錢能供你這樣往里花?”“我知道你這些年也跟著受苦了??扇绻也桓?,就有孩子會失學,我實在放不下啊?!?/p>
孩子們敏感地嗅到空氣中的異樣,他們感激李秋會,不忍心讓她左右為難。每天放學后,孩子們便主動幫著李秋會的愛人做家務,“爸爸,你累了一天,我?guī)湍愦反繁嘲??!薄鞍职?,我去幫你倒杯水?!睍r間長了,李秋會的愛人也被孩子們打動?!扒飼?,錢省著點花就行了。咱們這么做說不定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是大好事。我支持你。”
2014年11月,欒川縣供電公司運維部檢修工區(qū)主管段建偉在入戶巡線時,偶然聽說李秋會的故事,深受感動。經過幾番打聽,他帶著給孩子們買的手套,風塵仆仆地來到留守之家。
孩子們無憂無慮的快樂模樣,深深感染了段建偉,他感慨道:“孩子們狀態(tài)這么好多虧你呀,不過這么重的擔子不能讓你一個人扛,以后我們也會經常來,為讓孩子們健康成長,盡自己一份力。”此后,段建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帶著公司的愛心志愿者來看望孩子們,捐衣贈物,開展主題活動。
2016年,當過代課教師的同鄉(xiāng)陳月莉主動找到李秋會,和她一起照顧孩子們。
李秋會多年的堅持感動了鄉(xiāng)親們,幫著做點家務,送些米面,似乎也成了秋扒鄉(xiāng)村民不成文的習慣。2018年4月,“守護候鳥的留守媽媽”李秋會被評選為“中國網事·感動2018”一季度網絡人物,她說:“我不求孩子們長大后能記得我,只要能溫暖他們就足夠了?!?/p>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