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仁勇 胡東波 劉偉中 付佑勝
摘要 采用50%噻呋·己唑醇SC按照180、240、300 g/hm2的劑量在水稻紋枯病發(fā)病初期噴施,結(jié)果表明該藥劑在試驗劑量下28 d內(nèi)均可有效控制水稻紋枯病,可以在淮陰地區(qū)大量推廣使用,田間推薦劑量為240~300 g/hm2。
關(guān)鍵詞 水稻;紋枯病;防效
中圖分類號:S435.11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5-006-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5.003
淮安地處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水稻是當?shù)刂饕獌?yōu)勢農(nóng)產(chǎn)品,近年來水稻種植面積一直穩(wěn)定在26萬hm2以上,占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的45%左右[1]。隨著農(nóng)村勞動力的減少,輕型栽培水稻成為淮安水稻栽培的主要方式,而農(nóng)戶為了增加作物產(chǎn)量往往采用提高田間基本苗、增施氮肥等措施,這都加重了當?shù)厮静『τ绕涫羌y枯病的發(fā)生。為更好地控制紋枯病,選擇速效加持效藥劑成為農(nóng)戶的首選。
噻呋酰胺是孟山都公司研制的一種噻唑酰胺類殺菌劑,具有強內(nèi)吸傳導性和長持效性,對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特效[2],淮陰區(qū)自2009年開始推廣,已使用多年;己唑醇是先正達公司開發(fā)的一種三唑類殺菌劑,對立枯絲核菌具有較好的防效,且速效性較好。50%噻呋·己唑醇SC是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復配劑,具有速效和持效的特點,為進一步驗證其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特開展該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50%噻呋·己唑醇SC,北京燕化永農(nóng)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240 g/L噻呋酰胺SC(滿穗),日產(chǎn)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生產(chǎn);10%己唑醇SC,連云港立本農(nóng)化有限公司生產(chǎn)。供試水稻品種為津粳優(yōu)180。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田設在淮陰區(qū)丁集鎮(zhèn)一農(nóng)戶家,土質(zhì)為沙壤土,pH 7.6。底肥采用復合肥(N∶P∶K=15∶15∶5)375 kg/hm2、尿素225 kg/hm2,6月12日移栽,6月22日追施碳酸氫銨600 kg/hm2。
試驗共設6個處理:①50%噻呋·己唑醇SC 180 g/hm2;②50%噻呋·己唑醇SC 240 g/hm2;③50%噻呋·己唑醇SC 300 g/hm2;④240 g/L噻呋酰胺300 ml/hm2;⑤10%己唑醇SC 600 ml/hm2;⑥清水對照。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處理40 m2,4次重復。各藥劑處理在水稻分蘗末期發(fā)生侵染時施第1次藥(7月28日),重點施于莖基部,孕穗期后(8月12日)再施藥1次。施藥當天天氣均為晴好,采用衛(wèi)士牌WS?鄄16P背負式手動噴霧器,用水750 kg/hm2均勻噴霧,空白對照區(qū)噴等量清水。
1.2.2 調(diào)查方法 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取樣10蔸,施藥后3、7、14、21、28 d調(diào)查每蔸總株數(shù)、發(fā)病株數(shù)。根據(jù)水稻葉鞘和葉片為害癥狀程度分級,以株為單位,每小區(qū)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diào)查相連5叢,共25叢,記錄總株數(shù)、病株數(shù)和病級數(shù)。紋枯病分級標準:0級,全株無?。?級,第4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ㄒ詣θ~為第1葉片);3級,第3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5級,第10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9級,全株發(fā)病,提早枯死[3-5]。收獲時進行小區(qū)產(chǎn)量測定,與空白對照比較,評價增產(chǎn)效果。
1.2.3 藥效計算 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穗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調(diào)查總穗數(shù)/9×100;防治效果(%)(施藥前無基數(shù))=[空白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藥劑處理區(qū)病情指數(shù)]/空白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施藥后不同時間防效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施藥后3 d,50%噻呋·己唑醇SC的3個處理以及240 g/L噻呋酰胺SC 300 ml/hm2、10%己唑醇SC 600 ml/hm2的校正防效分別為39.64%、42.32%、46.56%、51.91%、55.03%,表明這幾種藥劑防治紋枯病的速效性一般。
施藥后7 d,50%噻呋·己唑醇SC 180 g/hm2的防效與50%噻呋·己唑醇SC 240 g/hm2、50%噻呋·己唑醇SC 300 g/hm2、240 g/L噻呋酰胺SC 300 ml/hm2、10%己唑醇SC 600 ml/hm2間均存在極顯著差異;50%噻呋·己唑醇SC 240 g/hm2的防效與50%噻呋·己唑醇SC 300 g/hm2、240 g/L噻呋酰胺SC 300 ml/hm2、10%己唑醇SC 600 ml/hm2間均存在極顯著差異。
施藥后28 d,50%噻呋·己唑醇SC 240、300 g/hm2及240 g/L噻呋酰胺300 ml/hm2、10%己唑醇SC 600 ml/hm2處理的防治效果都在89%以上,表明這4個處理對水稻紋枯病具有較好的控制。其中50%噻呋·己唑醇SC 300 g/hm2與240 g/L噻呋酰胺300 ml/hm2、10%己唑醇SC 600 ml/hm2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
2.2 不同處理理論產(chǎn)量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50%噻呋·己唑醇SC 300 g/hm2處理產(chǎn)量最高,為8 788.5 kg/hm2,較清水對照增產(chǎn)58.2%,與50%噻呋·己唑醇SC 240 g/hm2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與50%噻呋·己唑醇SC 180 g/hm2處理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表明50%噻呋·己唑醇SC按照240~300 g/hm2劑量防治水稻紋枯病具有明顯的增產(chǎn)作用。
3 結(jié)論與討論
(1)綜合試驗結(jié)果看,50%噻呋·己唑醇SC按照240~300 g/hm2劑量在發(fā)病初期使用可有效控制水稻紋枯病,且具有明顯的增產(chǎn)效果。
(2)孕穗后期施藥,水稻莖稈明顯具有彈性,且具有明顯的增產(chǎn)效果,這與三唑類藥劑的特性相關(guān)[6],綜合試驗結(jié)果看50%噻呋·己唑醇SC在淮陰區(qū)作為防治水稻紋枯病的藥劑大量推廣使用,推薦劑量為240~300 g/hm2。
參考文獻
[1] 方書亮,王興龍,庾躍東.淮安市水稻生產(chǎn)存在問題與發(fā)展對策[J].農(nóng)技服務,2012,29(5):651-652.
[2] 楊吉春,張金波,柴寶山,等. 酰胺類殺菌劑新品種開發(fā)進展[J].農(nóng)藥,2008,47(1):6-20.
[3] 檀根甲,李輝.水稻紋枯病不同分級標準病情指數(shù)間的關(guān)系[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3(3):228-233.
[4] 羅文輝,嚴全勝,張亞平.10%井·蠟芽菌懸浮劑防治水稻紋枯病試驗初報[J].中國稻米,2009(4):67-68.
[5] 張才輝,江濤,單鑫蓓,等.防治水稻紋枯病藥劑田間篩選試驗[J].中國植保導刊, 2015,35(5):67-69.
[6] 羅華池. 苯甲·嘧菌酯對水稻紋枯病的田間防效[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5):64-65.
責任編輯:鄭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