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逸辰
《沉思錄》是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傳世之作。這本書來源于他夜夜伏案沉思反省、以筆問心的習慣,而它最初的名字,是《給自己》。
馬可·奧勒留的一生四處征戰(zhàn),動蕩不安。但在這兵荒馬亂之中,習慣成了他的船錨,夜夜沉思,他窺見了靈魂的安寧,也拓展了精神的縱深。
習慣,會塑造一個人。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一舉一動之間,處處難逃習慣的掌控。而習慣對于一個人內(nèi)在的塑造,尤為如此。
習慣的強大在于它在時間上的綿延。人的內(nèi)在不是隨意捏塑的爛泥,它更如玉石,雕琢成型,絕非一夕之功。而習慣,恰恰善于在光陰荏苒間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將一個人的內(nèi)在日積月累地雕琢。
正如周國平提及的記日記的習慣。日記,是人與心的對話,以筆問心,以筆抒意。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習慣之中,人的性格漸漸明朗,心靈的方向愈發(fā)明晰。每一個夜晚,每一次與紙筆的促膝談心,都讓人的內(nèi)在更深邃明晰。
而習慣不僅有日積月累的沉淀塑造,它的穩(wěn)定性更可以保有人內(nèi)在的清明。保有一個習慣,可以讓你在風雨如晦中堅持自我。此時習慣儼然是人靈魂的基石,不因物改,不為外擾。
曾子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日日自省,明得失,析事理,守本心。如是其思想就永遠堅定明晰,縱使身處飄搖風雨,仍可保有內(nèi)在的本真底色,明朗如初。
習慣之于內(nèi)在,如鋒利又細膩的琢刃之于玉石,又或是船錨之于濁浪排空中的小舟。可我常見,世人總忽略習慣,總甘于使內(nèi)在流于貧瘠。
小王子說:“喝水,對心靈是有益的?!绷晳T恰如喝水。夜夜沉思,日積月累地塑造自己的內(nèi)在,內(nèi)在才會深邃而美妙。
我愿夜夜沉思。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