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鵬生
摘要: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以課文為范文,以閱讀為基礎,以練筆為目的,讀寫結合,從讀中學習寫作的教學思路,能開啟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文;成為;學生作文;云梯
崔巒先生說過:“只在作文課上講作文、寫作文,每學期次數(shù)有限,學生練習的機會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在閱讀課上,要有練筆的意識和策略,從讀學寫,讀寫結合?!蹦敲?,我們?nèi)绾我哉n文為范文,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隨文練筆,仿寫
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我們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數(shù)是名篇佳作,教師應就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在課內(nèi)給予點撥,在課外閱讀中給予引導,鼓勵學生進行仿寫。
如在學完《行道樹》后,讓學生以《路燈》為題進行仿寫,要求學習文中擬人、對比的寫法。學完《夏感》,讓學生以《春》、《秋》、《冬》為題,任選一個季節(jié),進行仿寫,要求學習文中用排比段的寫法描寫某一季節(jié)的特點,使文章結構清晰。學完《爸爸的花兒落了》,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爸爸或媽媽平時對自己的嚴與愛,選擇生活中突出的事例進行仿寫,學習文中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細節(jié)描寫,把父母對自己的嚴與愛寫出來,使文章具體生動。學完《在沙漠中心》,我讓學生仿照該文的心理描寫,寫一段自己在受到表揚或批評后的心理活動,要求恰當?shù)厥褂眯揶o手法,多角度地描寫自己心情的起伏變化。學完《父親》,讓學生學習文中先抑后揚的寫法,寫父母、老師、同學及其他人,使學生明白:寫人的文章,如能運用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的寫法,埋伏筆、留懸念,會使文章波瀾起伏,從而吸引讀者,給人美感。
當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書法中的臨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我們最終要讓我們的學生在“仿”中求“創(chuàng)”、“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寫作能力。
二、隨文練筆,改寫
1、情節(jié)顛倒
教學時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如改變敘述順序、改變?nèi)朔Q等。如此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準確程度和深度,又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可謂一舉兩得。一般適用于古詩文教學——譬如將古文改寫成白話文,將古詩改寫成記敘文或現(xiàn)代詩,但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翻譯。學習《岳陽樓記》可以以范仲淹的口吻給滕子京寫一封信等打破常規(guī)的學習遷移,既是和文本對話,也是和作者對話,也有學生自己的領悟,學生在體裁方面可以百花齊放,定會有意外的收獲。教學文言文《狼》時,就讓學生緊緊抓住情節(jié)以狼的口吻或以屠戶的口吻,將之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學生紛紛試筆,寫出了《狼的自白》《驚魂之夜》等,從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方面刻畫人物,收到良好的效果。
2、化“我”入文
學習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對之做理性的分析,如分段、段落大意的概括和主題思想的歸納等;更要能入,即以參與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傷,在感情上融入用心靈去感受,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理解和掌握課文。
在教學《丑小鴨》一文時,就讓學生設想自己是文中的丑小鴨,然后依據(jù)自己的理解,整合對它的感受撰寫成文,結果學生寫出了《我要變成天鵝》、《我不能向困難低頭》、《我要做丑小鴨》等精彩的作文。教學《斑羚飛渡》時,讓學生設想自己是鐮刀頭羊,依據(jù)對課文的感受寫出它的心理活動。
閱讀不僅為了理解,也為了寫作。教師是課堂上的組織者引領者,應發(fā)揮我們的主導作用。作為語文教師,閱讀課的教學就要以教材為平臺,利用教材,讓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積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寫作熱情。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指導,教師應先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全方位深入地解讀文本,從中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習作實踐因素。才有可能尋求最佳的習作切入點,引導學生去感悟文章中的語言表達方式,積累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隨文練筆,續(xù)寫
教材中有的課文言雖盡但意未止,結尾留有想象的余地,讓人回味無窮。這也是練筆的大好機會。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想象,補續(xù)課文。
《皇帝的新裝》寫了皇帝在得知自己沒有穿衣服的情況下,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只好穿著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自欺欺人地進行完游行大典。故事戛然而止,可言盡意猶。讓學生展開想象,把皇帝回到皇宮后的想法、語言、神態(tài)等幾方面寫成200字左右的一段話。這個小練筆的作用:一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自我反??;二是學習課文中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寫法。
讓課文成為學生模仿練筆的范例,充分發(fā)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立足課文特點,及時進行隨文練筆,引導學生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運用閱讀中獲得的體驗和感受豐富自己的表達,從而達到提高習作能力的目的。陶行知先生說:“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游離于課文之外,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焙茱@然,如果我們能以課文為寫作的突破口,及時地把寫作訓練有機地揉進閱讀教學,就能進一步發(fā)揮課文的“典型”優(yōu)勢,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實現(xiàn)讀寫結合。以求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和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寫作興趣,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四、隨文練筆,概寫
即要求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語言組織結構形式,用一句話概括提煉課文內(nèi)容或?qū)憙?nèi)容提要,字數(shù)般為30-50字左右,以此培養(yǎng)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這種練筆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為主,卻不是段意的簡單結合,不致于讓學生失去對課文的品讀趣味性。
總而言之,以課文為范文,以閱讀為基礎,以練筆為目的,讀寫結合,從讀中學習寫作的教學思路能開啟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邢瑞霞.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 2004
[2]黃星.初中生記敘文寫作中的敘事問題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 2013
[3]王慧萍.建構主義視野下的口語交際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