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實戰(zhàn)演練】
根據(jù)以下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詩歌除外,文體自選。
燈再亮,光照也有邊緣,甚至還有照不到的地方;但有些時候,燈光不是用來照亮的,而是用來引路的。
【審題立意】
這道作文題提供的是一則比喻型材料,以復(fù)句形式呈現(xiàn)。前半句講述的是燈的基本屬性,即能發(fā)“光”,但有照不到的地方。由此可見,“燈”對于人有益處但不是全能的,有其局限。后半句是一個轉(zhuǎn)折,很顯然,命題者的意圖是強調(diào)后者,即燈的“引路”作用,著重于精神層面。
“燈”這個喻體可指希望、溫暖、光明、愛、智慧、信仰、信念、幫助等,或是有這些特點的人或事物,其均可看作人生的指路明燈,引領(lǐng)我們成長。在具體寫作過程中,記敘文和散文可以走“由實入虛”“由物到人”“由事及理”的路徑,如平凡的人雖然能力有限,但以希望、信仰、思想、愛心、信念支撐,以智慧引領(lǐng),燭照他人,從而為他人指明前進的方向。議論文可以明確燈在實際生活中所指的事物,突出這個事物的兩個特點——可助人但有局限,但其有引路的作用。
當(dāng)然,不管用哪種文體來寫作,都需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燈”本來的特征是“照明”和“溫暖”,所以代指的本體要與這兩者相關(guān)。
二是“燈”在材料中所指的主要作用是“引路”,其次是照明,在行文時要把握好主次。
佳作展示一
心向光明,不懼黑暗
◎陳姝旭
繁華的街道上,路燈很多,幾乎沒有黑暗的地方,可是僻靜之處經(jīng)常燈火闌珊。人生路上,我們不免會走到光照不到的地方,不過只要心向光明,朝著燈火前進,身處黑暗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曼德拉曾說:“如果自覺無力發(fā)光的,那就蜷伏于墻角。但不要習(xí)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蔽蚁耄嘎访鳠舻囊饬x正在于此吧,讓人在黑暗中看到希望,不迷失,不彷徨,堅定地走向光明。
希望如燈,鼓舞人一直向前。在中國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梁啟超看到少年中國的希望,并積極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去,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熱血青年前赴后繼。魯迅先生面對在萬難毀壞的鐵屋子里熟睡的國人,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他在《藥》中瑜兒的墳上憑空添上一個花環(huán),在《明天》里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鼓舞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魯迅精神成為一代一代國人反對封建禮教的指路明燈。
信念如燈,引導(dǎo)人永不言棄。最近“刷屏”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便是在黑暗中堅守信念、走向光明的人。眾所周知,核潛艇是國之重器,建造之處更是機密,所以研制人員必須“與世隔絕”。且不論技術(shù)突破有多難,生活條件如何苦,光是不能與家人見面就已經(jīng)讓人難以忍受。但憑著“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的堅定信念,黃老三十年與家人不通音訊,向著海底進發(fā),向著科技之光前行,最終走向輝煌,也得到了老母親的諒解。
榜樣如燈,激發(fā)人頑強拼搏。本屆冬奧會女子花樣滑冰冠軍扎吉托娃是位俄羅斯小將,在平時訓(xùn)練中曾經(jīng)折斷了胳膊和腿,險些終結(jié)了運動生涯。她坦言羽生結(jié)弦是她的榜樣,她常常拿他來激勵自己。就這樣,這個還未成年的小姑娘,頑強地走下病床,重新學(xué)習(xí)走路,重新尋找在冰上起舞的感覺??梢韵胂螅?dāng)時她內(nèi)心的絕望,也可以想象回到冰上時,她面對的種種困難,但羽生結(jié)弦就是她心中的明燈,引領(lǐng)她,激勵她。她落地時左腳總是斜著的,為這一個動作,她要練習(xí)千次萬次,痛苦萬分,枯燥無比,但她從不放棄,因為羽生結(jié)弦也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所以面對黑暗,不要沮喪,選個榜樣,見賢思齊,就可能走出黑暗。
我們生于塵世,不可能一直活在高處、亮處,就算生活在底層也要努力向著光明進發(fā),不懼黑暗。君不見高校門衛(wèi)身懷絕技,考研成功;君不見平凡工人默默錘煉,終成大國工匠;君不見草根歌手專心音樂,紅遍天下……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痹谀嗤晾铮诤诎抵?,帶著希望,堅守信念,確立榜樣,就是在向著光明前進。只要心向光明,不懼黑暗,終會破土而出。
點評
本文的亮點有三:一是剖析富于思辨?!氨拔⑷鐗m土”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們要有胸懷來接受,這樣才能“不懼黑暗”,“直面慘淡的人生”;“扭曲如蛆蟲”是一種主觀狀態(tài),我們要有勇氣來改變,這樣才能“心向光明”,并最終“破土而出”。作文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展開思辨,化混沌為明晰。二是論證條分縷析。作文設(shè)立了三個分論點,逐條論述了“希望”“信念”“榜樣”在“心向光明”漫漫征程中的“鼓舞”“引導(dǎo)”“激發(fā)”作用,條分縷析,將事理講清說透。三是用例“點面結(jié)合”?!包c”上的梁啟超、魯迅、黃旭華、扎吉托娃四例,厚重大氣;“面”上的高校門衛(wèi)、平凡工人、草根歌手等“逆襲”的例子,典型有力,點面結(jié)合,充分彰顯出觀點的普適性。
佳作展示二
冬日梅香
◎李雨珂
賽場外,寒風(fēng)凜冽,我無力地抱著琴,茫然地看著遠處一枝伸出墻外的梅。它只有幾朵花無精打采地瑟縮在枝頭,冷風(fēng)吹過,搖搖欲墜。
兩天前,我隨父母一起趕到這里參加比賽。我自視實力當(dāng)屬中上游,這次比賽拿個二等以上的獎應(yīng)該是沒有問題的,更何況趙老師還會趕來指導(dǎo)我,所以這兩天我只是隨意地練了兩遍。
可是,就在昨天,趙老師的一個電話讓我不知所措。他說,有急事趕不過來了。我一聽,心往下一沉。老師在電話里說的那些鼓勵的話,我也只是隨口應(yīng)一聲。掛了電話,我的手不停地抖,不知是因為寒冷,還是因為慌亂。
坐在前往比賽現(xiàn)場的車上,我浮想聯(lián)翩。以前的每次比賽,趙老師都會陪在我身邊,一遍遍地指導(dǎo)我,告訴我比賽流程,提醒我該注意什么。更不用說平時,我有什么難題,只要告訴趙老師,他立馬就會指導(dǎo)我,可以說趙老師就是我學(xué)琴生涯的指路明燈。
場外寒風(fēng)依舊,那株梅樹在風(fēng)中搖曳,似乎也慌亂不止。沒有老師的指引,我只覺得前景黯淡,每邁出一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氣。
時間從指縫間流過,不知不覺輪到我前去候場了。候場區(qū)父母是不能進去的,我抱著琴絕望地向父母看去,心里最后的支柱似乎也要垮了。但沒辦法,現(xiàn)在我只能硬著頭皮向前走。
進入場地,只見其他考生熱情地彼此交流,神采飛揚,而我顯得格外孤單。突然手機一振,驚醒了發(fā)呆的我——是趙老師發(fā)來的信息:“不必慌亂,擺正心態(tài),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放松些,相信自己的實力?!?/p>
是啊,老師只能把我領(lǐng)進門,未來的路還要靠自己去走。想到這,我挺直腰板,臉上綻開自信的笑容。窗外那株寒梅不知何時又綻放了一朵,傲然地立于枝頭。
通過“偷聽”其他考生的談話,我知道了比賽的流程;通過與剛出來的選手交流,我知道了有困難可以找里面的一位“光頭老師”;通過詢問服務(wù)人員,我知道了去衛(wèi)生間要拐幾個彎……這一刻的我變得強大起來,這一刻的我知道了如何循著燈光去摸索前方的路。
順利地出了賽場,寒風(fēng)不知何時吹累、停歇了,太陽也漸漸露出半張臉。嗅著縷縷馥郁的梅花香,我感覺前方的路格外明亮。
點評
這是中學(xué)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出情景劇,因指導(dǎo)老師的一次意外缺位,演繹了“師傅領(lǐng)進門(引路),修行在個人”的故事。缺位,是本文構(gòu)思的精妙之處。因為有此一“缺”,滿盤皆活:“(光照)照不到的地方”有了,“有些時候”有了,“燈光不是用來照亮的,而是用來引路的”也隨老師的手機信息來了,“前方的路”也被“我”硬著頭皮蹚開了。細思之,它既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為老師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可以攙你走,扶你走,但最終還是要放你走?!笆朗露疵鹘詫W(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該生是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故而能從自然而真切的生活中咂摸出人情、事理,慧心可贊!
點擊核心
生活內(nèi)容豐富,涵蓋范圍廣,從人們的衣食住行到學(xué)習(xí)、工作,從人們的所見所聞到所思所想,每一道作文題都不可能全部涉及。作為作文命題的一個重要考查點,題目命制者其實著重考查的是考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感悟與思考,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謀篇布局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考查考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縱觀近年高考作文試題,這正是高考作文命題關(guān)注的熱點與重點,如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的“從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xiāng)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中選擇兩三個關(guān)鍵詞來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全國卷Ⅲ的“高考40周年之際,‘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上海卷的“對生活的預(yù)測的思考”、江蘇卷的“車與時代發(fā)展、觀念變遷”等。
由此,我們可以認為,“生活哲理”不僅僅是高考作文命題的熱點,而且是一個重點方向。其原因有三:其一,“學(xué)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與考生生活密不可分,它是學(xué)校教育給予我國未來公民應(yīng)對未來社會挑戰(zhàn)必須具備的關(guān)鍵品格和必備能力,同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關(guān)聯(lián),屬于熱點話題,也是高頻考點;其二,關(guān)注生活,思考生活,有利于引導(dǎo)考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符合新時期“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其三,貼近生活的作文命題,可以讓每個考生有熟悉感,有話可說,也符合近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