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盼林 吳昊
武器裝備日益涉及學科范圍廣、科技含量高、協(xié)作單位多、研制周期長、投資規(guī)模大,因而裝備質量的管理與控制更為重要。特別是當前武器裝備的研制型號逐漸增多,定型和生產交付數量越來越大,技術狀態(tài)與技術成分越來越復雜,作戰(zhàn)使用與保障對裝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此情況下,深入研究軍民融合式發(fā)展武器裝備質量管理與控制問題,推進裝備質量管理工作機制軍民融合就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武器裝備質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大批量武器裝備性能質量保持還面臨巨大壓力;新型武器裝備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研制與生產交叉,對武器裝備質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役裝備仍然存在使用不當、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質量管控意識不牢
軍地雙方在全員、全系統(tǒng)、全壽命各階段中,存在著風險意識和質量意識不牢固,質量管控還沒有深入到科研每個細節(jié)、生產管理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產品每道工序。主要表現,一是在一定范圍內不重視預防和規(guī)避風險,缺乏風險意識。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不重視管理和控制風險,心存僥幸。三是在有些過程中風險意識不夠穩(wěn)定,存在時“冷”時“熱”的現象。
(二)需求矛盾不平衡
軍地雙方存在著供需不平衡矛盾,用戶對武器裝備質量的需求先于或高于設計制造的客觀情況導致需求矛盾或戰(zhàn)技指標始終難以平衡,也為裝備質量增加了風險。主要表現,一是戰(zhàn)術技術指標虛高,期望值超過科技水平、設計能力、工藝基礎等實際能力。二是指標分配不科學、不合理,導致質量風險分布不均衡,控制不得力,甚至在一定范圍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風險的存在。三是指標調整不及時、不規(guī)范,常常以降低指標和推遲進度來降低裝備設計要求。
(三)預研論證不充分
軍地雙方在裝備的設計論證或改造中還存在著應急的思維和辦法。主要表現,一是“追新”過快,立項論證不充分,導致攻關困難,騎虎難下。二是“用新”不慎,特別是在采用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時,論證不充分,預埋了風險隱患。三是“更新”不嚴,尤其是在技術狀態(tài)變化和現有裝備改造方面,沒有對技術、需求和可能搞透,演示驗證不足,“更新”不成,反降質量。四是試驗驗證項目不全、覆蓋性差,子樣太少,考核不充分。五是軟件工程化管理技術狀態(tài)控制不嚴格,測試測評不夠規(guī)范。再加上試驗驗證標準不高,嚴格性和比對性差,考核不到位,導致試驗驗證不全面。
(四)設計中相關因素考慮不周
軍地雙方還存在著重需求的傾向,但滿足需求還必須考慮諸多相關因素,不能突出一點不及其余。主要表現,一是技術積累和設計水平所限,風險認識不足。冗余設計不夠,強壯程度不足,風險隱患先天存在。二是系統(tǒng)設計協(xié)調性不夠,局部風險影響整體質量。三是工藝基礎不配套。技改投資強度不足,分布不合理,落實不到位。工藝設計不先進,流程不規(guī)范,標準不落實。四是人、機、料、法、環(huán)、測等基礎條件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武器裝備研制生產速度和質量的需要,導致制造能力低下,設計要求難以實現。
(五)標準制度不完善
軍地雙方都存在著標準制度不完善的問題。主要表現,一是標準制定滯后或不夠完善,有待充實和修訂。二是有了標準不能落實或落實不夠,以致本來可以預防和控制的風險變成了事故和損害。三是制度培訓不到位,使負責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人員知識水平、業(yè)務能力、經驗儲備與有效實施質量管理與風險控制的要求不相符。四是管理隊伍不穩(wěn)定,以及培訓不足,使風險產生與控制不夠理想。
(六)風險管理不到位
軍地雙方存在著管理不到位不及時的現象。主要表現,一是重視程度偏差,說時重要做時次要的現象,在決策層有所反映。二是管理力度偏差,質量服從進度,質量服從效益的現象,在管理層時有表現。三是全員質量意識偏差,得過且過、不求精細的現象,在執(zhí)行層和保障層更為明顯。此外還存在信息采集不準確,缺乏足夠可信性和可用性。信息傳遞不暢通、不閉環(huán),缺乏需要的及時性和系統(tǒng)性。信息管理不科學、不規(guī)范,缺乏時代的先進性和發(fā)展性。
二、建立和完善軍民融合式裝備質量管理工作機制
質量體系是由互相銜接、有序推進、系統(tǒng)配套各個子系統(tǒng)組成。要確保裝備質量,必須進一步完善承研承制單位、決策管理機關、使用維護部隊和軍代表系統(tǒng)“四位一體”、貫穿始終的全壽命一體化質量體系,全過程、全方位、軍民融合全面推動武器裝備質量建設。
(一)建立軍地一體的組織領導機構
一是成立軍地一體裝備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抓質量要從源頭開始,加強系統(tǒng)協(xié)調性設計,提高可靠性、安全性、維修性、保障性和測試性。而成立裝備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是落實責任制的關鍵。領導小組組長通常要由軍方裝備部門領導擔任,副組長由承擔研制任務的集團公司或分管質量工作的領導擔任,成員由軍方裝備部有關部門,集團公司機關有關部門和型號總體院的領導組成。主要負責組織貫徹國家和軍委總部有關質量工作的方針、政策,審定軍地一體質量工作的規(guī)劃計劃和法規(guī)制度,研究確定裝備質量建設的重大事項,組織處理重大裝備質量問題。
二是成立軍地一體裝備質量管理協(xié)調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裝備部的綜合部門領導擔任,副主任由集團公司科技質量部、科研生產部領導擔任,成員由軍方機關有關處、型號總體院質量主管部門領導組成,并設立軍地雙方聯(lián)絡員。主要負責承辦軍地一體裝備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日常事務,協(xié)調軍地質量工作關系和有關質量保證工作事宜,組織軍地質量信息管理,監(jiān)督檢查信息反饋與問題處理落實情況,提出加強和改進型號質量工作的意見。
(二)成立軍地一體裝備質量管理專家組
成立軍地一體裝備質量管理專家組,組長由集團公司總師擔任,副組長由軍方裝備部總師擔任,成員由軍地雙方相關型號技術專家和質量專家組成。主要負責武器裝備論證、研制定型、批產和使用等關鍵節(jié)點裝備質量的審查評審,以及重大裝備質量問題處理的審查把關,組織研究裝備質量保證相關事項,為領導小組科學決策提供技術咨詢。
(三)建立軍地一體裝備質量信息管理體系
建立“兩線”并行、分級管理的軍地一體裝備質量信息管理體系,形成裝備質量信息的閉環(huán)。“兩線”即研制生產質量信息線和使用管理質量信息線。研制生產質量信息線由集團公司、型號總體院、廠(所)和軍方機關、軍事代表局(辦)與型號辦、軍事代表室構成;裝備使用管理質量信息線由軍隊機關、基地、旅(團)和集團公司、型號總體院、廠(所)構成。集團公司質量主管部門歸口負責質量信息管理工作,與軍隊相應的質量信息歸口管理單位建立裝備壽命周期各階段質量信息的收集匯總和傳遞處理等工作渠道。在裝備質量信息的收集上,要軍地雙方分工協(xié)作,承制單位主要負責裝備研制生產階段,部隊主要負責裝備管理使用階段,軍事代表系統(tǒng)則應做到全系統(tǒng)、全要素、全過程協(xié)助收集、處理,做到完整、正確、可靠性。在裝備質量信息管理上,要做到資源共享,軍地雙方及時傳遞、交換、更新質量信息,避免信息管理不統(tǒng)一、不對稱。在裝備質量信息使用上,要資源共享,以便舉一反三,及時解決裝備質量問題,把質量需求與動態(tài)信息反饋體現到設計中,減少設計缺陷,實現良性互動。通過建立完善橫縱互通且能及時靈活地搜集、儲備、反饋、處理的質量信息管理平臺,逐步實現遠程質量問題診斷和質量動態(tài)趨勢分析,促進信息系統(tǒng)科學管理和裝備質量水平持續(xù)提升。
(作者單位:陸軍防化駐武漢市某軍代室)