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那座很遠很遠的山,但是某個時刻,我們的距離又瞬間被拉近。
不少人因《背影》中那位父親吃力的背影而動容。他那么努力,只是為了給兒子買幾個橘子,也許不是每個父親都有過如此的做法,但我相信每個父親都懷揣著同樣一顆熾熱的心。我也相信作者朱自清先生是幸運的,因為他有機會去擁抱那個背影,去奔向那座山。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有幸地擁抱這樣的背影,因為那座山有時很遠很遠,遠到你幾乎看不清。很多人也許已經活了大半輩子了,但是卻看不見父親的背影。他們看不見,他們只聞到父親每天應酬回家后的一身酒氣,他們只聽到父母整天接手機的響鈴聲,他們只摸到父親公文包里熱乎乎的合同訂單……其實我們真的很少見到背影,但這不是全部。
當我們沒有辦法看清那個屬于我們的背影時,應該把心貼過去。那座山,需要柔軟的關心。因為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會選擇在他面前逞強,但請相信:我們應該撥開他投下的迷霧,慢慢跨過沙丘,走向他。
這個道理蘊含于我讀過的《背影》中,等你也讀了,也許你就會明白了《摔跤吧!爸爸》,明白了《目送》。請一直祈愿你正在奔向那座遙遠的山,而為你留下的不僅僅是背影。
指導老師:湯根忠
[【湯老師評】]
《背影》是名篇,深沉的父愛是主旨。但如果僅僅停留在父愛上,顯然是對這篇散文理解得膚淺了。李賢同學的隨感,從美學的角度和生活經驗的角度,讀出了愛的背后令人思考的現(xiàn)實困惑:為什么我們常??吹降氖歉篙叺谋秤??我們真的能看清父輩的背影嗎?我們是否應該撥開他投下的迷霧,慢慢跨過沙丘,走向他?也許,背影正是距離所在。而這一距離,恐怕是永遠無法拉近的。但我們要認清,背影并不總是代表隔閡。李賢同學選了一個既獨特又有普遍意義的角度,抒發(fā)了自己的獨特感悟。這樣的閱讀,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閱讀、個性化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