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蘭
指導孩子制訂一個簡單易行的寒假計劃,注意時間與項目有一定的彈性安排,以避免孩子因突發(fā)事件完不成目標,削弱了計劃實施的效果。
朵朵媽媽喜歡旅行,她給女兒的假期安排就是讓她玩得滿意。朵朵媽介紹,女兒上六年級,她在這個假期為女兒訂制了去東北玩雪的10日游,其他時間她們也會在周邊游玩。嘟嘟媽媽自稱“虎媽”,這個假期,她給孩子安排了作文、演講、舞蹈等培訓班。嘟嘟媽的理由是:孩子要“笨鳥先飛”,否則就跟不上同學的步伐。
寒假又到了,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愉快的寒假?
36÷3 的“分割法”
今年中小學的寒假特別長,恰巧今年春節(jié)在寒假的后期?!坝幸环N觀點認為,處于同一水平的孩子,拉開差距的時段就發(fā)生在假日,尤其是寒暑假。”小學語文老師呂瑾直言不諱。呂瑾從教多年,她認為,把寒假分為前、中、后各12天,是一種非常好的分割方法。假期前的“前、中”兩段,又可以分別安排“修養(yǎng)鍛煉期”和“學業(yè)精進期”。
呂瑾說:“畢竟小學生們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比較疲勞,對于腦力勞動來說,休息的正確方式并不是一味地睡眠,第一段應采用運動式的積極修養(yǎng),來一段放養(yǎng)身心的旅游極好。假期的第二段,可以進行學業(yè)方面的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結合考試情況查缺補漏,或者提前了解下一學期的課程等都是不錯的做法。這樣,學生在此后的假期里,可以和父母一起安心過年并慢慢進入開學狀態(tài)?!?/p>
事半功倍的“36天”
父母對孩子假期應該做哪些有效的引導呢?呂瑾認為,父母可以組織一個家庭會議,家人互相提建議,指導孩子制訂一個簡單易行的寒假計劃,注意時間與項目要有一定的彈性,以避免孩子因突發(fā)事件完不成目標,削弱了計劃實施的效果。家長可以借助游戲的規(guī)則,將計劃與合理的獎懲相結合,讓孩子在執(zhí)行中不斷獲得評價與增值體驗,這樣的36天,效果將“大于”36天。
在談及“寒假計劃”中的作業(yè)量,小學英語高級教師黃笑霞認為,最好每天20至30分鐘為宜,約兩周就足夠了。在孩子做這些寒假作業(yè)中,老師、家長可以利用微信、QQ溝通,使孩子能即時得到反饋,從而建立自信心,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規(guī)定動作” 與“ 自選動作”
對于小學課程來說,難度、廣度并不算大,但是作為基礎學段,拓展學習其實更重要。呂瑾認為,如果像嘟嘟媽那樣只盯著課本體系補課或提前預習,讓孩子圍著教材轉,學習面會很窄。她建議,對小學生而言,廣泛的閱讀才是構建寬廣知識網(wǎng)的規(guī)定動作。閱讀并不一定限于紙質書,還可以收看科學、社會、人文、藝術方面的紀錄片,其中豐富的詞匯量,加上直觀的畫面效果,更適合孩子的學習與理解。
呂瑾介紹,不同層次的孩子在假日學習還可以有自選動作。對于學有余力的孩子,可以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展主題式學習與探究,如去了解“中國春節(jié)習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中的變化”等。
“放養(yǎng)”與“操控”
對于“放養(yǎng)型”的家庭,呂瑾認為,如果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在完成作業(yè)后不是不可以“放養(yǎng)”,但家長對于孩子的作息習慣、時間管理等方面不應一味遷就,如果在寒假形成了不好的習慣,開學后就難以糾正了?!盎屖健钡母改笇儆凇安倏匦汀钡募议L模式,呂瑾建議這類家長,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做到尊重孩子意愿與合理引導相結合。這樣更能調動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寒假生活更加充實、高效。
讓作業(yè)里有快樂
孩子假期是否快樂,也考驗著老師的水平。其實,布置寒假作業(yè)也是一門學問,老師既要考慮教育部門規(guī)定的減負,不留紙質作業(yè),還要顧慮著家長是否會代勞,同時,又要根據(jù)孩子的能力、興趣設計作業(yè)……這些,對于老師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如今,小學生的書面作業(yè)相對較少,更多的是閱讀和實踐作業(yè)。比如,閱讀一些故事書,然后講給父母聽之類的。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老師要讓孩子有選擇地閱讀,并借助網(wǎng)絡搜索、圖書館查閱等方式寫讀書體會,或做主題報告,一般是利用PPT以及視頻等多媒體技術,與同伴分享閱讀收獲,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黃笑霞也認為,學生是否快樂學習,取決于四個字:因材施教。老師的水平如何,就看他能不能“私人訂制,量體裁衣”,例如,習字(練習書法)、文化科目充電、勞動體驗日記、旅游日記、新年習俗手抄報、讀書筆記等,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寒假作業(yè)。黃笑霞認為,實踐性作業(yè)幫助孩子進行生活體驗的效果,遠遠比課本來得更充實,這些快樂的體驗會成為孩子記憶中的重要一部分,進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