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清 陳生兵 易正炳
摘 要:選取了10個品種,開展2017年棉花新品種展示試驗,旨在為瑪納斯縣棉花品種的布局、宣傳和推廣提供技術(shù)依據(jù)。
關(guān)鍵詞:棉花;新品種;展示試驗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8)05-0118-02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志碼: B
1 田間設(shè)計
試驗地點:新疆瑪納斯縣新湖農(nóng)場。
2017年棉花新品種展示試驗,參試品種共10 個,平均行距0.38 m、株距 0.105 m,6行區(qū),每個品種小區(qū)面積667 m2,密度 16 705 株/667 m2,全試驗凈面積 6 670 m2。
2 試驗期間的氣候情況
終霜期4月5日,初霜期9月25 日,無霜期172 d。年平均溫度7.8 ℃,年降水量104.7 mm,≥10 ℃年積溫3 779.7 ℃,年日照時數(shù)2 279.1 h。
3 試驗期間的栽培管理情況
3.1 土壤、前作和整地
土壤質(zhì)地為壤土,前作為棉花,播前進行耙地。
3.2 播種期
播種期4月16日,定苗期5 月4日。
3.3 中耕除草
5月14日第1次中耕,5月10—16日、5月30日—6月1日、6月20—26日進行第2、3、4次人工除草。
3.4 施肥
(1)基肥:磷酸二銨20 kg/667 m2,深施肥。
(2)追肥:共施尿素14 kg/667 m2、棉花滴灌專用肥32 kg/667 m2、磷酸鉀銨9.5 kg/667 m2。
3.5 灌溉
全生育期內(nèi)共灌溉10次,灌溉用水350 m3/667 m2。
3.6 打頂
6月30日進行一次打頂操作,7月6日進行復(fù)打頂一次。
3.7 防治病蟲害
5月12日,使用啶蟲脒12 g/667 m2防治棉薊馬和蚜蟲;5月27日,使用BT 100 g/667 m2防治棉鈴蟲和蚜蟲;6月12日,使用啶蟲脒12 g/667 m2防治棉薊馬和蚜蟲;6月18日,使用噠螨靈40 g/667 m2防治棉鈴蟲;6月27日,使用BT 100 g/667 m2、噠螨靈40 g/667 m2防治棉鈴蟲;7月6日,使用啶蟲脒10 g/667 m2、甲維鹽12 g/667 m2、炔螨特25 g/667 m2防治蚜蟲、棉鈴蟲和棉葉螨;7月30日,使用啶蟲脒30 g/667 m2、甲維鹽20 g/667 m2防治蚜蟲、棉鈴蟲。
3.8 化調(diào)
共化調(diào)7次,總縮節(jié)胺用量為31.4 g/667 m2。9月6日噴脫葉劑,用量為瑞脫龍30 g/667 m2,乙烯利80 g/667 m2。
3.9 收花期
收花期9月26日。
4 試驗結(jié)果
各品種農(nóng)藝性狀記載、品質(zhì)性狀記載和產(chǎn)量分析記載見表1~3。籽棉產(chǎn)量最高的是Z1112(科研5號),可達400.90 kg/667 m2;最低的是新陸早67號,為344.25 kg/667 m2。皮棉產(chǎn)量最高的是子鼎6號,可達164.28 kg/667 m2;最低的是新陸早65號,為138.97 kg/667 m2。
(收稿日期: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