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愛田
羅非魚又叫南洋鯽、福壽魚、非洲鯽,因其適應性強,繁殖能力又超強,歲有數(shù)育,在江、河、湖、庫、塘以至小溝、水田中都有。本文說說南粵江河冬釣羅非魚的方法。
一、習 性
羅非魚屬熱帶魚類,畏冷,氣溫12℃以下活動遲滯,氣溫持續(xù)7℃以下時若無溫泉避寒,易凍死,因此在北方根本無法越冬,而在南粵地區(qū)特別是更靠南邊的地方,冬無霜雪,氣候宜人,氣溫多在20℃以上,有時高達28℃左右,這種溫度是不影響垂釣的,但氣溫降至15℃以下時則不好釣了。此魚貪食,胃口大,生長也快,幼魚不到半年即發(fā)育成熟產卵,每年可產卵五次左右,卵就含在口中孵化;此魚愛集群,因此只要釣上一條,就可能連續(xù)不斷上魚,比較好釣;羅非魚食雜且廣,葷素齊吃,主要以浮游生物、浮萍嫩根、有機碎屑、水生蟲類、藻類、蝦以及禽畜糞便等為食,愛吃紅薯、麥麩、花生麩等,尤好葷腥,葷餌效果常好過素餌;它們多活動于岸邊、水草中,在江河多依草石而居。
二、釣 具
1.手竿。在江河釣羅非魚通常用5~6米多的硬調長竿,1~2號主線,考慮到釣羅非魚的同時有時會遇到10斤上下的鯉魚、草魚,甚至更大更兇猛的野鯪,所以可以考慮用4號主線。有的民間釣法更傳統(tǒng)——用6號鉤,線較竿長40厘米,子線略細,長13厘米左右。鉤子可用4~5號袖、海夕、關東、溪流等,系雙鉤,鉤距1寸;靜水時上10克鉛墜或卷鉛皮(方便調目加減),水偏急時上15克通心墜;因是野釣,浮標可隨意搭配,七星標、小筒標、矮腳短尾標、高腳長身細長尾標(2號)均可。
2.海竿。2~2.7米海竿皆可,可根據(jù)個人的喜愛選用中調或硬調竿,由于羅非魚不在江心深處,所以漁輪儲線50米以上即可,上6~8號粗線,兼釣大魚,用8~9號鉤,爆炸鉤、串鉤均可(筆者喜歡用串鉤),上50克鉛墜,水流急時則加重一些的鉛墜。
三、餌 料
1.單獨用餌
①素餌:紅薯、饅頭、面包、發(fā)糕、年糕、香蕉、芒果、菜花(開水燙熟)、糯米飯、花生麩、熟麥粒、枸杞干、葡萄干、馬鈴薯等,它都吃。
②葷餌:紅蟲、蚯蚓、蝦肉、菜蟲、黃粉蟲以及禽畜肝、雞腸等,其中蝦肉、蚯蚓、紅蟲效果稱佳。
2.混合餌
①花生麩拌以適量蝦粉,它愛吃。
②福壽魚料加花生麩(各半),釣效也不賴。
③羅非魚飼料摻入適量鯽魚香精,效果亦不錯。
④花生麩40%+福壽魚料30%+蝦粉20%+鯽魚料10%。
⑤羅非魚飼料55%+發(fā)糕25%+玉米粉20%。
⑥鴨飼料50%+鯉魚料25%+蝦粉15%+鯽魚料10%。
這些配方無一例外都加了“腥”,正迎合了羅非魚嗜腥癖好,釣友們可根據(jù)各地的魚的食性進行選擇。上述六項是手竿用餌,若用于海竿只需添加約20%的花生麩即可,最好再摻適量白糖和蛋奶香精增加香甜味,以玉米粘粉或面粉黏合,軟硬適度。
3.誘餌
禽畜的糞便、花生麩、剩飯、紅薯(煮熟整個投入)等都行,若適當摻些羅非魚飼料或福壽魚料,則誘效更好。
四、出釣時機的選擇
冬天江河垂釣羅非魚的最佳時機有以下四個。
1.氣溫高些的時日。一般來說,27℃上下的氣溫較有利于釣羅非魚,此時水溫適宜,魚比較活躍,胃口很好,覓食積極。在廣東,深冬前氣溫通常較理想,垂釣時機多;進入深冬后,天氣變冷,魚深潛不食,但當氣溫回升到適宜的時候,魚又會出來尋食,比如20℃的氣溫就能釣到,不過由于氣溫相對偏低,收獲會相對差些(18℃以下的氣溫難釣)。氣溫回升的第一天,水溫仍然冷,魚不咬鉤,不宜垂釣,待氣溫回升的第二、第三天后,水溫才能相應回升,此時魚才會攝餌。
2.選寒潮來臨時。一般情況下,寒潮到來前夕,天氣往往反常,氣溫反而要高些,比較適宜垂釣;寒潮到來當天,朔風凜冽,寒冷感強,但水溫反而會“回光返照”——變得比平時溫暖許多,加之魚類能感到寒冷降臨,于是四處覓食,異?;钴S,積極進食儲存能量以越冬。此時出釣,魚口較好,連貫而上,非常好釣,多擲無虛鉤。
3.氣溫偏低選午時。氣溫偏低時,魚不愛吃食,釣者要在午后出釣,此時氣溫回升,水溫亦相應升高,魚出來覓食,下午3點左右至日落時魚情最活躍。
4.選晴天。冬季氣溫普遍偏低,晴天宜出釣,此時有暖陽惠澤,水溫相對高些,魚較活躍,容易上鉤。
五、釣點的選擇
冬天魚會因水溫的變化而變換所處的位置,釣者在選擇釣點時要把握以下幾點。
1.氣溫偏低選魚窩
氣溫偏低時,魚多棲于窩中,釣者宜選魚窩施釣。釣點如下:
①背風處。風吹不到,水要溫暖一些,魚多聚集其間“抱團取暖”。
②浮萍處。有浮萍翼庇,遮風擋雨,魚亦愛棲其下,餌宜投浮萍外側。
③橋墩下。橋墩如石,魚愛依之而居。
④巖洞邊。洞里溫暖,魚多擠其中,釣者于洞口置餌,常立竿見影。
⑤沉船中。沉船內冬暖夏涼,是最理想的“天然魚窩”。釣者宜于沉船側或沉船中不易掛鉤處投餌。
⑥修船廠久泊的船下。此處上有船為屏障,躲風避雨,水深適宜,且工人們的剩飯剩菜都倒入水中,有大量羅非魚聚居其下。
2.氣溫適宜選食物豐富處
氣溫適宜時,魚常出窩覓食,食物豐富處是最佳選擇。釣點如下:
①碼頭。此處每日裝卸各種飼料和糧食,時漏水中,給魚提供了豐富的糧食,吸引一群又一群魚前來進食,是聚魚較多的釣點。
②江灣。江灣處水洄流,上游沖下的食物多停滯于此,吸引魚前來尋食。
③水閘口。水閘關閉時攔截了大量垃圾漂浮物,魚愛來此覓食。
④亂石堆。這里水生蟲類、蝦、藻類較多,釣者宜于亂石堆側邊投餌。
⑤小溪、小河注入處。這種地方上游會沖下較多食物,蝦亦豐富,群魚愛于此覓食。
⑥食品廠出水口。這里食物殘渣較多,頗吸引魚,常有群魚在下鵠望伺食。
3.氣溫低時選向陽水域
氣溫偏低時,釣者宜選擇朝陽的水域為釣點,水深1.5米左右為宜。倘若既朝陽又食物豐富,則是最理想的釣點,釣者在此下鉤會有不錯的收獲。
六、釣 法
1.手竿釣
①浮釣。當有魚在水面拽食東西或活動時,釣者可用手竿浮釣,注意手腳要輕,避倒影,方法是換5號浮標,將浮標調至距餌70厘米左右的位置,靜水調8釣2,緩流上餌釣4~5目。
②底釣。底釣時,釣者應先打窩——投兩大把誘餌下去。野生羅非魚偏好腥食,釣者也可以雞腸系上粗魚線,墜上石頭,投入釣點,線的另一端束于岸上。這樣,魚入窩啃食誘餌時魚線會動,同時有魚星泛起,因羅非魚是群體活動,因此魚星細小而密集(比鯽魚星大些),大個體羅非魚的魚星又有不同,不僅大,而且是—個接一個地單個冒起,若是半個指甲大的魚星,魚則應該有4~5斤重。這時,我們就可擲餌拋鉤了,投餌后要認真觀察浮標。羅非魚咬鉤的標相有以下幾種:
抖(點)標——這是魚把餌含在嘴里品咂造成的,釣者應待它“抖”過多次咬牢一些后再揚竿,可穩(wěn)中魚。
移標——此多為半大不小的魚將餌噙入慢慢游動,提竿可中魚。
回標——魚吸入餌后稍抬頭所致,但沒有鯽魚的回標幅度大,一般托起3目上下,揚竿可中魚。
猝沉——此多為魚多搶食所致,先得手者擄入就跑,或魚一咬餌就中鉤驚逃之故,及時提竿能中魚。
黑標——這是大魚咬鉤,一旦“黑”下,揚竿有物。
羅非魚受驚易炸窩,故釣者應立即將中鉤之魚牽出窩點,免得炸窩魚散;魚小可直拎上來,魚大則宜用抄網,數(shù)斤以上的大物應將它遛乏,再行兜抄。由于羅非魚來則成群,所以摘魚后釣者應迅速上餌投回窩中,稍候又會有魚上鉤;當釣到魚稀時,釣者要及時補窩,又會誘使群魚復聚;倘補窩后仍無動靜,說明魚已釣盡或上魚已多,驚走了其他魚,該換釣點。
雄性羅非魚好斗,經常打架,若發(fā)現(xiàn)窩中魚星一群又一群連連冒起,多半是又起紛爭,無暇攝餌,其他魚亦不敢近,這時餌不能投窩內,宜置窩邊,“旁觀者”會攝食。
2.海竿釣
①浮釣。冬天,羅非魚常浮上水上層曬太陽,可見魚時隱時現(xiàn),這時釣者可采用海竿擲遠浮釣——加大標,浮標距餌60厘米,投餌后靜觀標。中魚標相有:
點標——連續(xù)點動或時點時歇,這是小魚中鉤的動作。因小魚力小,拖不沉大標,釣者可直接揚竿收魚。
移標——小魚中鉤后游動所致,收線有魚。
猝沉——浮標先點動,然后倏忽沉下。此為大魚中鉤負痛驚逃。釣者起竿可穩(wěn)取。
②底釣??刹淮蚋C,下多支竿(先分不同方向投出試釣),以求廣種多收。魚稀時,釣者可上較耐泡的爆炸食,魚多時則拴葡萄鉤或串鉤,魚易中鉤,且不止一二。下鉤后,竿梢掛鈴,調好泄力,松緊適度,這樣碰到大物或別的大魚外沖可自動泄線,不致繃斷鉤線。
羅非魚中鉤后,竿梢的表現(xiàn)有:
連續(xù)點動——這是小魚中鉤的表現(xiàn),因其個小力微,拖不彎竿,只有掙扎。
間歇點動——表現(xiàn)為有節(jié)奏,不混亂,時“點”時歇,亦是小魚中鉤。
點動后停止——點動停止后不見動靜或偶有微動,亦是小魚中鉤,掙扎疲憊后無力再躥了。
竿尖變彎又恢復原狀——這多是半大不小的魚中鉤,表現(xiàn)為竿尖彎,恢復原狀,又彎,又恢復原狀,如此反復。
竿彎下——竿彎下的同時伴有抖動,此為大魚中鉤。
大彎——竿梢大幅彎下并抖動,這是大物中鉤,起竿有驚喜。
出現(xiàn)上述跡象,釣者提竿有魚;用串鉤釣時,可慢一拍提竿,因為串鉤鉤多,群魚常一齊搶食或緊跟著咬鉤,有魚已著鉤,其他貪饕家伙耽于美味,還會跟著上,晚一拍提竿,一竿中多魚的概率就會增大。有趣的是,多魚中鉤時,竿梢指向并無定勢,忽左忽右,猶如拉鋸。此時,釣者應即刻把中鉤之魚牽離窩區(qū),以免驚散群魚;大物中鉤,魚大力大,應把它遛得無力動彈了,用抄網抄魚才保險。需要注意的是,羅非魚背鰭尖銳,易刺傷人,釣者宜以毛巾裹魚摘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