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奎
作為一名社工,剛接觸精神障礙人士(以下簡稱“精障人士”)時,我不知道如何與他們溝通相處,更別說促進其與家屬之間的關系了。隨著對精障人士了解的不斷加深,工作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加上自我不斷思考總結,漸漸摸索出了促進精障人士與家屬關系的幾點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本文結合精障人士小蓮的案例,對這些方式方法進行簡要闡述。
小蓮案例:女,48歲,未婚,獨居。小蓮20多歲時因工作不順、家人不理解,患上輕度精神分裂癥。小蓮父母早逝,日常生活由姐姐關照。但因姐妹溝通不順暢,時有沖突發(fā)生,導致姐妹倆誤解日深。社工介入后,成功緩解了姐妹的緊張關系,澄清了彼此的誤會,姐妹倆和好如初。
重現(xiàn)“故事”解心結
精障人士與家人溝通不順暢、關系不和,多因溝通過程中產(chǎn)生誤會,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及角度看問題,說了不中聽的氣話,彼此之間憋著氣,日積月累產(chǎn)生心結。在這種情況下,社工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重現(xiàn)產(chǎn)生心結的“故事”,讓他們彼此重新表達自己當時想要表達的意思,以此澄清雙方的誤會,讓心結得以解開。
這種關鍵性的復述,是促進精障人士與家屬關系的重要一步。小蓮的姐姐因無法理解小蓮撿廢品的行為與其發(fā)生沖突,表示日后再也不理會她了,小蓮則針鋒相對,說以后再也不需要姐姐理會了。此后長達一年之久,姐妹倆不再聯(lián)系。一次小蓮與鄰居發(fā)生沖突導致病情復發(fā),無人照顧,社工為其聯(lián)系上姐姐,通過“故事重現(xiàn)”的方式引導姐妹倆重現(xiàn)當時的情景,重新陳述當時話語的意思。姐姐表示,當時說那話并不是真不理小蓮,而是想嚇唬一下她,讓她少去撿廢品。小蓮信則哭著表示,以為姐姐真的要拋棄自己了,認為自己是姐姐的累贅,從此便不敢再聯(lián)系姐姐。言語間,姐妹倆相擁而泣,雙方的心結就此解開了。
表達關愛與期望
我們總是習慣說“你不要這樣”,但卻很少說“我想怎么樣”。精障人士與家屬溝通的過程中,往往是用責備對方的溝通方式及語氣,很少用互相理解的溝通方式及語氣。社工在服務過程中,要抓住他們溝通的契機,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期望,讓他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便在溝通過程中更好地達成各自想要的效果,減少誤會的發(fā)生。小蓮的姐姐常對小蓮說“你不要撿垃圾”,讓小蓮覺得自己最親近的姐姐也看不起自己。于是,社工引導姐姐進一步表達自己對小蓮的期望。姐姐心領神會,從關心妹妹的角度與小蓮溝通,跟她講垃圾有很多細菌,希望妹妹注意衛(wèi)生,注重身體健康。小蓮感受到姐姐的關心后,減少去撿廢品的次數(shù),偶爾撿廢品,也只是撿一些干凈的紙皮。
多鼓勵,少說教
精障人士常伴有一些普通人較難理解的表現(xiàn),例如自言自語、幻覺、嗜睡、缺乏意志及生活動力、沖動易怒等,家屬長期與他們相處,被他們的表征問題困擾,漸漸地忽略了他們的優(yōu)勢及長處,只看到他們的缺點。而大多數(shù)精障人士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及長處,例如畫畫、音樂、寫作、縫紉、理發(fā)、甚至是軟件開發(fā)等,有的甚至是某些領域的奇才,他們把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用于鉆研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家屬能夠多看到他們的優(yōu)勢及長處,在理解的基礎上充分給予他們足夠時間及空間,會更有利于促進彼此的關系。小蓮擅長理發(fā)、縫紉等才能,但因自己患病,家人不希望小蓮幫他人理發(fā)、縫補衣服,擔心其病發(fā)時不小心傷到人。社工在征求小蓮姐姐的同意后,邀請小蓮前來做義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讓小蓮為其他殘障人士理發(fā)、縫補舊衣服等。小蓮在參與義工服務中發(fā)揮了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贊賞,增加了自信,了解原來自己也是可以幫助別人的。家屬如果能善于發(fā)現(xiàn)精障人士的優(yōu)點,多鼓勵,少說教,并為其創(chuàng)造機會展現(xiàn)才能,有利于增加患者自信,有利于其康復。
有效溝通,以身示范
有效溝通是促進彼此關系的前提,在與精障人士接觸的過程中,我通常采用三種溝通方式:一是溝通的過程中表達充分的尊重及理解,以平等的方式溝通,讓精障人士感到應有的尊嚴;二是溝通過程中適時停頓,咨詢對方是否明白語意,及時澄清疑問,避免產(chǎn)生誤會;三是心平氣和,互換角色,彼此理解。社工向家屬示范上述溝通方法,讓家屬與精障人士有效溝通,拉近彼此距離。在與小蓮的溝通過程中,小蓮表示,之所以跟姐姐較難溝通,因為姐姐未能理解自己表達的意思,完全當自己是病人,例如,當小蓮表達“躺著也中槍”時,姐姐則很擔心小蓮,認為小蓮幻覺來了,病情加重了,這讓小蓮很受挫。社工通過自身示范的方式,引導姐姐更好地尊重小蓮,真正理解小蓮話語的意思。小蓮表示,社工的心態(tài)平和,逐步引導易于接受,姐姐急躁,平時容易起沖突。
強化溝通,適時鞏固
好的行為需要強化,好的關系需要鞏固。社工可適時鞏固有效溝通的方法,引導精障人士及其家屬多思考由此而產(chǎn)生的融洽關系,提醒雙方繼續(xù)保持融洽關系,增進雙方感情,強化彼此關系。同時也要讓家屬明白,為精障人士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促進其與家屬的關系,獲得家屬的支持及了解,是精障人士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獲得康復的關鍵所在。小蓮與姐姐澄清誤會后,社工通過不斷地強化小蓮與姐姐的溝通方式,布置相關的溝通任務,引導小蓮學會向姐姐表達感謝,引導姐姐學會觀察并贊賞小蓮的正向改變。跟進一個月后,小蓮與姐姐的關系恢復如初?,F(xiàn)在姐姐每周至少安排2天前來看望小蓮,陪同小蓮一同做家務,一同外出復診,一同逛街,小蓮又重新融入到家庭中。
(作者單位:廣州市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