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便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便秘的危害很少會導致住院治療或有生命危險,因此便秘對健康的不良影響常被人們忽視。本文通過文獻綜述法,對便秘的康復治療方法等方面進行論述,旨在為青年女性便秘的預防以及相關的康復治療方法提供參考。
關鍵詞 青年女性;便秘;康復治療
便秘的存在會帶來很多的生理危害:導致機體自身中毒,引起臟腑功能下降,降低胃腸動力,干擾大腦正常功能,形成痔瘡和肛裂,造成肥胖等;排便不僅僅只是一個生理活動,也是一個心理活動。長時間便秘的病人基本存在一種惡性循環(huán)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障礙反過來又會加重便秘情況?;颊叱伺疟憷щy等癥狀外,還經(jīng)常伴有失眠、煩躁、多夢、抑郁、易怒、強迫觀念及行為等心理障礙,更有甚者會因為長期無法排便而痛苦得想要自殺,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尤其對于青年女性而言,其危害程度更為明顯。
根據(jù)流行病學的資料顯示,亞洲地區(qū)便秘的發(fā)病率大約為14%[1],我國的患病率為3%~17%[2]。北京地區(qū)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6.07%,女性為男性的4倍以上[3]。便秘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端增加,老人和婦女居多[4]。女性在便秘的人群中占了大多數(shù),除去生活節(jié)奏、飲食習慣、社會壓力等共同因素外,與女性自身的生理結構、解剖特點也有很大的關系。
1.1 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是比較流行的方法,雖然不能立刻取得較好的療效,但卻是綠色、健康的。在采用飲食療法的時候需要注意合理進行,不要單吃一類,要均衡膳食,同時需要注意,在采用飲食療法治療便秘期間,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如濃茶、芥末、咖啡、辣椒等[6],同時盡量避免過食煎炒類食物,亦不可過食寒涼生冷的食物。盛志堅等在《飲食行為干預在功能性便秘治療中的應用》[5]中通過對180名FC患者進行對照實驗發(fā)現(xiàn)飲食干預對于治療習慣性便秘有顯著效果。
1.2 呼吸肌訓練
腹式呼吸對腹腔器官是一種有節(jié)奏的按摩,可以使胃液的分泌增加、膈肌活動范圍比平時增加3-4倍、腹腔內發(fā)生周期性的變動,從而可以促進胃腸蠕動,調節(jié)腹部臟器功能,改進內分泌的調節(jié),食欲大振,腹部舒適,大便通調,從而達到預防治療便秘的作用。便秘患者可針對性的進行呼吸肌訓練:采用腹式呼吸,患者取平臥位,全身放松,雙手分別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自然吸氣時使腹肌松弛,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氣時用口緩慢呼出,手感到腹部下降,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為 1∶2 或 1∶3,如此反復 6~8 次,2 次/d。
1.3 便秘醫(yī)療操
便秘醫(yī)療操:曲腿運動,患者取平臥位,兩腿同時舉起,使大腿盡量貼近腹部,反復10次;舉腿運動,取平臥位,兩腿舉起,膝關節(jié)伸直,然后慢慢放下,反復 10 次;踏車運動,平臥位,模仿踏車運動輪流伸曲兩腿,1~2 min。潘燕[7]等發(fā)現(xiàn)運動療法有利于增強患者呼吸肌、腹肌和盆腔肌的肌力,明顯改善患者的便秘癥狀,且方法簡單、方便、無創(chuàng)傷、結果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運動療法中的散步、跑步、深呼吸、練氣功、打太極以及體力勞動等都可以使胃腸活動加強,食欲加強,膈肌、腹肌、肛門肌會得到鍛煉,有助于提高排便動力,預防和治療便秘。
1.4 推拿療法
推拿療法[10],推拿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一個常用物理方法之一,主要是通過手在患者身上相應部位進行推拿按摩治療,講究循經(jīng)取穴,辨證施治,陰陽結合,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療效,推拿手法治療便秘也是很有效的。其中蕩腹推脊法是推拿較為常用的方法。所以,推拿和針灸作為傳統(tǒng)中醫(yī)的治療手段,在治療便秘方面有著良好的療效。利用推拿和針灸治療便秘,應該得到推廣。
1.5 心理療法
心理療法是康復方法之一。用心理學方法,通過語言或非語言因素,對患者進行訓練、教育和治療,用以減輕或消除身體癥狀,改善心理精神狀態(tài),適應家庭、社會和工作環(huán)境。心理療法包括[8]:支持治療、認識行為治療、生物反饋治療及藥物治療。生物反饋治療是根據(jù)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建立起來的一種行為—心理治療方法,具有非侵入性、易忍受等優(yōu)點。利用聲音和影像的反饋,刺激訓練病人正確地控制盤底肌肉的舒縮,從而阻止便秘發(fā)生[9]。綜上所訴,生物反饋治療法的長期療效較好,可以作為治療便秘的優(yōu)先選擇。
小結
對于還沒有建立良好排便習慣者,建議每天早晨去廁所蹲五分鐘左右,經(jīng)過一段時日建立正常的排便習慣。因為結腸運動的規(guī)律性,在早晨起床后,人體由平臥轉為站立,結腸會發(fā)生直立反射,推動糞便下移進入直腸,引起排便反射。
參考文獻
[1]呂農華.慢性便秘的診斷與治療[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4,9(1).
[2]郭曉峰,柯美云,潘國宗等.北京地區(qū)成人慢性便秘整群、分層、隨機流行病學調查及其相關岡素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02,22(10):637-638
[3]傅傳剛,高顯華.便秘外科治療的爭議和共識[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1):60-62.
[4]胡大一主編.循證臨床內科學 上[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5]周璐瑤.便秘的分類和危害[C]//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換屆會議暨便秘專題研討會論文???2007.
[6]張惠卿,尹遜香.便秘的分類及中醫(yī)治療原則[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5,3(10):31-32.
[7]伍靜,劉雄,井曉峰,等.便秘的病因病機探討[C]// 中西醫(yī)結合大腸肛門病診治新進展——理論與實踐.2006.
[8]查勤芳,閆偉,陳洪林,等.便秘的原因及治療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1):117-119.
[9]張?zhí)m花,焦俊,郭曉山.特發(fā)性慢性便秘患者胃腸運動與循環(huán)胃腸激素[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4,16(4):188-190.
[10]趙先平,肖新云,蔡銳,等.便秘相關腸道微生物研究進展[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4,26(10):1236-1240.
作者簡介:
胡湘(1993-),女,漢,貴州,在讀碩士,成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
(作者單位:成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