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兆海 孫友武
摘要 為弄清多年使用除草劑后鳳臺縣麥田雜草在發(fā)生種類、數量、面積等方面的變化情況,以及主要雜草的危害程度,對鳳臺縣小麥田雜草的發(fā)生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
關鍵詞 雜草;調查;防除技術
中圖分類號:S451.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5-014-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5.007
近年來,由于化除技術的廣泛應用,麥田雜草發(fā)生種類、數量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抗性雜草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為了進一步摸清多年使用除草劑后,鳳臺縣麥田雜草在種類、密度、頻度、多度等方面的發(fā)生情況以及雜草群落的危害程度,筆者進行了專題調查,以期為調整雜草防治策略、科學開展防治提供數據支撐。
1 調查方法
1.1 調查地點選擇
根據鳳臺縣水稻機械插秧、直播稻和人工插秧3種不同栽培方式,結合稻茬麥和旱茬麥2種輪作方式,分別選擇劉集、朱馬店和丁集3個鄉(xiāng)鎮(zhèn)作為調查點,每個鄉(xiāng)鎮(zhèn)選擇3個村,每個村選擇10塊田進行調查。
1.2 調查項目及方法
每塊田的雜草種類與分布采取倒置“W”九點取樣法,記載樣框(樣框為邊長0.5 m,面積0.25 m2的正方形)內雜草的種類及數量。禾本科以雜草莖稈數為單位、其他科以雜草株數為單位計算小麥田間的數量。
將所調查90塊田的數據采用加權平均的方法測算小麥田間雜草發(fā)生的種類、密度、頻度和多度,并采取“三層三級目測法”調查雜草群落的危害等級(表1)。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雜草發(fā)生情況
調查發(fā)現,鳳臺縣小麥田常見雜草主要有9種,多度為0.6%~43.5%,依次為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大巢菜(Vicia gigantea Bge.)、豬殃殃[Galium aparine Linn. var. tenerum(Gren. et Godr.) Rchb.]、野老鸛草(Geranium carolinianum)、婆婆納(Veronica didyma Tenore)、繁縷[Stellaria media (L.) Cyr.]、日本看麥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表2)。其中,麥田禾本科雜草主要以日本看麥娘為主,菵草雖然發(fā)生量不大,但發(fā)生田塊和發(fā)生數量在逐年增加。日本看麥娘的抗性增強,當前化除藥劑對菵草的防效很低,加之菵草種子量很大,若不加大防除力度,很快將會成為鳳臺縣麥田主要雜草,且防除比較困難。闊葉雜草主要以繁縷、豬殃殃、野老鸛草、婆婆納、大巢菜為主。目前繁縷已成為鳳臺縣麥田主要闊葉雜草,野老鸛草、婆婆納的發(fā)生田塊和數量在逐年增加,尤其野老鸛草的抗性較強,防除相對困難。
2.2 雜草危害情況
由表3可知,日本看麥娘危害程度輕(Ⅰ級)占92.0%、中(Ⅱ級)占6.7%、重(Ⅲ級)占1.3%;繁縷危害程度輕(Ⅰ級)占91.0%、中(Ⅱ級)占7.8%、重(Ⅲ級)占1.2%;豬殃殃危害程度輕(Ⅰ級)占96.7%、中(Ⅱ級)占3.3%;大巢菜危害程度輕(Ⅰ級)占97.8%、中(Ⅱ級)占2.2%;婆婆納危害程度輕(Ⅰ級)占98.9%、中(Ⅱ級)占1.1%;野老鸛草、小藜、田旋花、菵草等雜草目前危害程度均為輕(Ⅰ級)。
3 結論與討論
鳳臺縣麥田禾本科雜草主要以日本看麥娘為主,其次是菵草,其中日本看麥娘抗性在逐年加強,危害等級在逐步提高;闊葉雜草主要以繁縷、豬殃殃、大巢菜、婆婆納、野老鸛草為主,其中繁縷是麥田闊葉雜草的主要草相,發(fā)生主要以牛繁縷為主,發(fā)生數量在逐年增加,隨著多年對除草劑的選擇抗性也在逐年增強;菵草和野老鸛是近年來發(fā)生的新草種,雖然總體發(fā)生密度和發(fā)生面積不大,但抗性相對較強,防除難度大,特別是菵草繁殖力強擴展快,目前還沒有比較理想的藥劑能夠防除。
以日本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用7.5%啶磺草胺187.5 g/hm2或30 g/L甲基二磺隆300 ml/hm2+6.9%精噁唑禾草靈750 ml/hm2在雜草2~3葉期進行莖葉噴霧處理。針對菵草發(fā)生的田塊,用30 g/L甲基二磺隆300~450 ml/hm2或5%炔啉草酯900~1 200 ml/hm2在雜草2~3葉期進行莖葉噴霧處理。
以繁縷、豬殃殃、野老鸛草、大巢菜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用20%雙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75 g/hm2或50%吡氟酰草胺225 g/hm2+28.8%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600~900 ml/hm2在雜草3~5葉期進行莖葉噴霧處理。
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生的麥田用7.5%啶磺草胺187.5 g/hm2或30 g/L甲基二磺隆300 ml/hm2+6.9%精噁唑禾草靈750 ml/hm2,加20%雙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75 g/hm2或50%吡氟酰草胺225 g/hm2+28.8%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600~900 ml/hm2在雜草2~5葉期進行莖葉噴霧處理。
參考文獻
[1] 沈晴,楊平俊,李俊.蘇州市小麥田雜草調查及防除對策[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6(6):147-149.
[2] 魯傳濤,楚桂芬,徐洪樂,等.河南省小麥田雜草發(fā)生現狀調查[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6,45(8):91-94.
[3] 郭吉山,金立強,呂小青,等.南京市六合區(qū)小麥田雜草種類調查及防除對策[J].湖北植保,2016(3):38-40,47.
[4] 孫蓮.象山縣小麥田雜草發(fā)生情況調查及分析[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3(10):1310-1311.
[5] 陳衛(wèi)宇,徐生,錢榮明,等.南京市小麥田雜草調查及其防除對策[J].生物災害科學,2013,36(2):192-194.
[6] 岳二黎.安徽省小麥田雜草調查及其防除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16(11):172-173.
責任編輯:鄭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